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治理難,難在何處?路在何方?
黃河治理難,現在成了是中國最大的老大難.治黃歷史達2000多年,都難以解決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治黃60年,確實取得很大成績.一改黃河幾年一決堤的現狀.但沒有解決黃河泥沙淤積問題,黃河懸河的老問題沒去根,又添了二級懸河新問題.面對這種情況,人們必然會問: 黃河治理難,難在何處?路在何方?
談到河流治理.人們常用的辦法,說開了,也就幾種.筑堤.建庫.設分洪區.中上游的的水土保持.我們治長江 黃河都是用這些治理江河的常規的方法.很明顯,在河流治上,我們注重了共性,忽視了個性.對河流共性認識較多,對黃河個性認識較少.也可以說認識不深.
有位水利專家說的好,只有認識黃河,才能治好黃河.那黃河有那些個性需要我們認識呢?
認識黃河必需要站在高處,將黃河的上中下游狀況全都納入視野.不能眼睛只叮在黃河下游的決堤改道上.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 客觀的 科學的認識黃河.
和長江等江河對比,黃河有以下幾個明顯特性:
1 在來水量的對比上,黃河上游來水量明顯多,占總量一半以上.
2 在水流季節變化上,黃河汛期水量大,也是占總流量一半以上.
3 黃河上游水是清的,泥沙主要源在中游.泥沙是黃土高原沃土.
4 黃河下游懸河是大量的泥沙淤積的必然產物.
5 懸河是黃河決堤改道的直接原因.
以上五點認識,我們只能說是完成了對黃河感性認識,我們必需把這些感性認識上升到對黃河的理性認識.我們必需深度認識黃河以下幾點;
1 黃河的決堤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懸河讓讓河床高過了,兩岸的大地, 二是河堤不高不牢固.建國后黃河決堤不多,是因為我們河堤加高加寬了.但懸河還在懸.
2 黃河改道是其自然屬性.當黃河懸河到一定程度,決堤改道是必然的.只要河床還在增高,決堤和改道是早晚的事.過去黃河經常決堤,還能帶走一些泥沙,使河床有所下降,現在黃河幾十年沒有決堤,河床只增不降,危險性更大了,要是老天爺突降特大暴雨,那時黃河就不是決堤了,而是更可怕的大改道.我們必需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3 人們現在有個共識;認為泥沙淤積造成懸河,從感性來講,這是對的.但從理性來說,這個認識是錯的.每年16億噸泥沙淤在黃河下游河道,需要多么大的動力.樹欲靜而風不止,沒有大量流水作用,這些泥沙是沖不下來的.我們不能認為黃河全年流量小,就認為黃河汛期洪水也小,黃河汛期大量的流水,才是黃河災害之根.
4 從以上認識中,我們又可以進一歩認識到:黃河的災在下游,造成災害的泥沙是從中游來的,根在中上游的來大量的來水,并集中在汛期上.也可以這樣說,黃河之災的成因是:上游的水,沖了中游沙,淤了下游的河道.簡單的說,災在下游,根在中上游.
從以上理性認識中,我們就找到黃河治理為什么難?難在何處了?黃河治理難在黃河獨特規律上了,也難在我們對黃河認識不深不透.沒有找到黃河之災的根上.
我們認識了黃河,找到黃河之災的根,那黃河治理的路也就清晰了.我提的黃河治理方略是:一分二攔三沖刷.
一分;在黃河上游分走一些黃河的水,特別是汛期的水.這水也正是沙漠和草原特別需要的,這就引出一條草原大運河來.
二攔;在黃河中游搞好水土保持,攔住沃土.這方面,我們已有相當成功事例.
三沖刷;用好現有的水庫調動洪水沖沙.也可利用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引江入黃,清水沖沙,效果更佳.
我認為一分可以減少三分之一泥沙,二攔也可以減少三分之一泥沙, 剩下的泥沙,就相對好沖刷了.泥沙問題處理后,懸河問題也就化解了.黃河也就安瀾了.
到那時黃河就會水分兩路,流域更廣,清水長流,生命不熄,成為我們的慈詳的母親河.給我們更多的愛.
關注母親河的朋友,請到我的博客 來;
http://blog.sina.com.cn/u/2282354625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