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主義要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變成"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來發展中國.扭曲了"中國特色"的真正意義,也令一些同志連"中國特色"本身也反對.但"中國特色"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問題是要讓"中國特色"回歸社會主義.讓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回歸她的客觀必然性.
"中國特色"也可用一句話概括: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
把社會現實精確地概括成一句話是哲學的濃縮,是本質的最深層次的抽象.最能凝聚智慧和力量.也是領導人理論成熟的重要體 現.馬克思把共產黨的宗旨概括成一句話:"實現對私有制及其思想文化的兩個決裂".因而,社會主義實質是實踐"兩個決裂"即要進行的兩個革命 --------生產關系的革命和文化革命.只有堅持這兩個革命,才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也可用一句話概括: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簡稱"三.二.一".
"中國特色"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而不是資本主義特色;"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以此來區別形形色色修正主義的"中國特色"論.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可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
(一)三面旗幟:馬列毛主義.包容和"以人為本".
1,馬列毛主義:
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即開始了解決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如何繼續革命堅持反修防修不斷進行思想文化和生產關系的革命永保紅旗不倒的新紀元.開始了 解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的歷史新階段.這就要靠馬列毛主義這面紅旗.馬列毛主義豐富了反修防修的新內涵.總結了共產黨變質變色的歷史教訓, 是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補充. 理論創新不是人頭腦中唯心主義的產物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當蘇東波全軍覆沒后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就是解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如何繼續革命永不變色預防 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理論.應該說,到目前為止,劃時代的理論創新只有兩個:一是"共產黨宣言",是吹向了無產階級革命的號角.二是馬列毛主義的誕生, 標志著解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如何繼續革命永不變色預防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時代的開始.在第一階段中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取 得勝利的中國模式.而現在的第二階段中,新誕生的馬列毛主義是將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特別是反修防修的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活力有生命的整體,專門 來解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 一些人隨意以每代領導標榜劃時代的理論創新.這既不嚴謹也不科學.當然,每代領導都有一些因應具體情況而提出一些"紏偏"理論.因為社會主義發展不可能是 直線式的,必然是偏“左”偏右的矛盾進展式前進, 這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過程中產生的"紏偏"理論應以是否有利于解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繼續革命永不變色預防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這大題目為衡量 標準.才能客觀地從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來評價其社會價值和社會主義理論建設的歷史定位。
2,包容是勝利的旗幟:
包容是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靈魂,是促進公有公平.社會矛盾良性互動的動力,是人類文明的永恒主題,是引領社會主義走向勝利的旗幟。包容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充滿活力的源泉。
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如果說"和諧"是一種社會狀態的描述,那么,包容理念就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靈魂了.要實現和諧就必須有包容思維.
社會主義實踐必然是一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互動的過程。這是一個有矛盾有包容有轉化的過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實質是與資本主義如何良性互動."合作 共贏共同發展",在互相包容共存中促進資本主義的良性和充分發展,也為社會主義的完善創造必要的條件.".脫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互動過程而孤立地發展 社會主義,只能是烏托邦的空想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在包容社會主義中獲得自身的良性發展(歷史已證明這點) .而社會主義也只能在包容資本主義中成長壯大.它們在相互包容對方中各自獲得自身的發展.而且在長期的良性互動中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達致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的世界即大同世界。
包容理論催生了最具中國特色的[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包容理念在社會主義和諧實踐的一次偉大創舉,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踐獲得了世界公認的勝利.為 世界提供解決歷史問題的新思維,是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且在這一基礎上引伸了"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理念,它的外延是構建和諧世界.與資本主義國家互相包容 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而它的對內深化則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經濟成份的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構建以公有制為主體與私有制相包容的社會 體制.新農村建設的新型合作社是公有制為主體與私有制相包容的生產關系的新型式.是"一社兩制".他們的分配制度也體現了按需分配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 合,是新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型式.
