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盛行幾百年,沿為教課書,為我們民族的繁榮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今天讀讀依然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的民族的財富,讀之有益。又是一部精簡的民族歷史。不懂歷史的人,是政治的盲人。
我是挑點刺,就是說第二句,“性本善”的說法,離譜、瞎說。事實恰恰相反,應該改為性本私為妥。
人生下來就知道為自己吃;小孩子的東西你拿不走;你把他給別人,他不去。當然這并不丟人,是生存本能的反應,不這樣就活不下去。長大了,都在為自己奮斗,有幾個人把自己的勞動果實自己不要給別人的?行俠仗義的英雄豪杰們,也不是自己不生活。總之,人是個體的,為自己(為私),是本能,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你必須這樣。
善、為人、為公、為大家是有條件的。是有教育、監督,紀律、制度等各方面的約束的結果。不加約束,沒有條件,放任自流、個人顧個人是天經地義的。一個家庭,父子、弟兄、現在的夫妻不是也有爭利益爭財產的嗎?為了個人在私欲膨脹的時候,惡從膽邊生不考慮后果也大有人在。為了別人,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看見當成沒看見。
改革不就是分才調動了人的私欲了嗎?私欲發展了,問題不是百出了嗎?照此下去,穩定、和諧只是夢話,只是說說而已,歷史已經證實了的事。
所以應該是人之初,性本私。要想善,有條件。管的松,也不中,管的緊,有反對。真正善,有困難,群眾斗,全民反,嚴監督,人人管。離開了人民群眾自己教育自己,人民群眾自己監督自己,人民群眾自己改造自己,善是永遠辦不到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