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馬克思主義人性論,本文并不打算做深入的批判,只是就個人的思考,談談自己的看法!對于馬克思主義人性論,我的基本看法是,它只認“人心”,不認“道心”!它根本不承認道心的存在,在馬克思主義人性論里,只有“人心”,而只承認“人心”,不承認道心的存在,人性就成了和人沒有任何關系的東西!
中國古代人性論思想非常發達,思考也極為深入!宋儒明確地把人性分為義理之性和氣質之性,也就是說,人有道心,也有“人心”,義理之性就是人所擁有的道心,氣質之性,就是人的人心。人的氣質之性的形成,不僅僅來自于先天的氣質,“形而后有氣質之性”,更有后天的習染,“性相近,習相遠”,先天的氣質偏頗和后天的習染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人的人心,也就是人的氣質之性。不論后儒對宋儒如何批判,說宋儒的論氣質之性惡不正確,認為氣質之性也是善,但是,總體來說,中國儒學是承認人有氣質之性和義理之性的!人的存在的根本,就是變化氣質,恢復自己的道心!
而馬克思主義人性論,對儒學人性論是持極端的反對態度的,這種反對態度不僅僅是針對宋儒、針對儒學而發,而是針對一切認為有先天的人性理論而發,是針對一切的認為有抽象的人性的理論而發!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前,馬克思主義就對西方資產階級所提倡的天賦人權、抽象的普遍的人性論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認為人只有階級性,人只有具體的人性,而沒有普遍的人性。認為資產階級是拿一個抽象的人性來平白無故的加給人的!馬克思主義對普遍人性論的批判和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哲學管有密切的關系,因為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人性的形成也必然受外在的環境的制約而不存在不受環境制約的、超階級的、普遍的人性!
馬克思主義人性論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6頁)的這一觀點,其實,只是指出了人性的一個來源,或者說,只是看到了習染對人的影響,而且把這種影響擴大化,成為制約人性形成的基本要素!這樣,人性只是成了后天環境的產物,人性也就成了后天的人在物質環境作用下而表現出來的樣子,一切都和此人之所以稱為人的本質無關!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人的樣子,就是人的樣子,將來看到的人的樣子,就是人的樣子,我們看到的就是人性,而不再問這個我們看到的這個人的樣子是不是就是這個人真心實意想要成為的樣子,也不問,這個樣子是被人逼迫而成的樣子,還是這個人假裝出來的樣子,更不問這個樣子他是否喜歡,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才是真的,看不到就不存在,表面的也就是最真實的!以至于,連人心這個最微妙、最隱秘、最難以被琢磨的東西,在馬克思主義者眼里,也變得是那么的清晰、簡單起來,變得是可以被人預測、被人掌握,被人控制!但是,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就真的是人的樣子嗎?人表現出來的就真的和他的內心一致嗎?人難道就只能成為他所表現出出來的樣子,而不能在內心里有其他的自己想要成為的摸樣嗎?這樣,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論,就讓具體的人性成為了和人本身最沒有關系的一種東西。盡管,馬克思主義人性論是把后天的習染做道心,當成人的人性,但是,一旦這個“人心”和義理之心沒有關系,一旦這個人心和這個人自己的最內在的最真實的人心沒有關系,于是,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論,就讓人性成為了和人本身最沒有關系的一種東西。人性只是后天的社會的產物,人性是什么,不看人怎么樣,全看社會怎么樣,全看你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下,看你是什么階級!而這樣的人性論,其實,不正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狗熊兒混蛋”這種的血統論的翻版嗎!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什么無產階級領袖的子女接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了,因為,我們的人性高貴!
不承認道心,其實,就是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就是不承認人與人之間有共同的普遍的東西,就自然會產生新的等級,無產階級內部的等級森嚴,其實,也是馬克思主義人性論的具體體現!
作于 2011年12月27日
與從吾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