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皮臉連長[長撟]的漢語水平肯定過不了級。看他的爛帖子,不但他自己的想法表達不清,也看不懂別人帖子的意思。和他討論民主,他做了兩個多月的縮頭烏龜。大于教學也算耐心的了,關于人民民主,大于大到國家大法,中到操作辦法,小到具體做法都給他詳細講解了,搞得他的假藥都賣不成了,可他那縮在烏龜殼里的腦袋還在裝瘋賣傻說搞不清毛澤東時代人民是怎樣當家做主的。
這個[學習班]是以“兩彈一星”為線索解決他們的思想意識問題,因此不妨看看“無數的科技人員和軍人、工人”在參與這項創造中國歷史的工作中是怎樣當家做主的。科技人員和軍人的事跡已經有了很多的宣傳,下面這個資料是一個當年加工原子彈的心臟“鈾球”的老軍工的口述的歷史。
這位老軍工雖然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但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長撟]學習這個資料,只要能搞明白,為什么這些普通工人在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還有著“我們一定要爭這口氣”的決心,也許就明白毛澤東時代人民怎樣當家做主的了。(有關部門看了這個資料,是不是應該檢查一下現在的某些政策是不是有些對不起這些共和國的功臣啊!)
什么叫當家做主?當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家庭里,能夠不講條件不講報酬,心甘情愿地為這個家作奉獻做犧牲了,那么他在情感上一定是當家做主了。這種情感,靠在選票上畫圈圈是畫不出來的。靠什么呢?毛主席在《井岡山的斗爭》中有一段話說到這個問題——
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敝,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煩瑣的禮節,經濟公開。------這些辦法,士兵很滿意。尤其是新來的俘虜兵,他們感覺國民黨軍隊和我們軍隊是兩個世界。他們雖然感覺紅軍的物質生活不如白軍,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紅軍像一個火爐,俘虜兵過來馬上就熔化了。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
附:原子彈的心臟在我手中誕生——老軍工的無悔人生
口述:原公浦(69歲) 整理:童孟侯
革命青年是塊磚
親愛的讀者,您知道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宇宙飛船返回地面的日子嗎?對,是10月16日。但您知道這一天正好也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日子嗎?那是1964年的10月16日,至今整整四十年了。
是呀,我姓原,就是原子彈的那個原,也許是巧合,還真的跟原子彈掛上了鉤。1959年,二機部到上海選調優秀的技術工人,去西北從事一項很重要而且保密的工作。我想,革命青年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嘛,我立刻就報了名。那時候,我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自己都不太清楚,絕對保密。
到北京參加集訓時,宋任窮同志作報告,他說:毛主席要派你們去搞核武器啊,這是國家大事、天下大事啊。陳毅元帥說了,你們用柴火燒,也要把原子彈燒響!毛主席說過,沒有原子彈和氫彈,我們說話就沒人理。當時,我們這一伙人心里那個激動啊,我們一定要爭這口氣!
比武打擂上戰場
1964年,我們的原子彈研究生產取得了成果,到了最后一關,要加工原子彈的核心:鈾球,加工標準不僅光潔度要高,能照出人的面孔,尺寸也不能相差一絲一毫。來自全國的許多車工進行技術比武,誰的技術精就讓誰來接這個重任。結果,已經是六級車工的我被選中了,當時,我是404核基地的機械加工班班長。
從那時開始,我進行了半年的封閉式操練,反復在代用的模擬部件上進行加工。按理說,進入污染區每天只能工作6小時,可是,我一大早進去,到了晚上才出來,有時候一下子干了20個小時。一直操練到我閉著眼睛都能摸到車床上的每一個操作手柄,一聽聲音就可以判斷出哪個齒輪有毛病。整整半年的封閉式操練,人瘦掉15公斤,只剩45公斤了,當時,精神壓力也非常大。
在“鈾238”上車三刀
讀者朋友們,您知道嗎,鈾的來源只能從鈾礦石中提取,鈾礦石中的鈾含量只有千分之二,從鈾礦石中提取的鈾叫作“鈾238”,其中,只有0.735%才能使用,這部分稱為“鈾235”,鈾球是原子彈的核心,“鈾235”的每一克要比黃金貴幾百倍,要做成核爆炸的鈾球,得多少錢啊!
1964年4月30日,領導上決定,由我來加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部件。我穿上防護服,戴上特制口罩,套上雙層乳膠手套,像外星人那樣,一步一步走上操作臺。我加工時,一想到這不是普通鋼球,而是第一顆原子彈的“心臟”,手還有些發抖呢。
終于,只剩下最后三刀了,這可是關鍵的三刀,車多了,整個鈾球就要報廢;車少了,達不到標準,那再也加工不成了,原子彈也不能爆炸了。我定了定神,向總工程師報告:要加工最后三刀了。總工程師批準我的請求。我車第一刀,停下來量一下尺寸;然后進第二刀,再停下來;車完最后一刀,我幾乎是癱倒在地上。當檢驗員報告核部件各項數據全部達到設計標準時,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一直到第一顆原子彈在10月16日爆炸,我才松了一口氣。雖然我是個普通車工,但我參與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對我說:“你是一顆螺絲釘,一顆非常重要的螺絲釘!”
我們的事業是兩個字:奉獻
其實,不光是第一顆原子彈的鈾球,后來一些核試驗部件加工,都是我第一個操作的。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我妻子。
那時候,核試驗非常保密,到404核基地,要經過5道警衛部隊檢查,進現場,再過三道門,我這個主加工者和外界聯系極少,也失去不少朋友,連母親去世都來不及趕回去。
接觸核武器就要接觸核放射,接觸最多的就是我們這些加工者。我們的事業就是兩個字:奉獻。有一段時間,我的左手虎口有些痛,到醫務所去看病,化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病因是毒性非常大的放射性金屬“钚239”。化驗員對我妻子說,這“钚239”在原師傅身上已埋了七八年,數據高的不得了,你買點好吃的給他吧……
現在,我早已退休了,按國家規定,干我們這一行的,干一年,工齡算一年半。我回到上海,我現在住的房子是404核基地借我住的。
退休后有朋友來看我,他問我現在一個月拿多少退休金,我說是900元,他說,這怎么可能呢,老原呀,你可是有功之臣啊!其實,我妻子的退休金就更少了,只有500元。她在核基地干了幾十年,她要是還在上海汽車底盤廠,收入就高了,是我拖累了她。
最近,我的身體狀況不好,胃里也不舒服,還有莫名其妙的皮下出血,我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在核基地工作了幾十年,直接接觸了“鈾235”和“钚239”,放射性的東西使我身體的免疫力已經很差了。我到醫院打聽過,檢查一次需要多少費用,醫生說得幾千元。這樣高的費用我也不去檢查了,隨它去吧。我想,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我的身體肯定還有一點研究價值,我死之后,就捐獻給醫學研究所吧,如果能在預防核輻射方面有用處,我也心滿意足了。
來源:《工人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