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和南街村
2008年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沿河兩岸的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和山東幾省都是我們祖先繁衍生息的主要地方。其中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我們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就誕生在這里。4000多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河南是華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祖居之地。因此,這一帶的文化遺存極其豐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
9號下午兩點,我和安宇就乘汽車從河北趕往河南林州,晚上七點左右到達。第二天早晨(10號),我們乘出租去此次河南之行的第一個目的地“紅旗渠”。
林縣在舊社會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當地民謠凄慘唱道“水
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
府的領導下,林縣人民于1960年2月開始動工興建引漳入林的“紅旗渠”工程。在此期間,林縣人民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沒向要國家一分錢,自造炸藥,自造水泥,不惜生命地奮戰于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紅旗渠和支渠配套工程終于在1969年7月全面完成。在這條總度 1525.6公里 的紅旗渠上,林縣人民硬是用鐵錘、鋼釬,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
車到山下,舉頭望去,紅旗渠似一條蜿蜒隱現的巨龍,纏繞盤桓在高山峻嶺之間。但真正能感受到紅旗渠這座人工天河的偉大,還是當你走在渠上面的時候,因為這時你才能實際體會到山勢的險峻,由此才可能想象到在這樣的地方開鑿水渠是何等的艱難。水渠內側是開挖山體,外側是沿山體向上用石料壘砌結合而成。站在紅旗渠上,我想起了毛主席說的“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這句話。一點不錯,只要有了“紅旗渠精神”,中國人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曾經某些試圖否定紅旗渠精神、大寨精神以及大慶精神的思潮是何等的可悲和無恥啊。
我們在紅旗渠上邊走邊拍照,既為林縣人民的英雄壯舉所感動,也為今天能親眼看到向往已久的紅旗渠而興奮不已。最后來到紅旗渠的核心工程“青年洞”面前,它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參加鑿洞的突擊隊是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來的300名優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紅旗渠青年洞總長 616米 ,高 5米 ,寬 6.2米 。在這里寫生,畫下了紅旗渠青年洞的洞口和對面群山。
12號上午,我們到達距離漯河45公里的臨潁縣南街村。
我和安宇到達南街村時,陰沉沉的天正在下小雨。來到接待站,接待人員的熱情給了我們第一個好印象,一股溫暖的氣息趕走了雨天里的絲絲涼意。在南街村賓館住下后,便來到村里逛逛。臨潁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臨潁縣城西面有一座面向南街村的單門洞兩層古城樓,名曰“譙樓”。南街村發展起來以后,就在自己的東邊,面對“譙樓”修建了一座三門洞的兩層城樓和一道城墻,將南街村與臨潁縣分割開來。
對南街村的一些情況我們早有耳聞,在現在的大形勢下,南街村這樣體制的農村在很多人眼睛里恐怕與“怪物”無異。之所以要到這里看看,無非是要見證一下,這個當今的“怪物”所創造出來的不俗業績。
改革開放初期,全國掀起了分田到戶風潮,南街村的地自然也分了。果然神奇,南街村里很少一部分人因此發了財。不過事與愿違,這些先富起來的人只顧了自個高興,哪有心思關心更多的窮人,村子里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有不少人的生活狀況甚至出現了倒退。也是,像這樣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別說無法抵御時有發生的災荒,就連起碼的人心都散了。村里慢慢出現了謾罵和埋怨村干部的現象,村民們說:“這樣的政策,肥了少數人,虧了多數人,人心也散了,廣大群眾受了騙,黨組織落了懶。”面對這樣的局面,村黨支部依據群眾的意愿,及時果斷地采取措施,把分掉的土地和分給個人承包的企業,又重新全部收歸集體所有,回頭又走上了發展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在當時來說還真是要有點膽量,逆潮流而動總是會面臨很多壓力的。
不搞一刀切,不搞非左即右的強迫命令,讓農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這才是一種真正實事求是的處事態度。根本的一條在于他們骨子里是想把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更好些。
無論別人怎么議論,無論受到多少非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重要標準,今天的事實擺在這里,南街村的人們生活的還真是不錯,比最早分地的安徽鳳陽小崗村過得好多了,某些反對聲音在事實面前自然也就顯得有氣無力。不是說“不爭論”、“不折騰”嗎?好了,至少對南街村自己來說,他們所走道路是正確的,富了嘛,成了全中國屈指可數的模范村了嘛。
我們畫畫的人常講一句話:“沒有過時的畫法,只有無能的畫家。”與之相似,建國后三十年所執行的集體經濟體制本身是優越的,但這個制度對人的覺悟要求很高。之所以在某些方面搞得不是那么到家,除了集體經濟體制本身的缺點,主要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一些人的奴性和自私無法克制。
說南街村是個“村”,卻沒給人一點村的感覺,完全就像一個干凈整潔、安靜祥和的小城市。毛澤東廣場上的主席雕像巍峨聳立,一日二十四小時有村民站崗守衛。中小學校的校舍和其他設施相當不錯,“南街學校”的門前矗立著雷鋒、劉胡蘭的雕像。占地面積很大的幼兒園也非常“闊氣”,大片的草坪,卡通樣式的建筑,還有色彩鮮艷的兒童游樂設施。居民區里一幢幢樓房整齊漂亮,與我們居住的城市不同,這里的居民沒有用塑鋼和玻璃封涼臺,也沒有人家安裝防盜窗。街道幾縱幾橫筆直寬闊、一塵不染,公園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金碧輝煌,村子的東北角居然還有一座規模較大、建筑華麗的清真寺。
南街村最有特點的要數村里寫在樓房側面的大字標語和居民中心區高音喇叭里的廣播,看著聽著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過去的年代。但細心觀察發現,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南街村人給過去的宣傳教育形式里增添了很多新的內容。高音喇叭里除了播放“紅軍想念毛主席”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一些革命歌曲以外,還在廣播流行歌曲和有關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之類的內容。大字標語除了贊揚歌頌毛主席的內容,還有大量名人的名言警句。重點高中的教學樓上寫著陶行知的話“傻瓜種瓜,種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華。”賓館大樓上寫著自編的口號“南街干部有銳氣、南街村民有骨氣、南街民兵有虎氣、南街職工有朝氣、南街產品有名氣。”宿舍區樓房上寫著 孫中山 先生的名言“人人為公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天下大亂。”等等等等,還有很多。
在參觀南街村展覽館的時候遇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不知是哪里來的幾個鄉村干部,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不認真聽解說員講解,不斷地隨便插話、取笑。我真是不明白,這是什么素質,就算對南街村的發展道路有看法,你總得表現出一點基本的政治風度吧,“領導干部”至少也應該尊重解說人員的勞動不是。再說了,既如此你又何必到這里來參觀呢?那群人走后,解說員情緒激動地說自己從未遇到素質這么差勁的人。
我們在南街村期間與開旅游參觀車的司機、賓館的服務員,甚至是商店的營業員等不少青年人交談過。問他們對自己生活在這里的感想,讓我意想不到的是,被問及的丫頭小子們,無一例外地說:他們為自己能生活在南街村而感到幸福和自豪。哈哈哈!不會有人說這里是“白色恐怖”,孩子們不敢說實話吧。
是啊!現在有些人的思維的確是有點變態,他們會把所有的贊揚說成是假話,若把社會說的漆黑一片,他們會說那是真話。天底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沒有缺點,只看鮮花當然是不全面的,但要是整天只盯著糞坑發呆,我說這問題就有點嚴重了。哈哈哈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