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
近段時間思想結爭論最多的莫過于張木生及其《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其人其事在認識這本書之前可說是未能所聞,《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由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兒子劉源上將作序,此書以請人代購,假以時日當可細讀,幸好現今有了網絡搜索,找到了作者的博客,并綜合網絡評論來講,博客中博文應當包含了書中的思想。
因未讀《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一書,只能就地取材,結合他的博文,談一些不成熟想法,不合適之處請各位看官指出為謝。
作者所說的“現在中國的許多毛病,有遠因、有近因、有內應也有外因。中國的事情搞不好、搞得好與中國傳統沒什么關系,歸根到底的責任使我們,不能總聽幻覺。現代化的事情,用現代化的方法解決,用不著找傳統,找什么古玩秘籍”。確有指點江山意氣。
“如中國的歷史、文化(我們的歷史文化觀)真的如此的不堪,個人理解不了、也解釋不了為何那么多的文明在歷史前進的大潮中煙消云散,唯獨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毛主席是有世界性眼光、有魄力也有能力整合當時政治力量的偉人,可惜這點在張和他所代表的“紅二代”中找不到這些力量的源泉所在, “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能解決時下亂局?值得商榷,尤其是張所提出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和確定這個的前提條件,很難使人信服他和他所代表的那個階層正位之后,能一定解決好他所說必須予以堅決打擊的“權勢利益集團”問題。很難。他那個階層本身就屬于這個集體,主席在晚年也成了政治上的孤家寡人,何況張和他所代表的“太子或者說紅二代”也缺乏那個時代的政治環境和領導魄力。他這套是說給精英聽的。
老實說,今天的局面,今天所取得的成績,的確大不易。同樣的,今天的問題也錯綜復雜,固有“官、民矛盾”在新傳媒的推波下確有激化的可能,處置稍有不當,有星星燎原之態勢,作者所說的“左、右合力的廣場革命”也不無可能。但綜合歷史和中國現實來講,沒有廣義農民參與的“廣場革命”顯然是不具傷害性的。作者說要給執政黨根基的“工、農”主人地位,有思考過中國的人太多、地域差別迥異嗎?顯然他還是不能真正的了解農民皆苦和中國農民的力量,就他多篇博文所表述的給“工、農”主人地位,主要還是說給“知識分子”聽的,雖然他也認為新生代的“農民工”也屬于廣義的知識分子,但還是未能清醒的認識到農民的力量。你不給農民切實可行的政策比如破除戶籍限制,憑什么讓農民相信你?不讀懂中國農民,就沒有辦法“改造我們的歷史文化觀”。
其實作者自身也明白“廣場革命”推翻不了現制度。因為廣義的農民還只是有憤,還沒有怒,而無是沒有廣義農民參與的“廣場革命”不具傷害性。只有張和他那個階層明白沒有一個政府能建設普世的公平社會,團結多數才是執政要訣時。才有可能在政策層面適度讓步“農民”,也只有到了那時“官、民矛盾”能消弭于談笑間,團結多數才是更本,可是這些他和他的階層能做到嗎?拭目以待!再說些“大膽”的話語,“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做為下一代領導集體的意志體現,最終目的還是在于維護中共統治的合法性。這些受過苦的“紅二代”及其父輩的悲劇替代不了現實利益。
總的來說,在張的博客中,分析有理。解決執政困局之道,如他自說要反對的“擊鼓傳花”,看不到具體的可施行的方法。至少在讀那本書之前,我這樣認為。當然,作者學識淵博,李零先生也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也當然,如果這個階層能解決好民主,能為多數人謀求利益,我也會擁護這個階層的。
中國歷經千年的沉淪,文明崛起將是大勢,而這個勢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