中國特色的包容性增強了中國的軟實力,包容是生命力的體現。"有容乃大",只有包容對方而又超越對方者為大,為強者。正如在多維空間的數集里,不能說你的 一百就一定大于他的十。只當且僅當你包容對方而又超越對方時才算是真正大。因此,包容是中國一面勝利的旗幟,是不戰而勝的上上策.要戰勝西方的冷戰政策冷 戰思維必須要用包容這面旗幟.包容是人類文明的永恒主題,西方頑固堅持的冷戰政策冷戰思維是背歷史而動,是注定失敗的。
但包容不是同一,也反對同一化.世界最終只能是"和而不同".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和而不同".美國要搞單邊主義,推動美國的模式全球化,到處搞"顏色革 命",挑起戰爭,引起各國人民的反對。要尊重世界萬物的多樣化多種性.世界不是單色的而是彩色的。國內的西化精英把現代化等同全盤西化,把向世界接軌等同 向西方接軌.他們的經濟大師把西方利伯維爾場的理論照搬照套到中國,這是非常危險的!
包容也不等同寛容.包容推動矛盾的良性轉化良性互動推動.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包容共贏必須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而不是放棄社會主義 ,這與投降主義毫無共同之處.西化奴才鼓吹的"接軌論""融入論""普世價值論" ----- 等等似是而非的謬論實際是放棄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接軌.
3,"以人為本"是面紅旗: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人民的公仆;是執政為民,為民所想為民所用為老百姓多做實事多做好 事;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民意走群眾路線.立足于民眾參予.支持和分享; 堅持斗私批修捍衛人性的真善美和全方位地抵制私有 制對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諄諄教導人們做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以人為本"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 "以人為本" 包含有三個層次的哲學思維:
一,從官民關系的層次說,是為人民服務當人民的公仆;是執政為民,為民所想為民所用為老百姓多做實事多做好事.
二,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民意走群眾路線.立足于民眾參予.支持和分享.
三,捍衛人性的真善美,反對人性的異化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利伯維爾場經濟將人性徹底異化.以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和生存法則將人性金錢化和獸性化.私有制的財富積累變成道德墮落的積累.
所以,"以人為本"如果沒有對人性真善美的捍衛和全面抵制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以人為本"就成了一句空話; 把人性都變成獸性了,何來"為人民服務"?
"以人為本"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毛澤東一生實踐了他所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以身作則的典范.他所提的從群眾中 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成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法寶.他以不斷革命和繼續革命的精神堅持斗私批修捍衛人性的真 善美和全方位地抵制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諄諄教導人們做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而修正主義者是不可能"以人為本"的,因為他們已將人 變成弱肉強食的野獸,變成沒有道德沒有人性的獸類了。
所以,這三面旗幟形成有機的整體.馬列毛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堅持反修防修不變質不變色,最有效地保證兩個"絕 不"---"絕不改旗易幟,絕不全盤西化";包容是推動社會主義良性發展良性互動的動力,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靈魂;"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的出發點 和立足點,既是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承諾,也是全民參與.支持和分享, 是社會主義成功的保證.
這三面旗幟也是邏輯的整體:道路-----堅持馬列毛主義反修防修永不變質不變色的道路;過程-----包容共贏良性發展良性互動的過程;立足點 -----"以人為本"一切為人民的堅實的立足點.三者缺一不可.若離開馬列毛主義,打著包容的旗號搞"接軌論""融入論""普世價值論"意圖放棄社會主 義復辟資本主義;離開馬列毛主義,打著"以人為本"的旗號搞"全民黨""全民軍隊"就會走回赫魯曉夫的超階級論去.所以,只有同時高舉這三面紅旗,才能解 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使社會主義道路愈走愈寬.
(二)兩個革命
要實現馬克思所提出的"對私有制及其思想文化的兩個決裂".因而,社會主義實質是實踐"兩個決裂"即要進行的兩大革命--------生產關系的革命和文 化革命.只有堅持這兩大革命,才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會出修正主義?為什么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得而復失? 為什么會成了世界難題?歸根究底,是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能否繼續革命, 能否堅持這兩大革命.一刻也不能放松,兩手都要硬.
