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個例子,原來的中石化,2009年盈利第一名,原執行長(CEO)陳同海因受賄被捕,之后查出來,陳同海平均每天花公司公款人民幣4萬元用在個人享受上。也有人揭露,這個公司大廳裝一個燈,就花幾千萬元。(后有相關部門公開應答,稱此吊燈實際價格為156萬元)按原來的改革計劃,不應該這樣。但改革不到位,就變成現在這樣。中國現在有三家石油公司,全部都是國有;電信、電力,全都是壟斷的。
吳敬璉之所以這樣說,是要將導致了貧富差距的責任推到國有企業身上,真是顛倒黑白、胡說八道!
眾所周知國有企業是共同富裕的基石,重慶就將國有企業利潤的30%上交市財政,用于改善民生,如果,國有企業變成私營企業,只有資本家獲得超額利潤,只能加大貧富差距。這是常識,吳敬璉作為經濟學家又豈能不知道?只能說他用心險惡!
所以,縮小貧富差距:不是要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而是要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加強監管逐步減少和消除腐敗!陳同海不是被查出了嗎?
像石油、電信、電力等都是都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一旦打破壟斷,就會被美國控制,就會像前蘇聯一樣被分裂,就會亡黨亡國!這就是美國所盼望的!也是吳敬璉等帶路黨拼命努力的目標!
牽扯到國家的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就是要壟斷,目的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以國有企業的壟斷利潤,改善民生,縮小貧富差距!
吳敬璉說:近年來出現“左”的思想回潮,其中一項內容特別容易誤導部分民眾:把貧富分化歸因于市場經濟、鄧小平的政策。但“仇富”的本質是“仇腐”,對腐敗的仇恨。我始終認為,有人在刻意轉移目標,把民眾對腐敗的憎惡,轉移到一般富人身上。
富人各種各樣,有靠勤勞、善于經營致富的;也有靠弄權謀私、結交權貴致富的。不加區別地把二者混為一談,提倡盲目仇富,把公眾憤怒轉移到普通富人身上,不但不利于民富,相反會擾亂社會陣線,引起嚴重的社會后果。
吳敬璉的這種說法: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低估了中國民眾的覺悟!
中國老百姓“仇富”,并不是針對靠勤勞、善于經營致富的,而是針對靠弄權謀私、結交權貴致富的。是吳敬璉故意自己不加區別地把二者混為一談,而不是中國民眾!
吳敬璉說:于是,在我們面前再次出現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是向少數人專制和民眾貧困的舊體制復歸,還是走向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答案當然是后者。如何實現?首先是要讓老百姓富起來。
要使老百姓富起來,走向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當然要靠經濟改革,也要靠政治改革,一定要實現小平同志1980年代的主張:“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
吳敬璉在這里是:將社會主義與少數人專制和民眾貧困的舊體制劃等號;
將資本主義與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劃等號!
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屢遭外族入侵,中國人民飽受屈辱。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了外國侵略者及其走狗,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正真站了起來!中國的社會主義是一條新的道路,不要避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主流是好的,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巨大建設成就有目共睹!毛澤東的豐功偉績不容抹殺!
資本主義并不是民主、文明、和諧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就充分說明問題!
所以,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重慶模式就很能說明問題!
薄熙來說得好:“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來了,還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億多人仍處于貧困之中,也不會有穩定。中國搞資本主義行不通,只有搞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社會,才能穩定,才能發展。
當前,共同富裕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萬眾關注、眾目睽睽。決不能只是少數人百萬、千萬地發家暴富,而工農大眾卻沒份兒!現在重慶形勢不錯,但如果貧富差距擴大,咱經濟規模再大,人民群眾也不會買賬!老百姓會說,那跟我有什么關系?如果貧富分化,富人有錢沒處花;百姓有急用卻沒錢花、不敢花;這樣矛盾的消費狀態,經濟自然會大受影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f52a0b0100wf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