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領袖,人民貼心人——永遠的毛澤東
——紀念毛澤東誕辰118周年
我們即將迎來偉大領袖毛主席118周年誕辰。在毛主席離開中國大地、離開他深愛著的人民35年來,中國發生了所謂翻天覆地的變化。關于這種變化的實質和本由,我們此前曾在相關文章中有所論及,這里不再贅述。但每逢每年的9.9和12.26這兩個讓人們撕心裂肺、無比懷戀的日子,中國大地總會自發出現一股紅色的紀念大潮。毛主席雖然告別了我們,但人民卻永遠將領袖放在心底。并且我們相信,毛澤東思想在當今紛紜動蕩的國際局勢和復雜糾結的國內現實的狀況下,必將更加綻放出熠熠生輝的萬丈光芒。
在這樣的日子里,人民會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來表達對領袖的無盡懷戀思念。我們感覺可以告慰領袖英靈的是,毛澤東思想已正在被無數的人們學習運用。中國人民正運用毛澤東思想來客觀解析、透視這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并且,更有許多人們還運用不同方式同社會散布、流行的非毛、反毛以及非社、反社邪惡勢力做著不懈的斗爭。
中國人民可以驕傲地向外宣告,中國的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到今天還屹立不倒,之所以人民還對黨的自新、對真正社會主義復興抱定無比堅定的信心,就因為中國有一個毛澤東。三十年來,無論那些陰謀勢力怎樣刻意的妖魔化毛澤東,但絲毫沒有改變人民心中的領袖形象。所以,從這一點意義論及,毛澤東就是中國社會紅色翻盤的希望,就是我們為之奮斗、致力于社會主義復興大業的堅強信心!
在人民領袖的紅色誕辰到來之際,摘選幾則毛主席當年親歷的事跡以俟人們。從這幾則極為普通的真實事例中可以看到領袖對人民無限的愛。它不像某些政客的作秀,只是用動聽的謊言欺騙人民,而從來沒有兌現的可能。毛主席是用自己畢生的追求與奮斗,一直在帶給人民實實在在的幸福。還可以告慰領袖的是,他為之不屈奮斗的事業后繼有人。今天,更多的人民已覺醒,正匯聚在毛澤東巨手揮指的紅色大道上。
以下文字引自《毛澤東故事》
《關于“家”》
每當部隊打開一個縣城或集鎮,主席時常派人或親自領著警衛先去敵人的縣(鎮)政府,找敵人的檔案文件,再去當地的郵局,買報紙和雜志。往往大家空著手跟他出去,轉一圈回來,每個人都背一大捆書報回來。當天晚上主席用紅筆劃出記號,大家便照著剪下來保存起來。
一天,部隊到了江西的信豐縣。這地方過去部隊來過幾次,老百姓都知道紅軍好,街面上的商店開著門,好多百姓都出來歡迎紅軍。
剛住下,主席便對警衛小陳說:“陳昌奉,走!到郵局去!”
郵局,在小陳的印象里,就是個販賣書報的商店,至于別的,當時他是不怎么清楚的。
到了郵局,主席開始在一大堆書報里翻著,不時挑出幾本書,幾張報紙遞給小陳。
付好錢以后,小陳一邊整理著書報一邊問主席:“主席,這郵局都管著些什么?”
“郵局管得可多啦!”主席對他解釋說:“送報、送信、打電報、打電話都要他們。你要是給家里寫信,它就會給你送去。”
“我給家里寫信它也能送到?”從郵局出來,一路上小陳就想這件事。這可太好了!算算離家也有二、三年了,可家里現在成了什么樣子呢?父親還在嗎?他怎么活著?……許多問題,一下子涌到腦子里。要是能給家里寫個信該有多好呀!
回到駐地,天已晚了。放下書報,給主席點上燈,他就開始翻閱起來。按時間小陳該給主席打飯去,可由于郵局的問題,搞得他腦子里挺亂,光想著這件事,竟站在主席面前發呆了。
“怎么啦?”主席看小陳神色不對頭便問道。
“主席,”他說,“它果真能把信送到家嗎?”
“能!,你家也是蘇區了!”主席了解了他的問題,接著說:“想給家里寫信了嗎?”