生產關系包括分配關系的每一變革都不能不是革命性的變革.共產黨應該永遠是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初級階 段.是公有制的初級階段而不是私有制的初級階段.因公有制的初級階段的不完善而退縮,不是努力完善公有制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的轉變,而是走回修正主義私 有化的邪路.種種罪惡的呈現證明"私有制是一切罪惡的總根源"是真理.是馬克思關于生產關系的革命的重要依據.
要深知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是敵強我弱,強敵還來自于自己頭腦中根深柢固的私有制思想文化的頑固表現.幾千年來私有制的統治下,尤其是資本主義的空前發 展為維護私有制及其剝削制度的統治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對預防社會主義革命及反過來對社會主義的" 顏色革命"形成了一整套謀略.推動西方的文化霸權,用西方"普世價值觀"占領各個領域.成為顛覆社會主義的特效工具.社會主義的幼苗最容易被夭折,而修正 主義的產生也有其內外條件和內在的必然性.歸根究底,社會主義的成敗最終歸結為公有制與私有制在思想文化上的較量,也歸結為哲學的較量.
繁榮社會主義文化,這本身不能不是一場文化革命.這必然是對幾千年來私有制的統治下的思想文化及為維護私有制及其剝削制度的西方"普世價值觀"進行全面而 深刻的文化革命.揭露和批判私有制對人性的扭曲異化及西方"普世價值觀"的虛偽性欺騙性,還真正的人民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本來面目.創建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諧 共享新文化乃至新的生活方式.
(三)一條規律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那么,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呢?----那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發展的唯物辯證法,是決定于事物的內在矛盾的斗爭和發展,是矛盾進 展式的發展,是"矛盾引導前進".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繼承和發展.只有緊緊地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 和方法論才能正確認識發展的內在矛盾進展及其規律性.才能識別修正主義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的奇談怪論.
由于社會的發展取決于其內在矛盾的斗爭和發展.所以,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也必然是矛盾所推動的發展.尤其是政治路線上左和右的斗爭和發展決定了社會主義事 業的前進方向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發展不可能是直線式的,必然呈現在左右搖擺中前進的規律性,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式的前進.為了保持正確的航向, 中國革命的歷史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的歷史.當出現"左"的偏向時需要反"左",要撥亂反正且要用糾往過正的力度.同樣當出現右的偏向時需要及時反 右."要及時"就要有對政治路線敏銳的觀察力.因為形成"左"右的偏向時巳形成"左"或右的慣性思維和潮流了.所以何為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有反潮流 反慣性思維的特征.是要冒風險的.要從"左"或右的慣性思維和潮流的朿縛中解放出來.貪腐黑礦毒奶黑社會兩極分化等社會病癥是右的偏向的結果,正是要撥亂 反正的.
社會發展的規律性除了呈現在左右搖擺中前進的軌跡外,歷史也呈現螺旋上升發展的形態,皆因矛盾的斗爭和發展的規律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向心力與離心力相 角力的結果而呈現圓形的軌跡.歷史的螺旋上升發展,因而歷史的影子在不斷兜圈子不斷重復不斷周而復始.歷史是不可能重復的,"人不可能兩次跳入同一條 河"----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句名言.但歷史的影子是會不斷重復的,從而歷史在不斷提升.所以何為理論創新?理論創新不是人的頭腦中唯心主義的產物,而 是不斷的實踐過程的積累和提升.是沿著"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不斷重復中不斷提升.理論創新實質上體現了歷史影子的重現和提升,體現了 繼承和發展.理論的生命不是一次而是可有無數次.毛澤東思想的生命也是不只一次而是可有無數次的.西化精英除了妖魔化毛澤東之外,還企圖把毛澤東思想定義 為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而劃上句號,反映了他們對理論的生命的客觀規律性非常無知而已.
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總代表是要貫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的.他的反修防修理論在修正主義未完全消失之前是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也必然會出現毛澤東思想的第二次生命.
結論:"三.二.一"是將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這是哲學的濃縮,是本質的體現.要解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要使修正主義在中國沒有市場.要使社會主義道路愈走愈寬就要堅持三面旗幟,兩個革命和把握一條規律.
