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有凝聚力時代的社會主義文化
今年10月間,中共中央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其中,“凝聚奮斗力量”這幾個字非常引人注目。雖然“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但是我們黨這些年來最難以解釋的也許就是失去了強大的凝聚力。人們對毛主席的評價,有一條是不容置疑的就是毛澤東結束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把中國人民凝聚成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奮斗力量。可惜的是,現在差不多又成了一盤散沙。
在前面的《社會主義文化應該是讓人民積極參與的文化》中說到,一九六五年十月十五日,河北省根治海河的第一期工程開工了。來自河北省七個專區的四十八萬治河大軍,以萬馬奔騰之勢,不畏天寒地凍,戰斗在綿延九百公里長的黑龍港排水工地上。 在提前完成了工程計劃,全體民工撤離工地返回家園時,《人民日報》從海河工地上搜集了一部分民工的業余創作的詩歌編成了《千軍萬馬戰海河——海河工地詩抄》。實際上,他們還收集了其他一些材料,其中有部分是民工的家書。編者在1966年1月14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幾篇,并加按語:“當幾十萬民工遠離故鄉在海河工地上忘我勞動的時候,他們的家人寄來了問候信。但是,這并不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安家書,而是對自己親屬的熱情支持和鼓舞。從中可以看到農民們今天所想的和最關心的是什么……”
今天我們再來讀這些老家書,則可以從中側重地看看那時候共產黨的一個號召具有多么強大的凝聚力,那是一個最具有凝聚力時代。今天,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凝聚力,所以我們現在最需要建設的應該是這種最具有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文化。
附:《封封新家書 處處見新人》(1966年1月14日的《人民日報》)
《你要幫助房東大娘辦事情》
長澤:
你的來信收到了,知道你一路平安到達了海河工地;知道你和同志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還聽到你常常幫助房東大娘忙些雜活。我聽到這些好事,心里真是高興極了。
我希望你在那里一心一意的工作,不要掛念家里,我要求你按時完成黨交給你的任務。我還要告訴你,房東大娘有什么事,你能辦得了的,盡量替大娘去辦。
家里的事情有隊里照顧,分了白菜隊里還特意借給小車運,種麥時隊里還讓光海來幫忙,連澆水一天就種上了,苗出得很好。
我的身體你更不要掛念。我在家里好好對待咱們的老人和孩子,保證比你在家里還要加倍細心,請你放心。
祝你
身體健康
秀 英(固安縣)
《為啥把咱家門口隔過?》
連文吾兒:
你挖河走了有八九天了,家里一切都很好,希兒不要掛念。
二十四日由公社李社長給紅旗車長和五好民工的家長都寫來喜報,由大隊俱樂部打著鑼鼓唱著歌送到各戶,晚上大隊又召開了五好民工家長的光榮會。連文,說真的,對我腦子的刺激很大,我想到你每次挖河打堤都能當模范得獎狀,在家干什么活也不比別人差,認為你一定能評上五好民工,不料想送喜報的把咱的門口隔過去,你為什么沒當上五好民工呢?