小陳點點頭。一面走上前去輕輕地說:“主席,我想給家里寫信,可是……”
“寫不來!”沒等小陳說完主席便接上說:“來,我給你寫?!?BR>一聽主席要給自己寫家信,可把小陳樂壞了!可又一想,主席這么忙,還要耽誤他的時間,心里又有點不安。只聽主席說:
“你想告訴你父親些什么?”說著拿出信紙來。
“我……”是呀!對父親談些什么呢?自己一點也不知道。便說:“主席,你看著寫吧!反正談我在紅軍里好,跟著您好,很好很好就是了!”主席又問過了小陳家的詳細地址和他父親的名字,他就打飯去了。等他打飯回來,看見主席一手托著腮,一手拿著筆在思考著什么。小陳知道,這時請他吃飯是不合時宜的,便把飯盒子輕輕地放下走了出去。
小陳躺在松軟的稻草鋪上,覺得全身熱得很,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他想著自己,想著主席。他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參加了自己的隊伍,當了主席的警衛員;現在居然由主席親自給寫家信,幾年來,主席對自己各方面——從生活到學習,一直像慈父般的關懷,是他永遠不能忘記的恩師啊!就這樣想啊、想啊,眼淚竟不由人的順著兩腮滴到稻草上。夜深了的時候,他又跑了出去,望見主席屋里的燈還亮著,主席還在工作呢!那一夜他沒有睡好。
第二天上午,小陳端著飯走近主席的辦公室,他拿著那封早已寫好的信,交給小陳說:“信寫好了,你看行不行?”
小陳連忙放下飯盒,雙收接過信來,惶惑地說:“行!這還能不行!”
“快送郵局發走吧!”主席催促著他。
小陳突然敬了個禮,連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跑出了主席的辦公室。
回來后,主席望著他說:“這可放心了吧!還想家嗎?”
他傻笑了一會說:“不想了!您叫我回家,我還不回去吶!”
1933年秋天,部隊攻打建昌府的時候,主席和一些中央委員到了廣昌。廣昌這地方離小陳的家鄉寧都已經比較近了,回家看看的念頭一下子冒出來了。到達廣昌的第一天,小陳便對主席說:“主席,到廣昌府我可熟了,要是回家看看,我可認得路吶!”
主席朝小陳微微一笑說:“不要著急,慢一點嘛,越走離你們家越近。”
“真的!”小陳大聲地說出這兩個字,心高興的都要跳出來。
兩三天以后,小陳就跟著主席到達了他久別的家鄉——寧都縣,到達寧都已是下午兩點左右。主席就住在江西省委書記李富春那里。一住下,主席就把小陳叫去,拍著他的頭說:“想回家不?”
“……想。”
“好!”主席說:“這幾天我在這里開會,你回家看看。”主席說著停下來,望著小陳問道:“要多少天?”
主席一說讓小陳回家,他腦門里紅的一下熱了起來。主席這一問,小陳一時無法回答。于是主席伸出一雙大手說:“十天,怎么樣?”
小陳說:“好!”說罷就想走。但當他剛要挪動腳步時,陡然想到他回家之后主席吃飯、喝水誰來照顧呢?“不!主席,我不會去了。”他說。
“怎么啦?”主席好奇地望著他。
他說:“我回家您吃飯、喝水怎么辦?”
主席笑著走到他的面前,雙手搭在他的肩上慈愛地說:“去吧!回家看看,回來工作就更有勁兒。你們家也是蘇區了嘛!”他停了停,又對小陳說:“回來不要到寧都來找我了,直接到長汀去,我在那里。”
小陳點點頭,還是不想走,心里又矛盾得很,老覺得有許多事情沒有做好,很不放心似的。
在回家的路上,小陳的心一直很激動,他想到他的家,它已經變成蘇區——世界上哪里還有比蘇區更好地地方!又想到主席,他真是窮苦人的偉大領袖,世上還有比他再好的人么???
