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11年發(fā)生的一些文化事件,折射出當代人的浮躁和功利。民營(本博:本文民營書店的民營二字改為人文二字為妥,下同)書店相繼關閉,失落的閱讀精神引發(fā)關注;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當代人的道德水平值得深思;故宮“多重門”的爭議,更激起網民關于文物價值和文化使命的大討論。縱觀這些事件背后,可以隱約看到失落的人文精神令人心憂。而對這些事件的種種討論和回應,更體現出公眾對人文精神近乎本能的向往和追求。
民營書店相繼關閉——找回失落的閱讀精神
晉代詩人陶淵明描述了自己的理想世界——桃花源,那里遠離塵世,鳥語花香。當代讀書人,則將民營書店當成自己的理想家園。從北京的風入松,到上海的季風書店,一家家民營書店的關閉,無一不引起文人的長嘆。電子雜志《綠茶書情》主編、愛書人綠茶對中新網記者說,當代人閱讀精神的失落令人揪心。
電影、電視、網絡,占據著當代人的業(yè)余時間。工作節(jié)奏的緊張,也給了常年不讀書的人一個理由。書店里人頭攢動,卻大多捧著功利書在讀,教輔書、“快餐”書、成功學、厚黑學……讀人文書籍的人少之又少。當代人的不讀書,更顯讀書人的難能可貴。正因如此,文人對民營書店寄予了更多厚望,期待它能承擔起倡導社會閱讀的重任。
有調查顯示,民營書店倒閉的趨勢還在加劇。學者止庵曾對中新網記者說,實體書店遲早會消失,只是時間問題。愛書人綠茶則表示,文人對書店的挽救不遺余力。有多少書店倒閉,就有多少書店開張。民營書店之于文人,正如世外桃源。他們在書店里,享受著一種深陷于讀書愉悅的過程,忘卻外界的一切煩惱。
民營書店的未來如何?綠茶希望,能給讀書人留下這片讀書勝地,能有一座真正的書店成為城市的地標建筑。他說,自己對民營書店的未來比較樂觀,正如對公眾的閱讀比較樂觀一樣。
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拯救失落的道德觀念
如果要找一個詞來形容2011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亂象叢生”都可能成為備選。在近日的一個文化論壇上,《藝術收藏》雜志主編、藝術經紀人賈廷峰直言,現在的藝術品市場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
藝術圈內的多名從業(yè)者、研究人員都曾表示,當今藝術品市場已形成高度成熟的制假(制造贗品)、造勢(宣傳炒作)、拍假(拍賣贗品)、假鑒(出具虛假鑒定書)、護假(為贗品辯護)完整鏈條。二十多年的從業(yè)經歷,賈廷峰坦言自己上當不少,甚至屢次被朋友騙。他提出了困惑自己許久的問題:為什么有的人這么喜歡撒謊?為了賺錢可以出賣自己的良心和道德。
藝術家楊彥對中新網記者痛心地說,他曾經參加過一個畫展,上百幅畫中只有半幅真品。他說,藝術界鑒定家、畫家等多個人群,都存在著嚴重的道德失落現象。2011年發(fā)生的多個案例,如5名頂級鑒定專家為“金縷玉衣”開出24億元天價,畫家張曉剛秋拍市場上《小女孩》為偽作,徐悲鴻天價油畫被指是學生習作……“樁樁件件,究其原因,都是當代人急于追求經濟效益所致”,楊彥先生說。
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秘書長、鑒定家劉建業(yè)就此指出,藝術品市場亟需建立一個具有權威性、法律性的鑒定機構。他表示,培養(yǎng)一批鑒定水平高、道德水平高的鑒定師隊伍至關重要,只有如此,收藏界的道德水平和文明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據了解,文化部日前公布《文化部關于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這無疑給當前藝術品市場亂象打了一劑強心針。《通知》提出要推動藝術品行業(yè)協(xié)會建設,推進藝術品市場立法進程,并對藝術品經營單位的經營權限和所應承擔的責任做出明確規(guī)定。
不論是鬧得沸沸揚揚的“盜竊門”,還是引起廣泛爭議的“會所門”,背后暴露的都是文物遺跡商業(yè)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吞噬。在“錯字門”事件中,錦旗上“捍衛(wèi)”的“捍”錯寫成“撼”,故宮沒有實事求是地承認錯誤,反而還說這樣“顯得厚重”,媒體評論稱管理者未能盡到相應的文化使命。
針對故宮“失竊門”事件,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曾對媒體指出,目前博物館安保技術已無懈可擊,但最大的漏洞在于人員的意識和責任心。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也表示,歷次文物安全事故的教訓表明,麻痹大意和疏忽松懈是文物安全的最大隱患,加強人防、物防、技防體系建設,關鍵在于心防。
一直以來,故宮的地位與價值,在公眾心中有著難以替代的高度與深度。然而,這一年的高低起伏,讓公眾對故宮的信任大打折扣。有媒體評論,故宮不是缺乏安保,也不是缺文化,最缺的是對文物的敬畏感與責任感。
在公信力急劇下降的危機中,故宮將以什么樣的方式加以完善,更被大家所關注。據媒體報道,近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jiān)測中心。 “完整保護故宮,是故宮博物院的責任和使命。”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承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e0xc.html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