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農民心
公元二零一一年
省委書記駐咱村
可憐老區農民心
思緒回到四年前
明珠拋落沈高村
洞房花燭勸酒聲
難忍父母淚珠滾
諸親心中如湯煮
茫黑村中無路燈
抬腳風雨爛泥路
百姓攔路屋漏痕
革命烈士沈庚余
被敵剝皮高文生
雙目凝視沈高村
怎讓鄉親窮纏身
空心墻壁水泥梁
米飯胞腹蔬菜湯
老漢住院眼淚淌
三個兒媳錢難上
親戚上門躲得慌
省委書記住咱村
訪貧問苦下基層
人文科技繪藍圖
創新資源有新聞
三年建設新沈高
科學發展農民心
……
6月15日 至19日,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志軍到姜堰市沈高鎮沈高村駐點調研,羅志軍和辦公廳一位負責人以及秘書一道,輕車簡從,食住農家,并以沈高村村民的身份走巷串戶,訪問了20多戶村民。帶著社會的關切和興趣,筆者日前以鄉親的身份走進了沈高,發現這個蘇中欠發達地區的典型水鄉小村,雖然表面上平靜如常,但村民們一坐下來仍然沉浸在一種喜結新親的興奮中,爭相還原、講述著省委書記5天農家生活的鮮活細節。
2011-8-12 15:25:41 上傳
“羅書記可能不知道,第一頓吃的是鄰家飯”
羅志軍落戶的刁友生家在村中一條小河的橋口,四間正屋兩間廂房,房子雖舊了點,但有一個干干凈凈的院落。老刁是位65歲的老黨員,兒子在西安打工,女兒出嫁另住,平時就老兩口在家,刁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中等略微偏下一點。 6月13日 中午,村總支書記丁松華帶著兩位客人來轉了一圈后,對老刁夫婦說,有幾位領導15日起要到他家住幾天,在村里搞點調研,要老刁家與平時一樣,四菜一湯,家常便飯。女主人凌愛珍平常見人就樂呵呵的,心想頂多是市里來個局長市長什么的,來就來吧,笑著應答:“好的啊,想請還巴不到哩!”
15日上午10:30左右,丁支書領著三四個客人來了。一介紹,省委羅志軍書記笑嘻嘻地站到她面前,說“我打算在這兒住幾天,與你們一塊兒吃、一塊兒住,看看村里的發展情況,聽聽村民群眾有什么要求和期盼,給你們添麻煩了。” 羅書記見面的一席話說得凌愛珍心里熱呼呼的,也急得她腦子里亂哄哄的:咱這個爛手藝怎么能燒菜給省委書記吃呢?這個官兒太大了!但是時間來不及多考慮,已經11點了,趕緊把女兒女婿叫上,擇菜、剖魚、淘米、煮飯,全家上陣。還好,12點,蘆蒿肉絲、紅燒鯰魚、炒土豆絲、蒸雞蛋、咸菜豆腐湯,四菜一湯,外加一盤后來受到羅書記批評“超標準”的涼拌黃瓜上桌了。凌愛珍松了口氣,一邊準備招呼客人入座,一邊打開電飯煲盛飯,哪知道,糟了,煮飯的按鈕忘了按下,電飯煲里米還是米、水還是水。
“這真是把人急死了,領導們又說了羅書記不喝酒,再煮飯,菜又要涼了。不知哪個一動腦子,說趕緊周圍找一找,看哪家飯煮好了先借一借。就這樣,鄰居家剛煮好的一鍋飯被拎過來救了場子。第一頓飯羅書記一個勁說飯香、菜好吃,卻不知道吃的是鄰家飯。” 凌愛珍26日上午在家里對我講了第一天的尷尬事,但她接著又樂了,說一頓飯吃下來就沒有事了,不緊張了,羅書記象家里兄弟一樣,以后再來,我知道他喜歡吃什么了。還有,等兒子回來一定要再修個好一點的衛生間,這次羅書記在家里睡的是廂房,六、七個人合用一個簡易衛生間,早晨排隊洗漱太讓人不好意思了。