《背傷員》
這個故事發生在紅軍第二次反“圍剿”的時候。一天,紅軍在江西省永豐縣的中村追上了逃敵,毛澤東親自在前線陣地指揮戰斗。
戰斗十分激烈,陣地上到處響著密集的槍聲和炮聲。警衛員吳吉清完全被這槍炮聲吸引住了,他都看得出了神。突然有幾顆子彈突突地打到他的周圍,他才猛然想起毛委員的安全??墒?,等他轉過身來找毛委員時,連個影子也沒瞧見。這下,小吳可著急了。他急忙把指揮所里里外外找了個遍,結果還是找不到。小吳冷靜地想了想,心里猜毛委員可能又是幫助運彈藥,或是幫擔架隊抬傷員去了。他立即跑出了指揮所,但后方去尋找。
其實,小吳這一回猜錯了。毛澤東同志是到前沿陣地了解情況去了。
當部隊又發起新的進攻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忽然發現一個姓趙的戰士負了傷,他趕忙過去,扯下自己的衣襟,給小趙包扎好傷口,背起來就往衛生隊跑。
一開始,小趙就覺得給他包扎傷口的這個同志很面熟,可是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他心里想:一定得問個清楚,不然,以后想謝謝都沒法找。
“同志,咱們好面熟,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毛澤東同志邊走邊回答說:“對呀,我們都是紅軍,常見面的。”
毛澤東同志背著小趙一氣跑了一里多路,累得滿頭大汗。正巧,這時警衛員小吳找來了,他看見后快步跑了過來,請求說道:“毛總政委,您快歇歇,我來背!”
小趙聽說背他的是毛總政委,猛然一掙扎,哧溜一下就從毛澤東同志背上滑了下來,說什么也不讓背了。他兩眼噙著淚花,叫了一聲“毛總政委!”再也說不下去了。
停了一會,小趙懇求地說:“毛總政委,您快去指揮戰斗去吧!我爬也能爬到衛生隊去,您放心好了。”毛澤東同志勸說了一陣子也無效,只好吩咐小吳:“你快去找付擔架吧,我們抬著他?!?BR>“不!毛總政委,我不要您抬。我自己能走!”說著小趙就支起身子,想走幾步給毛澤東同志看看??墒?,小趙剛抬起腿,就打了一個趔趄,毛澤東同志趕緊上前攔腰抱住,才沒有摔倒。
毛澤東同志看到小趙疼得臉上直冒汗,一邊親切的安慰他,一邊輕輕地用毛巾給他擦頭上的汗水。一會,正好擔架隊從這兒路過,小吳立刻去叫了一副,毛澤東同志細心地把小趙扶上了擔架,又囑咐了擔架隊的同志幾句,才放心了。
小趙感動地直掉眼淚,他幾乎是哀求著說:“毛總政委,這兒離前沿陣地太近,太危險了,您趕快走吧!”
擔架隊把小趙抬走了。
毛澤東同志冒著槍林彈雨,又快步向前沿陣地走去。
《打井的故事》
在江西瑞金的沙洲壩,靠村子附近有一口井,井臺上至今還豎著一塊紀念碑,碑上刻著兩行注目的大字:
吃水不忘挖井人
時刻想念毛主席
這口井,可不是一口普通的井。它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那是在1933年4月,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和中央軍委遷到了江西瑞金的沙洲壩。當時,毛澤東同志也來到這兒。
一天傍晚,毛澤東同志正坐在一棵大樟樹下,和村里的楊大伯拉談,一個老表挑著一擔水走了過來。當他經過毛澤東同志身邊時,毛澤東同志扭頭一看,忽然發現他挑的這擔水很渾濁,于是便疑惑的問:“這么臟的水,做什么用啊?”
“吃得?!碧羲媳砘卮?。
毛澤東同志聽了不由得皺了眉頭,他彎下身子,又仔細看了看桶里的水,發現水不僅臟,而且還有小蟲在爬動,忙直起身問:“不能到別的地方挑點干凈水嗎?”
楊大伯接上去說道:“主席,不瞞你說,我們沙洲壩就是缺水。人吃、澆地、洗菜,全都是靠塘里的這點水!”
