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革老人深入學習理論,紀念毛澤東誕辰118周年
晨明
12月25日,河南部分文革老人聚會,交流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體會,以此紀念人民領袖毛澤東誕辰118周年。
與會同志首先嚴厲批判了近三十年來,黨內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及其附庸對于毛澤東思想的詆毀和污蔑,暢談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發展和貢獻。
大家認為,毛澤東同志完善了辨證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第一次用明確的語言指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這個規律,不論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選五卷372頁)為了便于理解和記憶,毛澤東還把對立統一規律用中國式的表述歸納為“一分為二”、兩點論。毛澤東用對立統一規律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指出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同上)即便是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那個時候還有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的矛盾”(《在中共八屆二次全會上的講話》毛選五卷318-319頁)。
關于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存在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馬克思沒有講過,恩格斯沒有講過,列寧也沒有提出過;恩格斯甚至說“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后一個對抗形式”,“斯大林在一個長時期里不承認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直到他逝世前一年……還是沒有認識到這些矛盾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的基本矛盾”。因此,毛澤東明確指出人類歷史上一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矛盾運動,這個觀點發展和完善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確立了辨證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基礎,開啟了辯證歷史唯物主義(一分為二)同形而上學歷史唯心主義(合二而一)對立的哲學新時代,在社會科學領域,不僅為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社會奠定了科學基礎,而且也為人們認識未來社會、研究以往社會,開辟了正確的道路。文化革命中,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為我們批判現代修正主義的階級斗爭消滅論、唯生產力論(即生產力決定論)、澄清種種糊涂認識提供了銳利武器。有人說毛澤東是唯意志論,有人說毛澤東是生產關系決定論,這些誤解和曲解,都是不符合事實的.大家還指出,毛澤東領導人民開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實際上是一場偉大的社會主義啟蒙運動,正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促使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走向科學。
所謂社會主義就是:
生產資料歸工人階級廣大人民公有公管;
工人階級廣大人民民主管理國家并對黨內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實行專政;
建立尊重社會勞動、尊重科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價值觀。
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國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生產資料歸工人階級廣大人民所有,這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人民擁有了生產資料所有權,自然就同時擁有生產資料的管理權、處分權,黨和國家各級管理人員不過是受人民之托,人民本應對管理權進行監督、制裁并參與管理,這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不容置疑的。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就是要人民起來,重視管理權、監督管理權、直接參與管理,一九七五年憲法規定工農兵代表在人大占多數,就是明證。但恰恰是這一點,受到走資派的瘋狂抵制和反對,當他們篡奪政權之后,首先就剝奪人民的管理權監督權,然后肆無忌憚的掠奪人民的生產資料所有權。這些事實證明生產資料管理權的至關重要性。僅僅解決了所有權,還不能認為所有制問題已經解決,只有所有權歸人民所有,同時管理權也牢牢掌握在工人階級廣大人民手里,才能說所有制問題已經解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已經穩固。
社會主義本質論的要害就是不談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未了變人民公有為他們少數人私有。毛澤東時代,一切權力歸人民,現在,人民喪失了生產資料所有權,管理權。走資派賣國有企業,賣資源,賣環境,賣土地,賣的錢是個天文數字,錢到哪里去了?人民看得很清楚!
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工人階級廣大人民民主管理國家并對極少數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及其附庸實行專政。近三十年來,走資派處心積慮的反對和取消人民民主,就是為了讓走資派肆無忌憚的復辟資本主義,變無產階級專政為資產階級專政。工人階級復興社會主義的第一步就必須爭得民主。
人性自私是一種反動的、不科學的人性理論。人是依靠社會勞動爭取生存和發展的高級動物。依靠社會勞動是人的真正本質。地主資產階級異化了人的真正本質,社會主義要恢復人的真正本質,建立尊重社會勞動、尊重科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
大家認為,毛澤東的工人階級廣大人民管理國家的理論和實踐,是當代最先進的理論和實踐,對人類進步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通過交流學習毛澤東思想的體會,河南文革老人度過了最有意義的一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