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永祥
2012年1月6日亥時左右,詹某乘著周末無事,將數日前文友們提到的韓寒最新博文搜了一遍,最后,在新浪的韓寒博客中找到三篇文章,分別是關于其對革命、自由和民主的說法。
為什么不是“剖析”呢?起初愚以為,以昔日或今日韓寒之名氣,當用“剖析”或“解剖”來分析這三個復雜的社會現象,給讀者指出一點光明大道為佳。然而,從打定主意看最新一篇博文《論革命》伊始,詹某便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明顯是過于高估此人文章水平。一篇博文看下來,通篇是插科打諢的廢話,邏輯關系幾乎狂顛錯亂,頗有點隨意跑馬、不著邊際的調子。而且,個中說法及依據更是漏洞百出,其中之淺薄無理,及頻頻爆出的雷人語句,委實令愚無語亦是深感其文學及社會思維之粗糙和泛濫。詹某認為,如用分析或解析之類詞語,唯恐驚嚇了造此好詞之先人前輩,亦恐閃花了讀者雙眼,否則,愚罪過不小焉!在左右衡量后,愚決定用“說法”一詞來概括韓寒博文為宜。下面是本人耐著性質看完這篇博文后寫的一點心得和感悟。
一開始,作者在這篇《論革命》的博文中就顯現出一種思維缺乏的問題,說了半天,硬是講不清也搞不明革命和改革兩個概念的內涵及外延的傾向,再看看他所列出的論據,更是令人嘖嘖稱奇(在此不再一一陳列)。將博文的這一模塊細細琢磨一下,非特沒有獨到的論證和推理,倒像是種不帶邏輯意識的主觀臆測,而至于對文化系統和社會慣性進行深度挖掘就更有點漫無邊際打太極的感覺,他說了一通卻自己把自己都繞了進去。
看到他的反腐敗斷言時,我一直納悶,他為什么會將革命的述求與反腐敗及公正自由的攪渾呢?莫非有什么獨到的見解?后來,在按捺著性子看完該文后,我恍然大悟,韓寒并非有意攪渾水,實屬其文字功底力有不逮才導致概念界定有些說不清道不明。因而,為了能在表面上看起來更連貫些,不得已,他便泛泛地提了提要搞什么強有力的改革。然而,向外這么瞎打一炮后,他的強有力改革論就就此打住,沒了下文了,乃至于要期待著他追溯一下該怎樣去描述這個強有力改革的內在標準和外延空間,亦只能是在嘎然而止中獨自困惑了。估計,韓寒本人也在苦尋某本秘籍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可不可以這樣推測一下,屆時的他,是否又會應粉絲之“強烈要求”再倒騰出新的玄奧來?
實際上,這樣的套話和空話在本博文中的出現頻率又何止一處!且看韓寒關于的起義說法,在雙方一問一答式的對話中,他把起義的基礎定義在互聯時代的網民和微博用戶群,看似有些歪理,實質就是顧左右而言他的瞎扯,什么稀奇古怪的起義硬是要和網絡牽扯起來?倘若按他的說法,那互聯網水平最高的美國和歐洲國家豈不是天天造反、日日革命?但事實是這樣的嗎?我想對于這一點,估計就是在他竭力吹捧的歐美諸國,也不會有幾個人去搭理他。
這種坐井觀天的揣測和臆斷,恰恰說明了他對于歷史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匱乏和欠缺,更讓這種看法顯得極其的淺薄無知和剛愎自用。
當然,他的某些說法還是有些道理。比如他眼中的“自由”就體現了一個學生層級的觀察者對于部分現實生活陋習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像低層次的人自由喧嘩、自由過馬路以及自由吐痰什么的。而在界定稍高一些人時,他使用了自由違章、自由鉆各種法律法規漏洞以及自由胡作非為,等等。不可否認,在向高度文明社會進化之際,固有的生活陋習不是一刀就能切得斷的,往往有著很大市場存在空間。但且分析一下他以此為依據延展開來的關于自由的論述就知道了韓寒式太極的玄妙之處了。(看過他的原文即能知道,在此我亦不鸚鵡學舌!)然而,追問一句,韓寒在分析自由和民主時,究竟選取的是什么樣的參照目標呢?竟然活生生地要將自由和民主是撕裂成不相干的兩塊。莫非韓寒式自由民主與西方式的自由民主還不是同一回事?
到底兩者是不是一回事,問題其實很清楚。如果要細細追究一下兩者的關系,或許可以從資本主義誕生以來的歷史演化中發現些許的端倪。實際上,無論在任何一個階級社會,民主和自由都是特定階級的產物,而且都是同時專屬于領導層的特權產物。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從他嘴里吐出來的民主與自由的基準竟然和文化素質及收入勾搭上了。而至于他所說的很多中國人去歐美發達國家覺得不自由之云云說法,我認為,除了是道聽途說的片面觀察及片面得出的結論外,鮮有值得深入探討的內容。若是要找個對應的例子,他這一論據似乎與作家柏楊所著的《丑陋的中國人》一書所描述的關于中國人生活習慣與文明的定義有那么一比。只是不知道是柏楊抄襲韓寒,還是韓寒復制了柏楊?我認為,無論誰“借鑒”了誰,其立意基點無非是以一二之生活細節武斷地得出國人文明之卑劣而已,綜合地看,仍是相差無幾的兩種表達方式罷了。而從年齡差別上來看,恐怕80后的韓寒“善意借鑒”柏楊的類似觀點的概率要相對較高一些。然而如此一來,韓寒的所謂民主自由之說豈非成了毫無新意的仿制品了,那樣又如何能夠站得住腳,又如何能回應得了呼聲高漲的民意呢?
