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境”與“善境”
(湘西老愚)
什么是“染境”? 什么是“善境”?引入并區別這兩個概念對于社會人心的導向和改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由于“染境”與“善境”對于人性的善惡取向有著巨大的作用力,所以有必要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明確表述,才能使我們對此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不被各種光怪陸離的“境”所迷惑。
簡而言之:所謂“境”即是指“人類感知系統所能捕捉到的一切外部信息”,包括我們看到、聽到、觸摸到、甚至于嗅到的一切外部環境!所以;主導或影響人類一切心理甚至身理活動的要素都產生于“境”! 可見“境”這種東西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每個個體的每時每刻都面對著各種各樣不同的外部環境,有使人快樂的“境”,也有使人痛苦的“境”! 有引人向善的外“境”,也有引人向惡的外“境”!
可以認為;我們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心性”其實都是隨著外“境”而不斷的變化著的。人性(即人心)究竟怎樣變化?或者向著什么方向變化的問題,是一個對于全人類和每一個個體來講都非常重大的問題;它蘊藏了人類社會的終極和意義。我們曾經討論過,人性本身是包涵了“欲望性”與“精神性”兩面的混合物;不難體會“欲望性”包含“貪欲淫欲憤怒欲”等,“精神性”包含“慈心舍心悲憫心”等。通常來講;“精神性”是人類健康的正面的屬性是善;“望性”是人類邪惡的負面的屬性是惡;所以張揚“精神性”的同時控制“欲望性”膨脹才是創造和諧美好社會的前提條件。
由于人類是欲望動物,很難完全消除欲望,所以古今圣賢只做一件事:即控制欲望程度,古今魔鬼也只做一件事:即放縱欲望泛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就不難定義:凡是使人類“精神性”得到提升的一切外部環境都是“善境”;凡是使人類“欲望性”得到膨脹的一切外部環境都是“染境”! 多創造“善境”有助于引導人心向善,多創造“染境”會引導人心向惡;因而“善境”影響面越寬越好, “染境”影響面越窄越好。比如某人在大街上攙扶老人、在地鐵里給孕婦讓坐都是在造“善境”,這種“善境”會引導周邊許多人看見以后心生善念。再比如某人在大街上打架就是造“染境”,使周邊許多人看見以后心生憤怒和恐懼!每個人的一切行為其實都可視作在給周邊制造“境”;特別是那些自命風流當街親熱的紅男綠女讓滿大街人看后心生淫念是在造大“染境” 。古圣賢認為:多創造“善境”引導周邊多人心生善念者功德無量來世上天堂;創造“染境”引導人心向惡的人來世下地獄;是很深客的道理!
現代社會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影視、網絡、報刊….等等傳媒手段突飛猛進,使得各種外“境”的傳播速度成級次性加快,事實上媒體每時每刻都在引導或改變著社會大眾的心理趨向,由于商業資本社會極度逐利特性的驅動;先進的傳媒手段必然會傳播大量使人類“欲望性”不斷膨脹的“染境”。影視中的帝王將相、老板權貴、美女俊男、靡靡之音其實是在喚起人們的權欲享樂欲和貪欲;網絡報刊上的色情與暴力本質上是在喚起大眾的淫欲及憤怒欲;只有各種欲望的膨脹才能為商業資本逐利提供空間,從這個角度不難發現資本主義與和諧美好社會是背道而馳的?! ?/p>
我們知道;人性本身是包涵了“欲望性”與“精神性”善惡兩面的混合物;人們通常把“精神性”較強的人稱為好人;而把“欲望性”較強的人稱為壞人;事實上不同的時代、不同地方的人心性差別是很大的,這是因為“欲望性”與“精神性”善惡兩面極其復雜的混合而造成的差別,這種差別又形成了人們看問題時的不同角度與不同觀點,通常稱之為代溝:一個“精神性”很強的人必定理解并贊賞雷鋒精神;而一個“欲望性”很強的人必然不能理解雷鋒的利他行為而會認定雷鋒是虛偽,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之腹”的道理!善者講奉獻精神是發自善者內心的真話;貪者要萬貫財產是發自貪者內心的真話,淫者想美女三千也是發自淫者內心的真話,心的善惡不同所講的真話亦不同!那些到處自我標榜講真話的人恰恰不懂得什么才是“真話”;他們認為只有自私自利合乎內心的“欲望性”才是講真話;誰講了高尚的合乎內心的“精神性”的話就是唱高調就是虛偽(不排除虛偽確實存在),客觀上壓抑了語言的“善境”;制造了語言的“染境”。要明白語言文字的要害不在于“真話假話”,而在于“對話錯話”!
這種看問題時的不同角度與不同觀點,還使得同樣的外“境”在不同人的內心產生出善惡不同的心念,不同的心念支配人們不同的行為:比如看見大街上老人跌倒在地這個外“境”時,“精神性”較強的人心生憐憫就會去攙扶老人,“欲望性”較強的人心理首先想到的是攙扶老人時自己是否會被敲詐、所以趕緊走開;甚至于還會阻止自己的親友去扶起老人。
如果從較高的層次來看;人的生命其實就是持續不斷的“染境”及“善境”與內心的善惡念頭之間互動的過程。因此;我們不僅僅要清楚認識“染境”與“善境”的重要意義;還要有效地抑制腐蝕人們心靈的“染境”;多創造美化人們心靈的“善境”,人類社會和個體才能夠真正得到健康的發展?! ?/p>
(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