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都會有回憶。回憶是人的一種生理特質,一種對經歷的反思和復制過程。回憶與夢想是南轅北轍的。現在正在輝煌的喜歡夢想;現在正在失落的喜歡回憶,當然不是絕對,但是大抵如此。
“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是李后主的回憶;沒有當過皇帝的黃巢說“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春花一處開”這也是一種夢想。毛澤東的許多詩詞,往往是回憶與夢想并存:“攜來百侶曾游。。。浪遏飛舟”是回憶,“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夢想;“寧化、清流、歸化。。。直指武夷山下”是回憶,“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是夢想;“西風烈。。。喇叭聲咽”是回憶,“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是夢想;“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是回憶,“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是夢想;“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是回憶,“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夢想。馬克思的《資本論》是回憶,《共產黨宣言》是夢想;鄧小平的“發展是硬道理”是回憶,“共同富裕”是夢想。
偉大人物的回憶與夢想都是在民在國;老百姓的回憶與夢想則是在己在家,二者是不能比的。但是,老百姓是民族與國家的基本元素,他們的回憶與夢想自然也不可小覷。
古話說的“開門七件事”就是時常縈繞在老百姓心頭,揮之不去的回憶與夢想。用一個政治詞語講就是“民生”。回憶是說過去;夢想是講未來。回憶是與現在對比,是為了夢想的將來;夢想既是對過去,也是對現在的發展思考;回憶是對過去的現實再現;夢想是對現在的未來規劃!
回憶與夢想是一切發展之雙翼,缺一不可。回憶與夢想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好“今日向何方”的問題。夢想往往太渺茫,回憶是能夠更好的解決現在的鑰匙。回憶的目的不是批評,因為我們曾經共同走過;回憶的目的是思考與選擇,因為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避免再走彎路!
回憶好像照鏡子。曉鏡但觀容顏改,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此之謂也。夢想好像鏡里摘花,水中撈月,有一句諺語說:“手中的麻雀比空中的天鵝更好”就是這個意思。
回憶也是詩人的重要元素。詩人的回憶比常人的回憶更痛苦;但是,詩人的夢想又會比常人的夢想更幸福。在美妙的詩也不能充值世界;再笨拙的手總能夠創造新世界。所以,決策不能上詩人哪兒去討主意。回憶是老百姓的常態思維,是一種切膚的感受,應當成為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老百姓很實際,不善于夢想;他們只是希望有賴生活的一切都象芝麻開花節節高那樣一步步接近夢想,走進夢想;而不是生活在夢想里。
讓人們都生活在美好的現實里是最要緊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