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批判”一詞正名(禁止批判實際就是在搞專制)
提起“批判”一詞,國人并不佰生,然而它卻是當今最被人們誤解的一個詞。最近筆者就深受“批判”一詞被誤解的尷尬。
2008年,北京傳知行社經濟研究所編寫了一本名為《2008分民稅權手冊》的書。這是一本主張所謂“憲政稅制”的書。在筆者看來,其中充斥著大量的錯誤觀點。針對該書中的錯誤觀點,筆者寫了《稅收真相辨析·2008公民稅權手冊批判》一書。該書送到幾個出版社時,編輯先生們看到“批判”二字時,皆感不適,提出將“批判”二字割掉。因實難從命,只得另尋他處。目前,我的這本書已經正式出版。出版之余,想起該書曾經險遭“割蛋”時,禁不住百感交集。因而寫下此文,為“批判”一詞正名。
“批判”一詞被許多國人誤解久已。1935年有位名叫李長之的作者寫了一本名為《魯迅批判》的書,魯迅對此書大加贊賞,并為作者訂正了書中一些日期上的錯誤,隨后送給作者一張本人照片,作為封面,讓其出版發表。文革時期,李長之因此書遇到批斗,據說一工宣隊員指著李長之的鼻子說:“魯迅是可以批判的嗎?就沖著‘批判’,你就罪該萬死!” 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一家出版社找到李長之,提議他將書名改為《魯迅評論》,就可以順利出版。李長之說:“批判其實就是分析評論的意思。我為《魯迅批判》遭了一輩子罪,不改,不出,也罷。”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今天,當筆者的《稅收真相辨析·2008公民稅權手冊批判》拿到幾家出版時,也被建議割掉“批判”二字。嗚呼,“批判”怎么了,馬克恩不是也有《哥達綱領批判》嗎?老祖宗發明的“批判”二字不能用嗎?中國人沒有使用中國字的權力嗎?
在中國,凡是有文化的人都知道“批判”一詞是中華民族的詞語海洋里一個充滿智慧的詞匯。批判,意即判斷,評論,評斷。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批判是指抓住要領,善于質疑辨析,嚴格推斷,富于機智靈氣,清晰而又敏捷的日常性思維。做為求證真理的一種方法,批判是對真理和荒謬作實事求是的辨析。作為一種對待事物的態度,是一種不迷信、不盲從,認真辨析真理而遵從之的科學態度。“批判”一詞所閃爍的智慧之光,照亮的是思想之路,認識之路,民主之路。為了說的更明白一點兒,我舉幾個例子,以使人們對“批判”一詞有一個更加透徹的理解。
例子一、本人從網上獲知(真實性未證實,但也可作為作為一種模擬而用之)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負責人茅于軾先生,近日在首都經貿大學五號教學樓某教室,為年輕大學生們演講。他說,毛澤東時代一批、一批地殺人,你們現在誰要是舉報我、告密我,警察也不抓我,現在不是過去了。如果那些靜聽茅先生演講的學生們中有批判頭腦的學生。他們就會反問:茅先生你現在罵一罵胡綿濤同志,看看現在的警察有什么反映,看看我們的校長有什么反映,看看還有哪個大學校長還敢邀請你演講?
例子二、(也權當一種模擬吧)中國法律有保護婦女兒童的條款,有人對此并不為然,說:中國法律雖然也有保護婦女兒童的條款,但立法根據沒有美國高。美國認為,美國至所以要保護婦女兒童,是因為你現在虐待的婦女兒童,說不定就是明天的總統,而中國卻不這樣認為,可見中國的立法根據沒有美國的高啊。聽了此話后,如果是一位有批判大腦的人就會問:一個以保護總統為根據立法,一個以保護人民為根據立法,到底誰的立法根據更高呢?
例子三、有人說,美國是當今最公平、最民主的國家。一個有批判頭腦的人就會想,華爾街運動不會是因為那個國家公平而暴發的吧?美國侵略伊拉克時不是有許多人反戰嗎?他們的意見得到過尊重嗎?他們的民主程度還是有限的吧?
我想上述三個例子已經很形象地說明什么是“批判”了。批判的反意詞就是盲從。作家趙樹理的小說《李有才板話》里一個盲從的典型得貴。他是怎么盲從的呢?請看趙樹理的描述:
恒元說個“長”, 得貴說“不短”;
恒元說個“方”, 得貴書“不圓”;
恒元說“沙鍋能搗蒜”,得貴就說“打不爛”;
恒元說“公雞能下蛋”, 得貴就說“親眼見”。
得貴毫無一絲兒批判態度,盲從到如此程度,肯定不是智慧使然。由“盲從”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批判”確實是充滿智慧的一個詞。人們如果不批判就陷入盲從。如果人們盲從的是真理的話,不會引起什么壞的后果。如果是謬誤,則就必然悲劇連連了。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當我看到北京傳知行社經濟研究所出品的《2008公民稅權手冊》這本錯誤百出的書時,便拿起了“批判”的筆,寫了《稅收真相辨析·2008公民稅權手冊批判》這本書。這本在學術上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想到那幾家出版社一看到書名有“批判”二字,就頭皮發酥。出版社尚且如此,社會上對“批判”的誤解就更不用說了。批判不是批斗,不是批倒、批臭。凡是倒著的,都是荒謬的,凡是發臭的,都是自身固有的,并不是批判所至的。真理是批不倒的,真理是飄著香的,不是批判級批臭的。批判是對真理和荒謬作實事求是的辨析。在政治生活中,沒有了批判就只剩下了盲從,就擠走了民主,成就了專制。同理,在學術上排斥批判,一種觀點禁止民眾批判,就是在搞學術專制,就是在排斥學術民主。因而今天寫下此文,特為“批判”一詞證明。
另外,筆者想告訴《2008公民稅權手冊》的作者們,凡是寫書的人都希望讀者讀到他們寫的書后能成為他們的粉絲。非常遺憾,我不能如該書作者所望,因為該書的作者們沒有寫出《資本論》里那樣的真理,我只能對其書中的主要觀點進行批判。
同時也告訴有機會看到我寫的《稅收真相辨析·2008公民稅權手冊批判》這本書的讀者們,能夠認認真真地思考稅收的真相,而不要盲目地激動。如果盲目地贊同,或盲目地反對,都不是本書的好讀者
趙云常
工作單位:山西省靈丘縣國稅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