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民營經濟走出國門勢在必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民營經濟(即私有經濟—下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中國奠定世界制造業大國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出口貿易帶來的影響以及中國國內的資源、環境的制約,作為中國國民經濟中已經占主導地位的民營經濟遭到了災難性的打擊,中國的民營經濟很可能在今后的幾年或者十幾年中一蹶不振或者遭受滅頂之災,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中國的民營經濟是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成長起來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以后,我國的產業參與了所謂的國際分工,不上了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政策。由于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剛剛興起、技術積累和產業水平不高、WTO又是一個極不平等的條約,在國際分工中被迫接受了最低端的高能耗、高污染、勞動密集型但附加值極其低下的產業,也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在國際分工中,我國承擔了“擔水劈柴”的工作。雖然經過了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但由于民營企業屬于私人資本,雖然生性貪婪但缺少長遠發展規劃,急功近利,毫不顧及國家和民族的進步、發展,在產品創新、產業提升,科研以及科學成果轉化方面毫無興趣,更別說去花錢投入,于是,其產業水平一直停留在幾十年一成不變的低級狀態。這就注定了中國民營經濟的體質十分脆弱,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并且很快會步入風燭殘年。
二: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政策屬于一種依附經濟,也就是一種完全按照歐美發達國際產業結構和消費需要建立起來的殖民經濟,不管是企業老板還是企業的工人,都在宗主國資本家的嚴密掌控之中,受盡他們的剝削和奴役。在宗主國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這些依附企業拼命擴張、發展,為他們輸送帶著中國工人血淚的巨額財富;當宗主國一旦遇上經濟危機,消費下降時,這些依附企業將會面臨滅頂之災,形成破產和倒閉潮、造成巨大的產能過剩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在中國加入全球化和參與國際分工之前,這些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經濟危機引發的倒閉潮、失業潮和大量社會財富的浪費將由資本主義國家自己承擔,自從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接受所謂的全球化國際分工以后,這些災難就從宗主國轉嫁到中國政府、企業家和人民頭上。很多民營經濟將在這個浪潮中被吞沒,工人大批失業。最近出現的浙江、珠三角、長三角民營企業的倒閉潮就是這樣形成的。
三:在所謂的“發展是硬道理”口號的誤導下,中國民營企業順著一個扁平的產業鏈拼命延展、擴張,終于成了世界第一制造工廠。但是,我們的這種所謂的發展完全建立在消耗巨額能源、大肆破壞環境、血腥壓榨工人的基礎上的,是一種殺雞取蛋、斷子絕孫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不但不可持續,而且會將國家經濟和產業帶入毀滅的絕境。這些年,我國的民營企業老板們,靠著祖先留給我們的石油、煤炭、稀土、天然氣、森林以及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創造了不少財富奇跡和神話,什么山西煤老板、內蒙鄂爾多斯、深圳奇跡、廣東模式、溫州模式、珠三角、長三角經濟等等,但隨著這些地方的自然資源日漸枯竭、環境的徹底惡化,這些財富奇跡和神話將像冰山在烈日下逐漸崩塌,而中國將面臨著生存環境惡化、子孫后代沒有資源可用的絕境。
殘酷壓榨工人的結果是,中國國內的內需永遠無法啟動,甚至徹底萎縮。所謂拉動經濟增長的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就剩下投資這一架,但投資只會形成更大的產能過剩,造成更大的社會財富的浪費,長此下去,將會毀滅一個國家。覆巢之下無完卵,民營企業也將面臨絕境。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中國的民營企業出路在哪里?
中國的民營經濟雖然屬于私人資本,是徹頭徹尾的資本主義,企業主是資本家,但是,他和禍國殃民的官僚資本有著巨大的差異,官僚資本靠著他們手中的權力和特殊的生存環境,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可以靠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來謀得自己世代繁榮和發展。但民族資本家就不一樣,雖然他們同樣剝削壓榨工人階級,但在公有經濟已經徹底消失的當今中國,他們還是中國工人、農民生活所需要,也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所依靠的對象,在中國尚未進行公有制革命之前,國家和政府應當要為其生存和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成立,雖然說晚了一點,但也許是中國民營企業自救的一種舉措。早在現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任商務部長時,薄部長就積極主張中國企業在境外設立工業園區,將中國的部分產業轉移到國外,以規避歐美等國家的貿易壁壘,同時減輕對能源,環境的壓力。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有遠見的舉措,但由于中國政府和一些經濟精英們對所謂的GDP的癡迷和追求,企業走出國門會影響GDP,會影響政績,于是就采取消極的態度對待。2007年初,中國紅豆集團響應商務部關于鼓勵企業在境外設立工業園區的號召,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去,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建立了中國首批境外工業園區,如今已經具備相當規模,從發展趨勢來看,正好順應了中國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國門、尋找出路的自救政策,目前,除了有十幾家中國企業入駐以外,還有諸如美國、日本、法國、愛爾蘭等一些歐美企業入駐,當然也是一些低端產業,這就說明了一個事實,向國外轉移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習慣做法,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紅豆集團已經先走了一步,希望能為中國的民營經濟找到一條自救的道路。
邵建明
2011-11-27 于柬埔寨
附文:
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成立 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00:5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微博
⊙新華社電
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24日在北京成立,這是我國首家專門服務民營企業開展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的全國性大型商會組織。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浪潮中,民營企業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2009年5月,全國工商聯正式啟動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籌備工作。2011年8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正式印發同意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籌備成立的批復。全國工商聯是商會的業務主管單位,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是商會的業務指導單位。
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在商會成立大會上表示,全球化的進程不可阻擋。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產業結構的國際分工也產生了巨大變化。這樣的變化帶來了資本的交流,人才的互通,資源的共享,市場的進一步開拓,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最佳時期。
他說,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是專門服務企業、尤其是大型民營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業務的社會團體。商會成立之前,全國工商聯和國家有關部委對民營企業“走出去”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廣泛征求了“走出去”民營企業意見,做了大量工作,最終決定通過商會的建設支持和促進民營企業“走出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