【反轉基因】的提法是不正確的
冬去春來
從2011年1月發起的反轉基因行動已經一年,其效果如何呢?我個人認為可以說是不如人意。覺得有必要對這次行動的做法做一下反思和探討。
首先須要指明,過去反轉基因的行動想要表達的真誠意愿是正確的,需要堅定不移地繼續進行,但是‘反轉基因’這個口號,是一個錯誤的口號,它缺乏科學性、嚴謹性、嚴肅性,通過實踐來看不但不會達到應有之效果,而且會適得其反,所以必須要更正。
因為我們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轉基因】是怎么回事。
所說的轉基因生物技術,就是我們很早就知道的‘遺傳工程’,屬于現代的生物科學,同其它自然科學一樣,是人類科技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發展動機動力,就農作物方面來說就是:提高品質,增加產量,增強抗蟲性等等……
然而我們還必要清楚的是,只要處在階級社會的世界里,任何科學成果的用途,都必然會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利用:一種是造福人類,一種是危害人類。現代的轉基因生物技術同樣逃不脫這兩種命運。
這項技術給人類帶來的有利因素,其前景將是無限廣闊的,解決人口的糧食難題,其它一些在今天無法得到滿足的醫用產品、等等各個方面,對提高人口生存質量,改善生態環境也會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樣,它能給予人類的危害,也是難以想象的。就目前來說,第一由于該項技術歷史短暫,其產品的利害性還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科學驗證和鑒定,即功能的不確定性。第二目前很多國家的很多案例,還有很多試驗證明,獸類或白鼠食用轉基因飼料后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和毒害性。再一點就是,由于這個技術具有人為的可操縱性、目的性、隱秘性,一旦被敵對方用作國際斗爭的武器,其后果會令人不寒而栗。
因此,單就‘轉基因’名詞本身其含義,只是表示一種自然科學技術,如果提出【反轉基因】,就像提出‘反核能’‘反制造刀具’或者‘反某項科學技術’一樣,顯得不夠理性,不夠合理,從而給不良動機者造成反擊的口實。
根據轉基因產品所具有的特性,也就是這種作為食品的東西人們食用后,是否有特殊的不可意料的作用,很難立即顯示出來,需要做一二三代的觀測試驗才能有個初步確定,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未經初步確定的轉基因技術叫做‘可疑轉基因技術’,或者是‘待證轉基因技術’。
根據轉基因技術能夠通過人為的手段,使其產品對生命造成隱性危害以至災難,也就是可能制作生物武器這個特性,我們可以把這一類的或者疑似這一類的轉基因技術叫做‘惡性(惡意)轉基因技術’。
對于已經經過確鑿充足的試驗數據確定了有利無害的轉基因技術成果,以及我們國內自主的、試驗中的可疑轉基因技術,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希望轉基因技術】。
這樣,那些不是我國國內的、以生物武器(或疑似)為目的的轉基因技術、產品,還有那些為眼前的資本利益所驅動,貿然引進、推廣外國的‘可疑(待證)轉基因技術’、產品(為外國推行惡性轉基因技術提供條件)的,我們可以把它們統稱為【惡性(惡意)轉基因技術】。
這樣,我們就可以旗幟鮮明的、理直氣壯地向有關部門呼吁,向人民群眾宣傳:熱情支持【希望轉基因】,堅決反對【惡性轉基因】。
至于上述這些名稱的叫法是否合適恰當,只是我個人的粗淺草擬,希望有關的真誠愛國的專家或者德高望重的學者可以提供定論。
轉基因技術是關系到未來國家興盛存亡的戰略性工程,我們只有按以上態度來對待,才是嚴肅嚴謹的,科學的負責的態度。也只有以這樣的態度,才能實現我們所期望的護國御敵的效果。這也是作為當初曾經支持倡議、并參加了‘反轉基因’行動的我個人,今天對這個事情的認識。
由于當今世界斗爭的特性和轉基因技術所具有的特性,決定了兩種勢利斗爭的復雜性、長期性將持續存在,因此我們的行動方法也需要繼續不斷地探索和改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