"中國特色"也可用一句話概括: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
把社會現實精確地概括成一句話是哲學的濃縮,是本質的最深層次的抽象.最能凝聚智慧和力量.也是領導人理論成熟的重要體 現.馬克思把共產黨的宗旨概括成一句話:"實現對私有制及其思想文化的兩個決裂".因而,社會主義實質是實踐"兩個決裂"即要進行的兩個革命 --------生產關系的革命和文化革命.只有堅持這兩個革命,才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也可用一句話概括: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簡稱"三.二.一".
"中國特色"是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而不是資本主義特色;"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以此來區別形形色色修正主義的"中國特色"論.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可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
(一)三面旗幟:馬列毛主義.包容和"以人為本".
1,馬列毛主義:
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即開始了解決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如何繼續革命堅持反修防修不斷進行思想文化和生產關系的革命永保紅旗不倒的新紀元.開始了 解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的歷史新階段.這就要靠馬列毛主義這面紅旗.馬列毛主義豐富了反修防修的新內涵.總結了共產黨變質變色的歷史教訓, 是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補充. 理論創新不是人頭腦中唯心主義的產物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當蘇東波全軍覆沒后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就是解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如何繼續革命永不變色預防 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理論.應該說,到目前為止,劃時代的理論創新只有兩個:一是"共產黨宣言",是吹向了無產階級革命的號角.二是馬列毛主義的誕生, 標志著解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如何繼續革命永不變色預防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時代的開始.在第一階段中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取 得勝利的中國模式.而現在的第二階段中,新誕生的馬列毛主義是將馬列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特別是反修防修的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活力有生命的整體,專門 來解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 一些人隨意以每代領導標榜劃時代的理論創新.這既不嚴謹也不科學.當然,每代領導都有一些因應具體情況而提出一些"紏偏"理論.因為社會主義發展不可能是 直線式的,必然是偏“左”偏右的矛盾進展式前進, 這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過程中產生的"紏偏"理論應以是否有利于解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繼續革命永不變色預防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這大題目為衡量 標準.才能客觀地從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來評價其社會價值和社會主義理論建設的歷史定位。
2,包容是勝利的旗幟:
包容是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靈魂,是促進公有公平.社會矛盾良性互動的動力,是人類文明的永恒主題,是引領社會主義走向勝利的旗幟。包容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充滿活力的源泉。
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如果說"和諧"是一種社會狀態的描述,那么,包容理念就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靈魂了.要實現和諧就必須有包容思維.
社會主義實踐必然是一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互動的過程。這是一個有矛盾有包容有轉化的過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實質是與資本主義如何良性互動."合作 共贏共同發展",在互相包容共存中促進資本主義的良性和充分發展,也為社會主義的完善創造必要的條件.".脫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互動過程而孤立地發展 社會主義,只能是烏托邦的空想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在包容社會主義中獲得自身的良性發展(歷史已證明這點) .而社會主義也只能在包容資本主義中成長壯大.它們在相互包容對方中各自獲得自身的發展.而且在長期的良性互動中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達致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的世界即大同世界。
包容理論催生了最具中國特色的[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包容理念在社會主義和諧實踐的一次偉大創舉,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踐獲得了世界公認的勝利.為 世界提供解決歷史問題的新思維,是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且在這一基礎上引伸了"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理念,它的外延是構建和諧世界.與資本主義國家互相包容 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而它的對內深化則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經濟成份的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構建以公有制為主體與私有制相包容的社會 體制.新農村建設的新型合作社是公有制為主體與私有制相包容的生產關系的新型式.是"一社兩制".他們的分配制度也體現了按需分配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 合,是新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型式.