我是個生產隊長,積極的工作,爭取當上五好干部。你是個青年,身強力壯,要為挖河盡最大努力,一定要當上五好民工,爭個父子紅。
父 鮑 倫(臨西縣)
編者注:連文同志在第一次評五好時,他堅決讓給別人。收到這封信后,他干得更好了,成為臨西縣第一個創造了高工效的先進民工。
《這才是我的好兒子》
金順吾兒:
你走了好多天,說不想你是假的,可是咱家里的事兒,比你在家還周全得多。打你走后的第二天,咱村支書就來咱家一趟,問吃的燒的用的有沒有難處。從那天起,不知有誰給擔水,分的東西和燒柴不知是誰送到咱家來,還放的整整齊齊,我想這一定是干部們給做的吧!金順吾兒,你爹我雖年邁力衰,還積極參加隊的勞動,你年青力壯,一定當個治河英雄為我爭光,這才是我的好兒子。別不多談
父 袁 烈(臨西縣)
《咱倆個前后方比一比》
德榮:
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我向你提個好事,這次評比五好,我也當上了五好社員,恐怕你聽到比我還高興。你在那里放心吧,你的家也是我的家,我已叫我弟弟去了一趟,說沒有什么困難,……
就談到這里吧,等你回來再細談,最后要求,千萬把五好鞏固住,咱倆個前后方比一比!此致握手禮
延 芳(臨西縣)
另:
社會主義文化應該是讓人民積極參與的文化
今年10月間,中共中央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大于最近查老報紙,看到1966年1月14日《人民日報》上的報道《千軍萬馬戰海河——海河工地詩抄》,說的是一九六五年十月十五日,河北省根治海河的第一期工程開工了。來自河北省七個專區的四十八萬治河大軍,以萬馬奔騰之勢,不畏天寒地凍,戰斗在綿延九百公里長的黑龍港排水工地上。 工程完成后,可以使河北省三十一個縣市的一千六百萬畝耕地基本免除瀝澇災害。到1965年十二月二十日,全體民工已撤離工地,返回家園,提前完成了去冬工程計劃。這是河北省人民響應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進行的一次偉大的群眾性的生產斗爭。在施工期間,以毛澤東思想武裝的革命人民,意氣風發,忘我勞動,在生產斗爭中創造了許多奇跡,同時出現了許多閃耀著社會主義光芒的新人新事。民工們出發以前,認真學習了毛主席的偉大號召;懷里揣著毛主席的著作來到工地。他們學習解放軍的三八作風,給住地房東掃院、擔水、拾柴……。住地村民也象熱愛自己的子弟一樣,愛護和關心民工們。這是一支以農民組織起來的革命化的興修水利的民工大軍,這是一幅極為動人的階級友愛的圖畫。
《人民日報》從海河工地上搜集了一部分民工的業余創作,編成為《千軍萬馬戰海河——海河工地詩抄》,從這些群眾創作的詩歌中,可以生動地看到沸騰的工地上的一些側面,也可以看到當時的農民們的精神面貌。下面摘錄其中的幾篇讓網友們看看——
《咱們的心思他知道》
毛主席呀發號召,
咱們的心思他知道。
千軍萬馬戰海河,
萬代幸福我們造!
〔冀縣 常樹〕
《小紅旗》
“一定要根治海河”,
鮮紅的小旗插車上,
金色的字體放光芒,
領我出發到黑龍港。
民工們看到小紅旗,
渾身的力氣用不完,
“黑龍”見到小紅旗,
嚇得渾身打哆嗦!
〔交河縣 玉峰〕
《我說北風不可怕》
人說北風風里霸,
我說北風不可怕,
勞動熱情似烈火,
干勁沖天火更大。
就是冰山和雪海,
要他碰上也融化。
根治海河決心堅,
北風呼嘯不算啥。
〔深縣 劉志廣〕
《工棚聯歡》
月亮地里圍成圈,
敲鑼打鼓鬧得歡,
今晚演的是什么?
《治河英雄贊》。
小李拍掌當竹板,
大壯敲盆點兒鮮,
治河舞蹈跳得美,
工地戰歌聲震天。
扮演姑娘的她是誰?
“扁擔王”李秀鸞;
當模范的是哪一個?
工地模范炊事員。
〔衡水縣 王蘭志〕
《告 辭》
我們出村將欲行,
總聞鄉親照顧聲,
奮戰兩月如一日,
難舍父老眾弟兄,
握手告別說什么,
但愿彼此干勁增,
來年三月重相會,
根治旱澇換新容。
〔深縣 孚昌波〕
《崔縣長砸夯》
交河工地戰鼓響,
小伙子奮戰大堤上!
干群行夯在大壩,
領夯的是咱崔縣長。
〔交河縣民工〕
這些詩歌,一些文化人肯定看不上眼。但它們來自勞動,來自勞動人民,真正地“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 ,反映出時代風貌。大于覺得,社會主義文化就需要這樣的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應該是讓人民積極參與的文化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