挑水老表朝北面山腳下怒了努嘴說:“那邊烏雞崠下有一股山泉水,就是路遠水少,半天才能挑上兩擔,中央機關來了后,村子里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吃水用水就更困難了。”
毛澤東抬起頭來,向山腳下望了望,果然看到那邊黑壓壓的有一大幫人在挑水。
楊大伯嘆了口氣說:“主席,紅軍來了,我們的日子好過了,可就是天旱缺水把我們害苦了。”
毛澤東同志聽著不住地點頭。
當天夜里,村里的人們都已經入睡了,毛澤東同志還一直在屋里走來走去,想著怎樣才能解決群眾吃水困難的事。
第二天,天剛亮,毛澤東同志就起來了,他到村里村外轉幾個圈?;貋砗?,便讓紅軍干部用竹子做了一個水管,把烏雞崠下地泉水引進村來,再用一只四方大桶把水接住,先暫時解決一下群眾的吃水困難。
晚飯后,毛澤東同志又讓鄉蘇維埃主席,找來了村里的楊大伯和幾個老年人,一塊商量解決吃水難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先把早晨在村里村外察看的地形說了一遍,然后提議:“能不能在村里打口井?”
幾個老人聽說打井,都為難地說:“沙洲壩自古以來都沒有打過井,再說也沒有人會打井??!”
毛澤東同志啟發大家說:“我小時候放牛的時候,很喜歡在河邊沙灘上掏個坑,玩沙坑里滲出來的水。這打井就和掏沙坑差不多,只要位置選的對,就準能打出水來?!?BR>說起掏沙坑玩,大家都笑了,種田出身的,誰小的時候沒玩過。你一言、我一語,頓時議論開了,都認為毛澤東同志說得有道理,可以先試試。
接著,鄉里又召開了群眾大會,決定就在烏雞崠下地泉水附近打口井。
過了幾天,果然挖出水來了。全村人都高興極了,爭著去挑水吃??墒?,過了沒幾天,就出了問題,大家忽然都不愿意去井里挑水了,連紅軍為群眾做好事,挑著送上門的水,也被群眾偷偷倒掉了,不少人又到塘里挑臟水吃了。
打井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因事出去了幾天。他回來后,馬上知道了這件事,一了解,才知道,原來那口井的附近有個墳場,群眾犯疑心,不愿吃這井里的水。
毛澤東同志又找到鄉干部,在村子附近重新找到井位,打了第二口井。為了打好井,毛澤東同志還帶著幾個鄉干部下到井底,親自鋪上木炭和沙子。
第二口井很快也打好了,清清的井水漫上來,引得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跑來看。有個老婆婆雙手捧起又清又甜的井水喝了一口,高興地說:“毛主席,您真替我們把什么心都操到了?!?BR>從此,沙洲壩人就再也不喝塘里的臟水了。
《最后一支盤尼西林》
東渡黃河后,毛澤東乘吉普車,由城南莊去西柏坡。吉普車翻山越嶺,在山路上艱難爬行。經過一道兩面峭壁的大山溝時,路邊草叢中隱伏著人影。警衛人員立刻手摸盒子槍睜大警惕的眼睛。
漸漸接近了,看清是個八、九歲的女孩子躺在路邊的茅草上,身邊坐了一個三十多歲的農村婦女。車從他們身邊駛過,那個女孩子雙眼緊閉,臉色蠟黃;坐在她身邊的女人正在流淚。
可是,在警衛員松氣之際,毛澤東卻身體一陣震顫,叫道:“停車!”
司機周西林把車剎住,毛澤東第一個跳下車。過去他可不是這樣,過去都是衛士去開門扶他下車。毛澤東大步走到那女人和孩子身邊,摸摸孩子的手和額部:“孩子怎么啦?”
“病啦!”女人淚流滿面。
“什么病?”
“請一個先生看過,說是傷風著涼,氣火上升。可吃了藥不管事兒,燒得說胡話,這會子只剩了一口氣……”女人嗚嗚地哭出聲來。
警衛員看到毛澤東眼圈泛紅,猛地扭回頭,朝車上看。
“我在這里?!敝灬t生在毛澤東身邊說。
“快給這孩子看病?!?BR>朱醫生用聽診器聽,又量體溫,然后問那婦女孩子發病過程……
“有救嗎?”毛澤東聲音顫抖,提著一顆心。
“有救。”
“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澤東頓時放開聲音。
“可這藥……”
“沒藥了?”毛澤東又顯出緊張擔心。
“有是有……只剩下一支了?!?BR>“什么藥?”