“謝謝羅書記,我家真的沒有什么困難”
羅志軍訪問農家大多在晚上7點至9點。本來,他晚上有看央視新聞聯播的習慣,知道當地村民早睡早起后,晚7點他不看電視了,晚飯一吃,就帶著手電、拉著丁松華串門去了。丁松華向羅書記檢討,說他愧對鄉親和羅書記,村里經濟狀況不好,至今還沒有路燈。大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37歲的村支書丁松華特別注意到了羅書記的電筒,光圈特別大、特別亮,當然,要聚光時光柱也特別遠。一了解,那是軍用品。丁松華只帶路,進哪家的門由羅志軍隨機決定,往往是哪家門敞著,燈亮著,就拐進哪家。
人稱六爹的丁克勤老人就是因為家門開著迎進羅志軍書記的。老丁67歲,兩個月前因為跌跤中風了,經過及時搶救,現在能在別人攙扶下柱著拐杖走幾步,說話還不利索,兒子成家另住,他和老伴呂愛芳住在兩間簡陋矮小的平房里。這樣境遇的老人,當然大門敞開,希望一天到晚能有人聊聊。羅志軍進門后和老兩口聊了足足20分鐘,臨行前,羅志軍一再問呂愛芳,家里有什么困難和要求?呂愛芳直說沒有、沒有。被羅志軍問急了,呂愛芳一臉真誠地回答;“羅書記,我家真的沒有什么困難,就是希望六爹能早日康復,生活自理。”
呂愛芳怎么會沒有困難呢?治病花掉了近二萬元,還不知哪一天能夠報銷、能報銷多少;為了節省醫藥費,老丁提前一周就出了院;早就過了復查時間,至今還沒有預約復查。記者事后聽到這些時倒是勸她,領導問你,你就實話實說,不要緊。呂愛芳說,書記來看我們就是天大的關心了,再提困難,有點難為情。其實,呂愛芳的深明大義,羅志軍在更寬廣的層面上體察得清清楚楚,他走后3天,省衛生廳負責人來調研的內容就有如何解決農民醫藥費即醫即報的問題。
“今天是個好日子,擱了五年的廠牌掛起來”
博威醫療用品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醫用高頻電刀筆、中性電極為主產品的高科技企業,兩種產品都是醫院開刀手術中必用的一次性消耗器材,生產與銷售的前景極好。總經理余保生原在新疆地區做國外醫療器械代理,由代理而仿制而創新,獲得上述兩產品專利,戀鄉情結催使,2006年回到家鄉沈高村創業。余保生的目標很明確,建一座花園工廠,一邊休閑養老,一邊開拓市場。他向村鎮領導表態,產值達300萬元時再掛公司大牌。因為醫療器械的準入和專賣限制,博威產品盡管成本低于國外同類產品、性能與國外產品難分高下,部分打入上海、打入北京、直銷新疆,但一直難入醫療器械消耗大省江蘇的序列,公開的原因是錯過了2009年的競標機會。余保生樂得休閑,公司的七尺銅牌制成五年了,產值未達300萬,所以一直閑置儲藏室。廠區園林化倒是頗有起色,葡萄長廊周圍,桃杏枇杷玉立,月季草莓茂盛。 6月17日 羅志軍來公司調研,余保生就是用自己園子里的油桃招待的。
6月16日 下午,余保生接到羅書記要來的通知時,腦袋瓜一拍,立即決定次日一早高掛銅牌,迎接書記。余保生事后對記者感嘆,這個決定做對了, 6月17日 真是個借東風的好日子。羅書記來后幾句話一聊,就知道他對醫療器械很懂行。他問江蘇市場潛力如何?余答保守點說7000萬以上。羅志軍勉勵余保生要在新一輪競標中以質取勝,勇敢出擊。余保生說做這個決定他現在有點“后悔”了,羅書記要我們加快發展,富了不忘鄉親,這下子今后悠閑不起來了!
