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模式何以“夭折”?
——第一回:題記
趙 磊
兩會過后,山城在反思,全國在反思。當然,作為紅色模式“重要推手”的鄙人,我也在反思。這里,我想就紅色模式為什么會“夭折”,談談自己的愚見。在反思之前,首先聲明兩點:
其一,本人受黨教育多年,知道“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故只從學術角度討論問題,并堅決反對上綱上線。
其二,說到“夭折”,估計有人不以為然。本文所謂“夭折”,僅是現象層面的表述,至于本質層面的確認,這里不爭論。
言歸正傳。紅色模式為什么會“夭折”?我留意了一下,眼下流行的大概有這么幾種反思:
(1)稱謂:都是“模式”這個稱謂惹的禍。你丫活膩了?“模式”也是你稱呼的么?你配么?過去鄉下人取名字都很賤:什么“狗剩”啊、“丑蛋”啊之類的,好養活。所以,“模式”這個稱謂很不吉利。地方的做法嘛,只配叫“經驗”、“探索”、“實踐”或“某某”什么的。
(2)唱紅:都是“唱紅”惹的禍,打黑我沒意見,唱什么紅嘛,這不是擺明了要搞左的那一套嗎?
(3)黑打:都是“打黑”惹的禍,打黑就是黑打,黑打就是破壞法制,破壞法制就是人治,人治就是WG復辟。
(4)高調:都是地方一把手過于高調惹的禍,如果他能低調一些,別搞什么“五個山城”、“民生10條”、“共富12條”、“三進三同”、“唱紅打黑”、“唱讀講傳”之類的自選動作,諾,錦繡前程的小門為他敞開著哩。
(5)幫倒忙:都是左派支持惹的禍,熱情過度“幫了倒忙”。這也怪地方一把手不識時務,如果他的屁股早點坐在右派精英的馬桶上,跟左派那幫弱勢群體劃清界限,撇清關系,怎么會有今天這個結局。
(6)開倒車:都是“開歷史倒車”惹的禍,放著資本主義普世價值的金光大道不走,非要走理想主義烏托邦的回頭路,焉能不敗?
在我看來,以上反思貌似“理性”,其實是強詞奪理、牽強附會,有必要進一步反思。
欲知后論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請進入趙磊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