“盤尼西林?!?BR>“那就快用。”
“這是進口藥,買不到,你病的時候我都舍不得用,不到萬不得已……”
“現在已經到了萬不得已,請你馬上給孩子注射!”
朱醫生將那支珍藏很久沒舍得用的盤尼西林用給了生病的孩子。那時,抗生素不像現在這么泛濫,所以很顯特效。朱醫生打過針,用水壺喂那孩子水。功夫不大,孩子忽然掀起眼皮,輕悠悠叫了一聲:“娘……”
那婦女呆呆的睜著大眼,眼淚小河一樣嘩嘩往下流。忽然撲通一聲跪倒,哭叫著:“菩薩啊,救命的菩薩啊!”
毛澤東兩眼淚花迷離,轉身吩咐朱醫生:“你用后面那輛車送這母女回家吧。再觀察一下,孩子沒事了你再回來?!?BR>后來,每當談起那個孩子和流淚的母親,毛澤東眼圈總要泛紅:“也不知那孩子現在怎么樣了?把她帶來治療一段就好了……”他多次感慨:“農民缺醫少藥,鬧個病跑幾十里看不上醫生,要想個法子讓醫生到農村去。吃了農民種的糧就該為農民治病么!”
《農婦和領袖》
毛澤東手中這一份文件里,匯報了清澗一個農婦因為丈夫被雷電擊死,大罵“世道不好”,大罵共產黨“黑暗”,大罵毛澤東“領導官僚橫行”等等。這個潑婦已被捕捉送來延安,保安處意見是審訊后予以懲處。
“不能這么做嘛!”毛澤東當即指出:“大罵之事,是民間常見的,大部分是因為氣盛所致。為什么生氣?人家死了人,出了事嘛!迷信不可信,還是個教育和認識問題?!?BR>這天,毛澤東的思緒一夜未平靜。一早,他召見軍委總部的保衛部長錢益民,當面交給他一項任務:“把罵我們的那個婦人帶來,我要親自問問話?!?BR>錢益民把清澗的農婦帶進了會客室,毛澤東迎上前說道:“你不用怕嘛!請坐,請坐,坐呀!啊,沒好招待啊,就幾只棗,還是你們陜北人民辛苦的汗水澆種的。吃點,吃點吧。”
毛澤東親切、隨和的迎客辭,使進門時渾身哆嗦發抖的農婦定了神。她慢慢地坐到椅子上。
“家里有幾口人?”
“六個哩。咱男人的娘,七十哩;咱男人,四十七,他……”
“不要難過。他這么死了,我們也很難過的。聽說他是莊稼好把式,人很能干。這些,我們政府在追悼他時要表揚的嘛?!?BR>“還受表揚?”
“不騙你的。中國老百姓,勤勞忠厚。我是湖南人,我家也種地,種的是水田。這里的地只長旱作物,陜北的人呀,比湖南人還苦喲?!?BR>“您是毛主席吧?看,您下巴的那個黑痣!哎喲,咱村的長輩爺,說那是顆大福星哩……”
“真是這樣就好喲,我可以多為你們窮苦人,也為我這一些從窮苦人中打天下出來的紅軍革命者做好事呀!”
農婦聽到毛澤東開懷大笑,卻掩臉痛哭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罵了共產黨,罵了革命政府,甚至還罵了中央的大官——她心里明白:最大的官就是這位毛主席嘛——她竟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召見,又受到這位大長官的熱情接待!想到這里,她更加感到內疚,說:
“毛澤東,咱不好哩——咱不罵政府哩——咱犯了大罪嘛——您就槍……斃咱……”
她說了,雙腿一軟,竟跪在毛澤東身前。毛澤東慌忙俯身,雙手扶起農婦,說:“妹子,你不用難過嘛!也不要這樣喲,我們不會槍斃你的。我已批評了清澗的地方干部,也批評了延安的執法部門。老百姓有具體困難,不予解決就該挨罵嘛!你罵了政府,被捉來了,我今天同你像親姐妹兄弟樣談談,你不用害怕,要對我講真心話:究竟有什么困難才罵政府呀?說心里話。我們才叫一條心啊?!?BR>毛澤東的這番話,真說動了農婦的心。她擦干淚水,坐在椅子上,不假思索地說:
“好哩!好哩!咱說嘛!毛主席呀,您到延安已四、五年了吧?您可能沒去過咱清澗哪里吧?咱村,咱家,真是苦哇……
“咱有三個娃,大的才10歲,小的才3歲半。地里莊稼,靠咱男人頂著。咱男人的娘,是個癱瘓人,住的兩孔窯,靠溝溝邊,水發了就澇了。說打孔新的,至今沒勞力,也沒錢雇人。是共產黨來了,開始有了咱的5畝地。頭兩年還好,咱吃不完。這兩年,村的官,鄉的官,縣的官,都不管咱的死活嘛!要公糧還罵咱男人,連老娘也罵哩!”