和余保生有著同樣心事的還有隔壁偉達機械公司董事長沈華東。小沈是位聰明能干的“富二代,”父親老沈當年兩臺車床起家,到了小沈手上,去年公司產值1400萬元,今年截至5月已達800萬,正常發展,年底完成2000萬元問題不大,他向羅志軍表態明年翻番,后年達到5000萬元產值。他說,這幾天抓耳撓腮,苦思對策,一天恨不得變成48小時,羅書記肯定會再來檢查的,我夸下的海口不能是臭哄哄的牛皮。沈華東說羅書記太給我們這些小老板面子了,只要提出與他照相,他搶在你前面微笑著擺好姿勢。聽說市委書記請羅書記和常委們留個影,羅書記婉言謝絕了,說有機會到會議上照去,與企業家們留影,可以幫他們做點宣傳。沈華東認為這是羅書記從沈高村村民的角度在為村級企業發展的速度著急。與姜堰市以及蘇中地區發展較好的一些鎮村相比,工業經濟發展滯后,仍然是沈高村的短腿。羅志軍與村兩委班子座談時“把脈”,沈高村集體經濟實力不強,最大癥結在工業企業少、規模小,希望現有企業帶頭創新創業,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盡快做大做強,在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
“你沒有架子,你可能會被人當作個假省委書記”
72歲的刁友清是少數幾個被羅志軍點名要看望的老黨員。刁老曾經是沈高村的老支書,后來又擔任過鎮農科所所長、農技站站長,因為居住在村里最南邊的旮旯,18日一早雨又下個不停,大家都建議羅書記另換個對象,羅志軍說不行,幾位老村干是沈高村發展的功臣,再遠也要去看看。
我在沈高鎮上聽說了一個版本,羅志軍在這位村鎮老“顧委”家里遇到了點尷尬。刁老調侃村支書領來的這位省委書記,硬是說羅志軍你哪像個省委書記,你一沒有泰州市委書記陪同,二沒有姜堰市委書記開道,三沒有警車“嗚嗚”亂叫,四不見前呼后擁,你肯定個假省委書記。
我把這個版本講給刁友清老人聽時,刁老笑了,說哪能哩,我雖然老了,但還喜歡看看電視新聞,上至中央總書記,下到市里書記市長,都還能混個臉熟。羅書記來到村里的當天大家就傳開了,而且,聽說要走訪老黨員,我家里早就打掃干凈準備迎客。但那天早晨起來就下大雨,我想羅書記今天不會來了,就忙起了家務。不想8點剛過,門口有人叫我名字,說羅書記看你來了!我兩手潮滋滋的,剛想擦擦手,雙手已被羅書記緊緊握住。一激動,我就數落開了,現在的干部講究個架子,沒有架子不像個干部。你是個大干部,應該有大架子,你沒有架子,反而可能會被人當作個假省委書記。這當然是玩笑話,但后來我跟羅書記反映現在農村“增人不增田,減人不減田” 造成矛盾的意見,羅書記聽進去了,我在報紙上已經看到相關報道。這是個大問題啊,農民的命根子都扣在這有限的畝把田上,要穩定農村社會,首先要因時因勢調整好農村政策。
“羅書記仍然天天在我們身邊”
羅志軍一行 6月15日 是由一輛面包車送至村口,然后步行進村的。因為陪同的只有村支書丁松華一人,村民們怎么也沒有想到鄉間小路上四五個人中的高個子是位省委書記。要離開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鄉親們根據羅書記幾天來的生活習慣,碼準了他的作息時間,知道他6點多鐘起床,洗漱完后看會兒報紙,7:30準時與刁家人一道吃早飯,于是,大家約定,19日早晨8點相聚到刁家門前的橋口為羅書記送行,并且,大家根據聽到的信息,分頭準備了羅書記夸贊過的沈高大米、感興趣的綠殼雞蛋、剛剛收獲的蠶豆、新鮮的油桃和綠豆紅豆等,作為一點心意讓羅書記帶回南京。
也許是房東凌愛珍無意中透露了信息,18日晚上10點左右,羅志軍身邊的工作人員找來丁松華,說一定要勸止前來送行的鄉親,否則就失去了這次駐點住村的意義。丁松華一看馬虎不得,趕緊動員村委幾個人,連夜一一登門說服勸阻。次日,羅志軍還是放心不下,晨6點提前起床,沒有漱洗就收拾行李匆匆離開了沈高村,提前趕到鎮上召開此行的最后一個座談會。羅志軍臨行前留下了送給老刁孫子的書包文具,也讓房東發現了一個說起來就眼窩發潮的秘密,工作人員行李中有一套始終沒有拿出來的羅書記的專用飯盒和筷子。
高中畢業回鄉擔任村干部十多年的秀才丁松華當然理解羅書記的“不近人情,”丁松華說,羅書記的駐點住村既是我們以前書上讀到過的老一套,也是充滿了時代精神的新鮮事。羅書記19日走了,但羅書記仍然天天在我們身邊——這一周已有8個廳局的領導來到我們沈高,調研農田水利問題、農民醫藥費現場報銷問題、農村住房建設問題、農村土地政策調整問題,等等、等等。但姜堰市委王仁政書記和鎮上卜青山書記說了,沈高村決不借機要錢要物,而是作為一只麻雀供大家解剖,為蘇中地區學習蘇南、攜手蘇北提供借鑒。沈高村將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激發自身的活力,跟上全省實現兩個率先的步伐。
省委書記羅志軍任泰州姜堰沈高鎮沈高村民后……
2011年11月26日摘錄沈高村計劃生育群眾工作紀律
1、不非法關押群眾。
2、不打罵污辱群眾。
3、不損壞群眾財產。
4、不違規收費罰款。
5、不強迫群眾收術。
6、不違背服務承諾。
7、不刁難群眾辦事。
8、不借以權謀私。
看到通往村委會的數百里大道兩側新栽的綠化,新的村委會奠基,……一個和諧美好新沈高村正在起步,相信經濟薄弱村的面貌能夠逐步改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