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是一位我并不認識的旅居海外長達二十多年的陌生朋友在我的一篇博文后的留言,讀后大為感慨。中國不乏人才,不乏有真知灼見者。但遺憾的是,要認清當今西方世界,還真需要十幾、二十年的閱歷和生活,還有要平視西方的勇氣,才有可能。
我衷心希望這位朋友能經常將自己的感受告訴絕大多數無法或無能力出國的同胞,因為再不喚醒民眾的話,恐怕中國睡獅又要回到夢中去了……
未經這位陌生的朋友允許就將此文發在我的博客上,在此先行致歉。
鄭若麟
鄭若麟先生,你的許多博文,與我移居西方國家20多年的感受相似:
1)西方老牌帝國侈富之間是一個歷史悠久聯盟的關系,由其不可忽視的種族因素.他們是西方老牌帝國擴張,殖民,掠奪世界財富的所必備的財政支柱,英國殖民統治人口眾多的印度,手法就是:挑起印度內部矛盾,制造分裂.而盤踞在印度的老牌帝國的財團,出賣印度,從中獲利,其結果是大英帝國用了數百的兵力,征服了全印度.
2)二戰之后的當今世界,美國的資本社會的智囊團,盜用了民主體制的自由,是完成把資本財團政策轉換成國家政策任務的主要力量。美國的Richard N. Haass, a former director of policy planning in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is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早已呼吁把戰略重點轉向圍堵中國的崛起。與Richard N. Haass的CFR智囊機構有相似的財團背景的澳大利亞境內的財團智囊機構Lowy Institute,早已默契配合他們美國的同類,建議配合美國的亞洲戰略部署,要澳大利亞讓美國駐軍。資助他們的是所謂以“個人奮斗”建立起龐大的“個人帝國”的財團,他們壟斷,獨裁式的金融與商業的行為,經過一群非民主選舉產生的,活躍在西方的,與CFR智囊機構有密切聯系的“陰謀家”的包裝,變成了美國與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不管那一政黨,金錢上,都離不開資本社會的財團,執政黨的政策制定又偏離不了財團智囊機構的“提議”。美國學者感嘆道,就像Brookings Institution也逐漸被Richard N. Haass那類操控了。這就是西方國家的民主體制的現實。
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是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危機,不是高盛和索羅斯的危機,他們Too big to fail。歐洲的緊縮政策,是要大多數普通百姓縮緊腰帶。高盛和索羅斯的經濟收益有增無減。判斷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親華不親華并不重要,追究他被自己的女副手推倒的根源,是不是因為他阻礙勢力集團,還是其他也難分真假。民選的政客來去匆匆,民主西方的選民,是無權干涉那伙現代貴族主導國家政策的“民主”權利的,當美國錯誤的外交,經濟政策給全世界人民,包括大多數美國人民造成極大的災難,政客有可能下臺,但那些曾經鼓吹此錯誤政策的財團智囊機構的“陰謀家”們,照樣逍遙自在地策劃著更大膽的“陰謀”。所以,重要的是,每個中國政府官員與商人,要認識到:盤踞在西方國家的財團寡頭與他們的財團智囊機構是西方國家的“慈禧太后”,占領華爾街運動,在可見的將來,是搬不倒少數人統治大多數的西方“慈禧太后”集團的。
3)中國有太多的,缺乏自主創新意識的思想家,把中國的“民主開放”寄托在盲目崇美的幻想上。中國的國家智囊機構與美國的智庫交流,不等于把美國的,澳大利亞的財團的智囊機構,辦到中國來,在中國為他們筑起堡壘,這等于在為自己掘墳,還天真的期望他們會把“民主”帶到中國。他們帶來的只會是為他們利益服務的“民主”。中國需要“民主開放”,但決不是在自己的國土上,過著寄人籬下般的,任人擺布的生活.
4)有不少國人以為,中國太大,美國搞不亂我們中國,事實是,當搞亂中國符合美國勢力財團的利益時,他們決不會手軟,況且,中國不分裂,會有美國式的財團金錢民主嗎?臺灣與中國的分裂狀態,與臺灣進行了西方政治民主改革的現狀,不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的終極目標,他們要去中國化,實現完全脫離中國的獨立。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女“學者”曾狂笑著說“中國一百年也別想統一臺灣”,這是中國的未來嗎?
5)有個重量級的,美國資深的猶太政客基辛格,為中美兩國溝通和平的關系,當然有正面的作用,可可惜的是,年邁的他,即使是有那顆善心,也未必有力辦到。美國此刻公開拋出蓄謀已久的圍堵中國的策略,是不是他們預測到新一屆中國領導層會不同與歷任的中國領導層,是否想給即將上任的來個警告。總之,中國人口眾多,有治國理念不同的群體,是正常現象,目標是一致的,真心為國擔憂的,但搞好中國的事,一定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那些企圖征服中國的勢力,更寄希望于我們會內斗的份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