毛澤東壓住胸中怒火,親切地說:“??!妹子,說吧!都講出來?!?BR>“主席,咱沒講的啦……您太忙哩,再說,講了,也變不了嘛!咱只求您,咱男人走了,看在咱三個娃份上……把咱早點放回去……行喲?”
“行!行!”毛澤東滿口答應,他招手讓門外的錢益民和一名干部進來,立即指示說:“這位婦女,馬上放人!還需派專人護送她回家。記住,去清澗的人,帶上公文,講明這位同志沒有什么罪過,這是個好人,是個敢于講真話,為我們共產黨和革命政府提了良好愿望和意見的好同志!要對當地政府講明,對她家實行具體的特別照顧。同時,清澗的公糧問題,社會調查部和邊區政府要做一次認真調查研究。該免的要免,該減的要減,不能搞國民黨反動派那一套:搜刮民財,不管百姓死活!還有,社會調查部要根據這次捕人甚至妄殺無辜做出深刻反省。我們的組織、干部部門,也要對現行的村以上當權的官員,進行一次審檢。不勝任的,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撤換下來。”
毛澤東同農婦握手道別時,又把會客室內一小藍紅棗全裝在她衣兜內,連聲說:“妹子,謝謝你哩!你給我們講了真話,講了我們工作的錯誤、缺點,你是我們最應尊重的好同志??!”
《第一次聽喊萬歲》
毛澤東說過一句話:“你們不把我當領袖不行,可是總把我當領袖也不行,我受不了……”這段話是對許多衛士和警衛戰士講的。是他在休息時,同大家聊天開玩笑,有的人拘束,他講了這段話。
警衛員李銀橋第一次聽到群眾喊毛主席萬歲,是1947年夏天的事。他說的第一次,不包括平時開群眾大會呼口號,而是指群眾面對毛澤東自發的歡呼聲。
就在劉戡七個旅的追兵緊追不舍的那一次,中央縱隊離米脂20里,甩開大路,轉向東邊的山溝。經井兒坪、陳家溝,翻一座山,到米脂至葭縣的大川里。大路上很少遇見老百姓,可是一拐進山溝,人漸漸多了,地里有人做活,路上有人挑擔。再往里走,正逢集市,人來人往,買賣東西,非常熱鬧。顯然,敵人還沒來過這里。
毛澤東在馬上皺起眉頭,因為追兵不到30里,一場劫難很可能發生。他令警衛排長叫來群運組的同志:“馬上把你們的人集中起來,到群眾中去,向老鄉宣傳堅壁清野。敵人跟腳就到,不能讓鄉親們受損失,也不能讓敵人吃飽肚子!”
毛澤東又向支隊參謀長下令:“人群不要驚擾集市上的群眾,部隊繞鎮外走?!?BR>可是,群眾已經看到了這支隊伍。紛紛涌到鎮外。那時的軍民關系確實如魚水之情,老鄉們爭搶著向同志們問好。那時,毛澤東這個響亮的名字,普天下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限于條件,就是在老解放區,人們見到的也只是畫像,沒見過照片,更少有人見到真人。何況,毛澤東轉戰陜北期間一直使用化名李德勝,所以多數時間不曾被人認出。有的房東與毛澤東朝夕相處幾十天,卻不知毛澤東就坐在他對面。
這一次卻發生了意外。人群中忽然響起沒有十分把握的驚叫聲:“毛主席?”