中國特色的包容性增強了中國的軟實力,包容是生命力的體現。"有容乃大",只有包容對方而又超越對方者為大,為強者。正如在多維空間的數集里,不能說你的 一百就一定大于他的十。只當且僅當你包容對方而又超越對方時才算是真正大。因此,包容是中國一面勝利的旗幟,是不戰而勝的上上策.要戰勝西方的冷戰政策冷 戰思維必須要用包容這面旗幟.包容是人類文明的永恒主題,西方頑固堅持的冷戰政策冷戰思維是背歷史而動,是注定失敗的。
但包容不是同一,也反對同一化.世界最終只能是"和而不同".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和而不同".美國要搞單邊主義,推動美國的模式全球化,到處搞"顏色革 命",挑起戰爭,引起各國人民的反對。要尊重世界萬物的多樣化多種性.世界不是單色的而是彩色的。國內的西化精英把現代化等同全盤西化,把向世界接軌等同 向西方接軌.他們的經濟大師把西方利伯維爾場的理論照搬照套到中國,這是非常危險的!
包容也不等同寛容.包容推動矛盾的良性轉化良性互動推動.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包容共贏必須是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提下而不是放棄社會主義 ,這與投降主義毫無共同之處.西化奴才鼓吹的"接軌論""融入論""普世價值論" ----- 等等似是而非的謬論實際是放棄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接軌.
3,"以人為本"是面紅旗: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人民的公仆;是執政為民,為民所想為民所用為老百姓多做實事多做好 事;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民意走群眾路線.立足于民眾參予.支持和分享; 堅持斗私批修捍衛人性的真善美和全方位地抵制私有 制對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諄諄教導人們做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以人為本"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 "以人為本" 包含有三個層次的哲學思維:
一,從官民關系的層次說,是為人民服務當人民的公仆;是執政為民,為民所想為民所用為老百姓多做實事多做好事.
二,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尊重民意走群眾路線.立足于民眾參予.支持和分享.
三,捍衛人性的真善美,反對人性的異化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利伯維爾場經濟將人性徹底異化.以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和生存法則將人性金錢化和獸性化.私有制的財富積累變成道德墮落的積累.
所以,"以人為本"如果沒有對人性真善美的捍衛和全面抵制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以人為本"就成了一句空話; 把人性都變成獸性了,何來"為人民服務"?
"以人為本"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毛澤東一生實踐了他所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以身作則的典范.他所提的從群眾中 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成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法寶.他以不斷革命和繼續革命的精神堅持斗私批修捍衛人性的真 善美和全方位地抵制人性的金錢化和獸性化,諄諄教導人們做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而修正主義者是不可能"以人為本"的,因為他們已將人 變成弱肉強食的野獸,變成沒有道德沒有人性的獸類了。
所以,這三面旗幟形成有機的整體.馬列毛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堅持反修防修不變質不變色,最有效地保證兩個"絕 不"---"絕不改旗易幟,絕不全盤西化";包容是推動社會主義良性發展良性互動的動力,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靈魂;"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的出發點 和立足點,既是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承諾,也是全民參與.支持和分享, 是社會主義成功的保證.
這三面旗幟也是邏輯的整體:道路-----堅持馬列毛主義反修防修永不變質不變色的道路;過程-----包容共贏良性發展良性互動的過程;立足點 -----"以人為本"一切為人民的堅實的立足點.三者缺一不可.若離開馬列毛主義,打著包容的旗號搞"接軌論""融入論""普世價值論"意圖放棄社會主 義復辟資本主義;離開馬列毛主義,打著"以人為本"的旗號搞"全民黨""全民軍隊"就會走回赫魯曉夫的超階級論去.所以,只有同時高舉這三面紅旗,才能解 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使社會主義道路愈走愈寬.
(二)兩個革命
要實現馬克思所提出的"對私有制及其思想文化的兩個決裂".因而,社會主義實質是實踐"兩個決裂"即要進行的兩大革命--------生產關系的革命和文 化革命.只有堅持這兩大革命,才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會出修正主義?為什么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得而復失? 為什么會成了世界難題?歸根究底,是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能否繼續革命, 能否堅持這兩大革命.一刻也不能放松,兩手都要硬.
