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的內斗中,中國人不會再有看客
剛在網上看到一篇《中國內斗何時了?二十年后見分曉》的文章,作者顯然是在以看客的視角,小孩的心態,觀察到了中國內斗場面。但他在二十年內,必將會身陷其中,再也笑不出來,他將此內斗,戲稱為“鬧劇”。因為他觀察到的是“鬧劇”場面,沒有去后臺看一看,導演這出“鬧劇”的導演。
當社會競賽理論被競爭理論取代后,中國人就被挑起了內斗。最先讓小孩接受的內斗,就是跟著朱镕基罵老頭老太太,小孩子們為此內斗,樂此不疲。此后,發展到了醫患之斗,師生之斗,開發商與住房者之爭,后以推翻新三座大山,表現為最高形式。十多年的發展,已發展到了新N座大山,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無不在爭斗中。
十多年前,小孩子們參與下崗運動中提倡的與老頭老太太競爭,我就勸過這些小孩,這不是競爭,這是挑撥互相殘殺,最終受害的必是你們這些小孩,十多年過去了,這些小孩雖已長大,大多都在這種競斗中,頭破血流。
直至從國家內斗發展到警民內斗,繼而發展到家庭內斗,幾乎每天都能在電視上看到,父子內斗,兄弟內斗,骨肉相殘的,你死我活的內斗場面。
這十多年來,先是在下崗運動中,喝耗子藥、跳樓自殺的老頭老太太,成為內斗的犧牲品。接下來就是小孩子們,積極參與的富士康式的N連跳。在藍色的天空下,都選擇了死亡。但無論是老頭老太太選擇的歸宿,還是小孩子們選擇的歸宿。必將成為未來社會學家研究的課題,他們到底在法學上被認定是自殺還是被殺。
在這場持續的內斗中,中國人不會再有看客。
【附全文】:
在的中國幾乎就是個斗國,左中右,上中下,貧富中產個體戶,官僚文人大學生,各個階層、各個行業、各個意識形態太派別,都在撕破臉皮掐架罵戰斗個不休,批判斗爭主義的斗起來也勇猛無比。都想在斗中把對方一腳踏倒最后踢出腸子,都想自己變成暴發戶大發特發腦門頂上都長出個牡丹花再結上一車大西瓜。
這種斗個不休,先是叫人心煩,后是被迫卷入,再是斗得口水橫飛咬牙切齒,再是覺得好笑一直笑得腸子快斷了。我最近兩天一想到中國現在各派包括我個人卷入無休無止閑得蛋疼的罵戰揪斗之中,總覺得滑稽得就像一出出鬧劇,經常一個人躺在床上笑得滾來滾去,笑得腦袋發脹流鼻血。
中國各派現在已經斗得返童化,就像一群爭糖吃搶皮球玩的穿開襠褲的兒童,罵著叫著撕著打著哭著撒潑著滿臉淚水口水鼻涕的,一個個都可憐兮兮,一個個又都幼稚淘氣,一個個都滿懷委屈,一個個又刁蠻古怪,誰看誰都不順眼,誰看誰都是吃人的樣子,誰都停不下手,誰都比不上嘴,誰都歇不下心,誰都疲于應付。
哈哈!哎喲,我的祖國呀,看樣子還要繼續內斗二十年。左中右斗累了斗煩了,誰也咬不死誰,誰也罵不倒誰的時候,就是大攤牌大談判大民主大共識大進步的時候。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是中國的民族千年積習和本性。
只有斗爭,都別停下來,都哇哇大哭聲嘶力竭渾身無力接近休克,誰也爭不過誰的時候,反思就開始了,橄欖枝就伸出來了,調停者就出來了,談判桌就擺起來了,手也握起來了,鼻涕眼淚血跡也擦一擦了,調價還價就搞起來,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也說出來了,同綱領就快出來了,向前齊步走就開始了。估計就是這條路,中國人們和各勢力就喜歡這條路。不流血是不知道疼的,不掉門牙是不知道骨頭硬的。
政治勢力在都沒有碰南墻、沒有渾身無力啃不下對方時,都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對方的力量,都以為自己一口能把對方咬死。真的咬不死還要磕掉門牙捂住嘴喊疼的時候,才知道對方不是那么好啃的,就會扭扭捏捏半推半就罵罵咧咧搞談判了。和新婚夫妻第一次一樣,先疼后爽,先推后就再配合。
從滿清的戊戌變法、皇族內閣、辛亥革命、南北談判、袁世凱稱帝、軍閥混戰、國共分裂、軍閥和解、抗戰后談判分裂、南北談判、南北鬧翻紅旗風掃、解放金門損兵折將、反攻大陸和解放臺灣都成春夢、兩岸分治、建國后右派奪權和*右、*革、*革后八九、臺海危機、今天的雞飛狗跳亂斗亂罵,無不是不磕掉門牙不流血就不回頭。門牙不掉前都以為自己能把對方一口咬死。
中國的事情搞不好的一大原因就是相對方都喜歡漫天要價, 不給對方還價討價共贏存活的任何余地,一切都是我要百分百得利你就得喝西北風,我只有我門戶的利益,誰管你的死活。對打的都想空手套白狼,都想把別人扒得一絲不掛自己肥成暴發戶,經濟的政治的主義理念的爭斗無不是這種品行。掌權的奪權的加害的受害的,無不是這種心態。從來都不想二一添作五,都想別人得零蛋我得一百分。
于是乎整天張牙舞爪斗成烏眼雞,斗得一地雞毛滿院雞血,這才消停一陣了。過上幾十年,再斗,再一地雞毛雞血。這就是中國政治的囚徒困境,零和博弈是基本規律,雙贏均衡概率很小。目前哪一方都不好受,哪一方都不是省油的燈,哪一方都可憐,哪一方都可憎。哪一方都挨耳光,哪一方都給對方使絆子,哪一方都想捏住對方蛋蛋往死里捏,哪一方都給對方下巴支磚頭。
哈哈!不打不開交,不疼不嚎叫。爺們姐們大叔阿姨爺爺奶奶小朋友,都挽起袖子揮起胳膊斗起來! 斗上二十年后見分曉。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