毛澤東在馬上驀地轉臉,完全是出于本能地朝那叫喊的方向望了一眼。一瞥之間,第二道驚喜的叫聲已經響起:“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萬歲!”
人群陡地起來波瀾,鎮子里的人丟下算盤秤桿,丟下貨物不顧,拔腿就往鎮外跑,立刻匯成奔騰的洪流;已經在鎮外的群眾搶先一步朝馬上的毛澤東擁過來,歡呼聲驚雷一般響徹云霄:“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
隊伍完全卷入沸騰的人流中,挪不動步。毛澤東在馬上朝群眾招手,臉上露出安靜的微笑,但是眼睛有些濕潤。同志們的眼睛都濕潤了,并且也感到光榮自豪。大家自然而然將這種歡呼看做是群眾對我們黨,我們軍隊,我們為之奮斗的事業的擁護和熱愛。毛澤東這個名字,已經成了理想、信念和力量的代表。這次歡呼,不像20年后紅衛兵的歡呼那么狂熱,但是,那種真誠樸實、親切熱烈的情感流動,卻是更能動人心魄,使人激昂感奮,熱淚哽咽。李銀橋看到孩子們奔跑著歡呼跳躍;看到青壯年們舉起森林般挺立的臂膀;看到婆姨們擠挨著踮腳眺望,一種暗暗欣喜又是春意盎然的神采籠罩著她們的眼睛,蕩漾在她們的唇際。頭上包白羊肚毛巾的老漢扔掉鏟,擦著臉上的淚水,擠到毛澤東的馬旁,探著手只觸到毛澤東的后衣襟,爬滿皺紋的褐色臉孔便放射出復活了青春的光彩!
沒有報紙廣播“大樹特樹”,如果一定說有,那就是國民黨的咒罵:“土匪”、“強盜”、“魔鬼”。毛澤東完全是用事實說話。他對中國整個時局和民眾情緒了如指掌,他用最通俗的語言向老百姓說明深奧的道理;他用他的思想、理論、卓越組織能力和杰出的領導藝術,贏得一大批民族的優秀子孫為追隨者,又通過這批追隨者團結了絕大多數的群眾,于是,他成為人民全心全意擁護愛戴的領袖。那時毛澤東喜歡人民喊萬歲,希望人民喊萬歲。因為在當時老百姓的心目中,毛澤東和共產黨是一個意思:因為萬歲不萬歲是衡量黨的方針政策的標志;因為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
如果說像上述這樣的親民故事,毛澤東做過的實在是太多太多。領袖和人民之間那種魚水情誼,也不是僅靠一篇文章,或是幾本書就能表達出來。今天只是篩選其中幾例,這也是人民在艱難困苦的戰爭歲月能舍生忘死緊密追隨毛澤東打天下,追隨共產黨鬧革命的深刻原因。同樣,無論社會怎樣的變化,都需要執政者繼承與發揚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心底無私的高尚情懷。
我們說了,毛澤東同志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高瞻遠矚的革命家戰略眼光,堅定不移的馬列主義信仰,縱橫捭闔的天下無敵英雄謀略,更還有對人民無限的大愛和無微不至的關切情懷。正因為如此,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人民卻永遠將他放在心里。永遠懷念著他的豐功偉績。
毛澤東才是人民的最貼心領袖!
“特別是”以來,雖然社會上出現一股非毛反毛的邪風逆流,但任憑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污蔑、妖魔化,人民的心里還是有一桿秤。他們明白,誰才是將人民的利益時刻放在心里,并用終生的奮斗來為人民謀福利;誰才是無恥卑鄙的政客,企圖靠否定與刻意淡化毛澤東而來為自己貼金。但30年的時間,已充分證明:毛澤東永遠是永駐人民心頭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永遠是中國前進發展離不開、繞不過的正確方向!
最后,套用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話,以送給那些企圖靠人為陰謀貶低毛澤東而拔高自己形象的卑劣政客:鷹有時飛的比雞還低,但雞永遠飛不了鷹那么高!
——謹以此文紀念毛澤東118誕辰
關鍵字:毛澤東 誕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