“......我們幻想一下革命,假設,革命到了中段,學生,群眾,社會精英,知識分子,農民,工人,肯定不能達成共識。而我們一直忽略了一個人群,那就是貧困人口,這個數目大概是兩億五千萬。你平時都不能注意有他們的存在,因為他們甚至從來不使用互聯網。既然革命能夠發展到中段,必然已經誕生了新的領袖。沒有領袖的革命一定是失敗的,白蓮教起義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有了領袖的革命,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太平天國又是很好的例子。”不用細看,便知又是在閑扯網絡的重要性。然而,我很是納悶,一個事情的成敗難道要取決于一個網絡載體嗎?沒有這個網絡載體,難不成中國人都不能做事,或者也都一事無成了嗎?而當讀者打起興致想要聽聽他對這個所謂的革命中段與領袖之間的必然性進行分析時,韓寒又使出了慣用的太極招數:尋一個無疾而終的飄渺之處遠遠地遁去了。
說句實話,在看過他一些文字后,自覺便是一種無稽之談,除了嘩眾取寵的炒作外,實無其他!如果說剛才提到的自由還有一定的生活見識的話,那下面的這段文字更像是個坐在電腦旁,靠著瀏覽幾本厚黑學編造出來的文化呆子和死板模子!
“......中國式的領袖,絕對不會是你現在坐在電腦前能想象的那些溫厚仁慈者這樣的一個領袖,八成獨斷專橫自私狂妄狠毒又有煽動力,是的,聽著有點耳熟。但中國人就吃這一套,也只有這一套才能往上爬,這個社會習慣了惡人當道,好人挨刀。”,還是反反復復地折騰著“網絡與人性”的舊腔調,真是不明白韓寒來來回回炒作一句膚淺的話,究竟想達到什么目的?莫非,他硬生生地要其能理解的革命歸結到一場網絡鬧劇上去嗎?要不干嘛這么反復地要和網絡勾扯起來呢?但是,稍稍有些常識的人,都不會把革命與消費層次及使用通訊工具扯在一處去理解的,更別提一定、必然會發生一一對應聯系之類的話。實際上,他要表達的是一個連他自己都講不清楚的玩意,但為了賺得忠實擁躉的支持,在這篇博文及最近的幾篇博文中都在刻意強調自己的“文藝人”標簽,恐怕多半還是想塑個能對社會進行深度解讀的形象而已。但是,如果對一個毫無深度體驗和思維沉淀的,而且只是一味借鑒別人文字,搞文字堆砌組合的人來說,恐怕這種形式主義的鼓噪最終還是難逃淪為別人挑撥社會族群工具的命運。如此,韓寒的超高人氣又什么價值呢?試想一下,一個沒有自己獨特見解和觀點,且無優秀作品的人,靠文字的拿來主義整合,可以預測其最后結局,不是被邊緣化,便不可避免地會被某些特定群體所同化。因此,韓寒或韓寒現象值得社會大眾推崇之處究竟在何處呢?難不成若干年后,當昔日或今日之廣大粉絲們在欣賞某些經典作品,并且在“無疑”中瞅見韓寒曾經借鑒或整合的原文時,再對這類技巧類文字現象進行痛徹反思嗎?
看至后來,在該篇博文中,韓寒又一味地鼓吹軍隊國家化,我不得不追問一句,難道中國軍隊沒有國家化?難道中國軍隊是某一個人的私人武裝嗎?什么國家混亂就必然期盼鐵腕獨裁者出現,這有絕對的聯系嗎?或者說既然有這種感慨,為什么不在博文中做些詳細分析,讓讀者們看清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源及合理的應對法子呢?但是,客觀地說,韓寒真的知道制約中國社會向現代化轉型的根源在哪里嗎?他莫非已能通曉古今,能如算命先生般地拈花掐指,算出獨裁者的必然降世嗎?令人稱奇的是,當歷史都向前發展了若干年后,韓寒又一次老生常談地搬弄封建社會或法西斯式的所謂獨裁究竟要折騰些什么?
通篇看完后,我覺得該博文除了充斥社會群落的挑撥外,再也看不到任何對所謂革命有價值有貢獻的觀點和建議,不過,令人費解的是,這種丑化和奴化中國人的觀點居然得到一百多萬的點擊率,頂的人氣也高達到數萬之多。這不能不讓人心生疑惑,一篇談不上文采,也沒有深度的博文能得到如此高的人氣究竟是種偶然還是其中是否有網絡水軍興風作浪之嫌疑?
好在,在看他的這段說法的煎熬中,我勉強支撐著挺了過去,便急急關掉這篇讓我甚為感慨的奇文怪論。我以為孰是孰非,實際已經不必再說下去了。
然而,不得不補充一句的是,這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說的是些懸浮于塵世的廢話、套話,卻能大行其道地如此“流行”起來,難道真是個偶然現象,如果他產生的影響力不是一個人之所為,那么,隱藏在這種快餐式的文字明星現象背后的策劃團隊的居心不值得我們大家進行深思嗎?
........
(詹永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