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幾人知
在現歷史階段,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與地球資源能量的消耗統計互相混淆,簡單與經濟數字概念來表述,無法實現人類社會新的發展需要,無法實現社會科學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生產力與網絡科技的發展,認識論與方法論的突破,社會體制的變革,傳統的經濟數字即將在人類歷史上消失。
在此之前,一些所謂的學者和經濟學家,還津津樂道,風光滿面的在媒體上扮演著智者學者的角色,用傳統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傳統的視角觀察世界。當人類發展發育到一定的高度,人的認識觀念發生變化時,學者們和經濟學家們會認為自己是多么的無知,或感到身處低級歷史階段的無奈。
未來的經濟不是賣淫,唱歌、吸毒……都是經濟數字;挖掘出一個古墓,一幅畫……;同一噸水泥、同一塊鐵、;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物把它混淆到一起,形成毫無實質價值的數字概念。當前的經濟數字是極為不科學的,到了無比荒謬的地步;不科學的數字就建不成科學的社會,社會不科學人類就沒有廣義上的幸福和安全。客觀條件具備,主觀認識達到后,社會必然往更高級的方向發展。
社會再往前發展,必然是通過網絡軟件構建人體化結構“人類中樞神經系統”,通過計算機軟件,個體與“卡”為終端,與社會“中樞神經”相連接。通過“卡”記錄個體消耗了多少蛋白質等物質能量;消耗了多少物質產品;排放了多少“體能”、“智能”。社會生產與工程建設耗了多少電、煤、水泥、鋼筋、銅、鐵……;產了多少糧食、蔬菜、水果……;出欄多少雞、鴨、豬、牛、羊……;地球排放了多少二氧化氮等氣體,太陽輸入多少太陽能……,傳統的經濟學即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體化社會學”。
在現金融體制,沒有形成全球人體化結構社會之前,連大科學家霍金也化解不了科學界面臨的矛盾,人類要探索宇宙,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認識宇宙,排除預防自然災害,需要無數一去不回的資金。求知是人的天性,尋求發展自我保護是人的本能,人吃了飯必須要釋放“體能”,只要人類不缺少糧食,有探索宇宙天賦的人就會選擇這個領域。不存在資金問題,即使要統計,也是通過卡系統,記耗了多少“體能”、“智能”。
在人體化社會,只要世界不缺少糧食,任何一個人,無論得了多大病,不存在治療費用問題,因為世界絕對不會存在缺少醫生和藥品,及醫療設備。
在人體化社會,只要糧食不缺少,安全校車,輟學費用,等任何公益資金不需要。采礦等各種生產隱患自覺提防;有害食品、毒品、制假等對人類社會有害的現象自然消失。
在人體化社會,只要糧食食品是安全的,就不存在失業就業,世界上不會缺乏任何物品,缺少任何一類人才。人大多時候為了資源的節約與環境的保護,像人體細胞一樣,處在休眠休閑狀態從事文化藝術活動,登山及從事體能鍛煉,自救訓練與技能培訓。當社會需要的時候,體現價值。
金融危機、資源環境危機、恐怖主義、海洋邊界,民族沖突、常規武器與核武器,人為的災難與自然災害……;各類犯罪繁衍,人性道德缺失,到了社會承受的底線;內因與外因迫使人類建立新社會秩序,構建新的信仰和價值觀,形成社會人體化結構,結束人類數千年戰爭與內部爭奪,面向宇宙,實現更高級的保護。人類即將告別一個舊世界,迎接一個嶄新的世界;其區別有如一個在母體的嬰兒,與出生后的嬰兒。
不管是什么經濟學家,法學家、社會學家……,什么解決就業,經濟增長,節約資源……;什么預防犯罪、什么法律、道德;什么公平、平等、自由、人權、博愛……,都是些無知,無奈,自欺欺人的廢話。
學者和經濟學家要么改變思維方式,順應適應歷史發展趨勢,要么淘汰離開舞臺。傳統的思維方式化解不了矛盾,歷史時間到了,媒體話語權由新的思想學說和新人取代,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
無奈知
言多吾無知
不言人心迷
求知名利色
追求何最值?
2012年1月1日 西南大學 何麥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