生產關系包括分配關系的每一變革都不能不是革命性的變革.共產黨應該永遠是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初級階 段.是公有制的初級階段而不是私有制的初級階段.因公有制的初級階段的不完善而退縮,不是努力完善公有制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的轉變,而是走回修正主義私 有化的邪路.種種罪惡的呈現證明"私有制是一切罪惡的總根源"是真理.是馬克思關于生產關系的革命的重要依據.
要深知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是敵強我弱,強敵還來自于自己頭腦中根深柢固的私有制思想文化的頑固表現.幾千年來私有制的統治下,尤其是資本主義的空前發 展為維護私有制及其剝削制度的統治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對預防社會主義革命及反過來對社會主義的" 顏色革命"形成了一整套謀略.推動西方的文化霸權,用西方"普世價值觀"占領各個領域.成為顛覆社會主義的特效工具.社會主義的幼苗最容易被夭折,而修正 主義的產生也有其內外條件和內在的必然性.歸根究底,社會主義的成敗最終歸結為公有制與私有制在思想文化上的較量,也歸結為哲學的較量.
繁榮社會主義文化,這本身不能不是一場文化革命.這必然是對幾千年來私有制的統治下的思想文化及為維護私有制及其剝削制度的西方"普世價值觀"進行全面而 深刻的文化革命.揭露和批判私有制對人性的扭曲異化及西方"普世價值觀"的虛偽性欺騙性,還真正的人民民主自由和人權的本來面目.創建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諧 共享新文化乃至新的生活方式.
(三)一條規律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那么,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呢?----那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發展的唯物辯證法,是決定于事物的內在矛盾的斗爭和發展,是矛盾進 展式的發展,是"矛盾引導前進".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繼承和發展.只有緊緊地把握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 和方法論才能正確認識發展的內在矛盾進展及其規律性.才能識別修正主義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的奇談怪論.
由于社會的發展取決于其內在矛盾的斗爭和發展.所以,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也必然是矛盾所推動的發展.尤其是政治路線上左和右的斗爭和發展決定了社會主義事 業的前進方向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發展不可能是直線式的,必然呈現在左右搖擺中前進的規律性,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式的前進.為了保持正確的航向, 中國革命的歷史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的歷史.當出現"左"的偏向時需要反"左",要撥亂反正且要用糾往過正的力度.同樣當出現右的偏向時需要及時反 右."要及時"就要有對政治路線敏銳的觀察力.因為形成"左"右的偏向時巳形成"左"或右的慣性思維和潮流了.所以何為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有反潮流 反慣性思維的特征.是要冒風險的.要從"左"或右的慣性思維和潮流的朿縛中解放出來.貪腐黑礦毒奶黑社會兩極分化等社會病癥是右的偏向的結果,正是要撥亂 反正的.
社會發展的規律性除了呈現在左右搖擺中前進的軌跡外,歷史也呈現螺旋上升發展的形態,皆因矛盾的斗爭和發展的規律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向心力與離心力相 角力的結果而呈現圓形的軌跡.歷史的螺旋上升發展,因而歷史的影子在不斷兜圈子不斷重復不斷周而復始.歷史是不可能重復的,"人不可能兩次跳入同一條 河"----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句名言.但歷史的影子是會不斷重復的,從而歷史在不斷提升.所以何為理論創新?理論創新不是人的頭腦中唯心主義的產物,而 是不斷的實踐過程的積累和提升.是沿著"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不斷重復中不斷提升.理論創新實質上體現了歷史影子的重現和提升,體現了 繼承和發展.理論的生命不是一次而是可有無數次.毛澤東思想的生命也是不只一次而是可有無數次的.西化精英除了妖魔化毛澤東之外,還企圖把毛澤東思想定義 為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而劃上句號,反映了他們對理論的生命的客觀規律性非常無知而已.
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總代表是要貫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的.他的反修防修理論在修正主義未完全消失之前是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也必然會出現毛澤東思想的第二次生命.
結論:"三.二.一"是將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三面旗幟,兩個革命,一條規律.這是哲學的濃縮,是本質的體現.要解決無產階級政權得而復失的世界難題,要使修正主義在中國沒有市場.要使社會主義道路愈走愈寬就要堅持三面旗幟,兩個革命和把握一條規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