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資中筠《士人風骨》
讀了資中筠先生的《士人風骨》,講到“重名節,講骨氣?!苛帧凶约合鄬Κ毩⒌膬r值體系和判斷標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古訓是賴以立身的道德準則,從而鑄就了讀書人的骨氣,歷經朝代更迭而不變。”感動、敬佩之后不覺悲從心來,先生講這些話,就不怕別人說思想僵化、不與時俱進么?
高壓之下,名節為保命讓路
名節,即名譽、氣節、操守。重名節、輕利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許多志士仁人崇尚名節,視名節高于生命。漢代的桓寬在《鹽鐵論》中說,“賢士徇名,貪夫死利”。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為名節而死,貪婪的人為私利而亡。中國漫長悠久的歷史上,士人珍惜名節,以身殉名的浩如煙海。而當代珍惜名節的首推梁漱溟先生。近來有人著文談到,梁先生這個人很真,認真做事,認真做人,不違心,不虛偽;另外就是他敢說,他一生始終思考中國問題和人生問題,有不滿意的他就說出來,不避諱,1953年9月,他在大會上當眾跟毛澤東頂撞,直接問毛澤東有沒有雅量,你有雅量我就敬重你,如果沒有,就將失去這份尊敬。這在當時的氛圍下簡直不可思議。
可惜這已是60年以前的事情了,而今還有梁先生那樣的氣節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高壓的時候,有不少人選擇了舍名節保生命。建國以后,毛澤東曾經說過,堅持正確路線要有“五不怕精神”:不怕殺頭、不怕坐牢、不怕罷官、不怕開除黨籍、不怕老婆離婚。其實,高壓之下多數是受批評、被處分、遭免官,極少有反對高壓就丟性命的情況??墒俏覀兊囊恍┐笪娜司妥蛔×?,悲悲戚戚,違心檢討,胡攀亂咬,賣友求榮。倒是文革中出了個奇女子張志新,寧可被殺也要維護自己的信仰。而那些自謂有擎天之才的須眉丈夫,怎么在名節面前反而不如一個女子呢。
“錢爺”面前,名節為私利折腰
明代于謙詩作中有許多處談到名節問題,其《無題》中寫道:“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把名節看得比泰山還重,把財利私欲看得比鴻毛還輕。從一定意義上說,名節和利欲是不相容的,重名節必然輕利欲,重利欲必然輕名節。人生在世,必然會遇到名利問題,關鍵是要正確對待。重名節,就是在私利與名節發生矛盾時,能夠把名節放在第一位,不因貪圖私利而失去操守。特別是在市場金錢銅臭的利誘下,稍微不注重名節,就會蛻化變質跌入深淵。只有視名節重于泰山,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經受住考驗。君不聞:“名節,名節,名節能頂錢用嗎?”一句話問倒了多少英雄好漢,也摧毀了多少英雄好漢。
記得上世紀60年代上中學的時候,常常朗誦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表氈@位匈牙利偉大的詩人是深受馬克思恩格斯贊揚的英勇斗士,這首詩也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但是這首詩而今還有現實的社會土壤嗎?如果改動一下個別字樣,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金錢故,兩者皆可拋”,是否更貼近一些地方一些人的實際呢?聯想到一些老長工再為老地主打工,一些父母官甘為小礦主當馬仔,一些女大學生樂于求人包養,試問尊嚴呢?貞操呢?人格呢?為了一點點急需的,或不急需的金錢,就什么都不顧不要了,還談得上名節二字嗎?
“與時俱變”,名節觀風光不再
資先生的書中談到了:“古訓是賴以立身的道德準則,從而鑄就了讀書人的骨氣,歷經朝代更迭而不變?!闭f是不變那是以前的事,而今睜開眼睛看一看,名節觀早已風光不再?!芭c時俱進”本來是個好詞,指人們的思想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可在一些人的名節觀上,卻變成了“與時俱變”的壞詞,把傳統文化的精華給拋棄了。記得20多年之前的1988年,中國大地就出現了6集電視《河殤》片,從對中華黃土文明進行反思、批判入手,表達了對西方藍色文明的熱烈向往。對許多長期被中國人引以為榮的事物,包括“長城”和“龍”在內等等,進行了無情的剖析和嘲諷。毋庸置疑的是傳統的名節觀,也被視為中華的黃土文明而嘲諷。
于是我們不能不重溫《共產黨宣言》的一段論述:“一切固定的古老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名節觀伴隨著中華歷史已經數千年了,擁護的將其視為傳統文化瑰寶而發揚,反對的將其視為落后靜滯糟粕而拋棄。到底如何看待名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反正是堅定地贊同名節觀的。
山西省社科院 楚刃 2012.1.1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