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信仰
中國人有沒有信仰?信仰什么?這個話題源于當今國民焦慮。我們將社會道德的敗壞歸咎于信仰的缺失,且不說這種“歸咎”是否合
理,但其實中國人是有信仰的,我們的問題在于如何表述這種信仰。
1.中國宗教信仰的弱勢與“共產”信仰的破滅
剔除迷信和“偽宗教”人士,我國的宗教信仰人群確實不多,比例不大,與那些舉國信教、宗教立國的情況相比,這個意義上,中國
缺失宗教信仰的說法可以成立。
但中國歷來就少有宗教信仰取得極端強勢的時候,尤其在近代“共產”信仰的打壓下,宗教信仰更是式微勢薄。在這樣一種歷史背景
下,一定要在今天突然強調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似乎也大驚小怪。
近代“共產”信仰既有舶來的馬列主義,也有土生原產的均產主義;既有蘇維埃、三民的形式,也有太平天國均貧富和匪幫劫富濟貧
的形式。但是,隨著“共產”信仰的破滅,確實使很多人無所適從,既不能立即接受宗教信仰,一時也無法表訴自己真實的信仰。破
而不立,全面質疑,全民焦慮,才是我們這個國家真正面臨的問題。
(注:信仰、宗教信仰和迷信。信仰是一種認識體系、訴求和行為主張,應用于價值判斷;宗教是一種信仰;迷信可以是雛形宗教,
也可以與宗教無關,它沒有必要的體系、邏輯和主張,不能歸于信仰,不能應用于價值判斷。)
(中國宗教人口參考數據:《中國宗教報告2010》中國基督教入戶問卷調查報告:我國現有基督徒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8%,總體估
值為2305萬人。2010年《中國宗教的現狀與未來——第七屆宗教社會科學年會》佛教信仰者在人口比例中最大,約占18%,信徒1.85
億。香港天主教圣神研究中心數據,截止到2008年11月底,中國內地天主教徒人數大約1200萬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十個
(伊斯蘭教)民族人口共計2032.06萬,據美國 CIA World Factbook 統計,中國大約有1%-2%人口為伊斯蘭教徒。有人把儒家思想歸
于宗教,有些牽強。)
2.“原始信仰”的普遍性、和中國特色
如同人類擁有共通的“表情”一樣,人類擁有很多基本的、相似的認識、訴求、行為主張,其模糊而不一定上升到信仰的層度,姑且
不準確地稱之為“原始信仰”。
各種宗教的生命力多源于與這種模糊“原始信仰”的契合,從而發展信徒,當然也必須順應世俗利益關系,得以生存。而“共產”信
仰試圖系統的闡述這種原始信仰、并徹底把世俗利益關系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也確實表達了這種原始信仰,因此在近代為很多人所
接受。但是“共產”信仰是人類原始信仰的不準確表述,錯誤導向,最終導致嚴重的后果,典型例子就是太平天國的大同平均綱領,
最終這些理想主義者統統淹沒在自身的世俗利益關系里,連普通宗教具備的生命力都沒有。
由于中國的宗教信仰相對影響小,原始信仰的表現機會必然大于其他國度,這也是為什么“共產”信仰,可以在中國產生令人瞠目結
舌后果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一些歷史原因,如清末帝制的顛覆使得世俗利益關系無法牽絆“共產”信仰的發展。如同一支沒有遇到
湘軍(以團練為代表的世俗力量)的太平天國,時間和空間不會那么狹窄。在俄國也有類似的因果,當然,不會完全一樣。但很多國
家就沒有這種世俗歷史條件,包括馬克思主義起源的歐洲腹地。
但是,“共產”信仰失敗了,并不是原始信仰的失敗。這種所謂的原始信仰也許從來沒有作為真正“信仰”存在過,但我們不能否認
:人類擁有很多基本的、相似的認識、訴求、行為主張。只要人類存在,它必將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尤其當傳統世俗利益關系轉型
,或宗教信仰“缺失”的情況下,它可能以新的面目出現。
這就是中國特色:宗教信仰缺失,卻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更接近于原始信仰。塞翁無馬,焉知非福?
3.原始信仰的內容,和中國國情
原始信仰的內容是什么?無非要談到它的具體認識、訴求、行為主張。其實很簡單,就是中國政府主張的三公:公平公正公開。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中國影響最大的原始平等思想,幾千年來我們把“均”直接理解成物質利益上的"均等",所以當外
國共產理論與本地文化共鳴的時候,地震開始了。今天,我們的政府不乏有識之士,將一個偏頗的理解重新精準的表達出來,結果可
能在個人意識之外,卻有邏輯的必然,它是中國歷史文化淀積的結果。別人也可以描述它,但絕沒有中文表達得這么藝術準確深刻。
公平,并非John Stacey Adams的社會比較公平原則,而是指天然平等原則,平等不是平均,是地位上的平等,分配原則的平等,而
不是利益上的平均。公平是公正公開的基礎。
公正,是指結果正確,方法也正確。當然結果優先。到底正確與否以公平原則來判斷。在公平原則下的正確就是公正。
公開,是指過程和結果的可知、可議。隨時可以接受公平原則的校驗。
可惜,我沒有附和逢迎政府的意思,因為這六個字,沒有落到實處。它既不是以國策的形式出現,也不是以信仰的高度表達,它確實
出現在某些法規里或場合,卻沒有人詳細的闡述其中含義,也沒有人把它當真,它只是一個標語,類似公路邊打擊車匪路霸的標語,
有標語的地方一定有車匪。
但它真的是人類共識。我們沒有必要徒勞地花大力氣去推行一些地域性思想,如儒家;也沒有必要惶恐地慫恿一些消極宗教消磨國民
的意志,如本地佛教。同樣,我們也嘲笑一下西方的主張:民主。民主真的是你想要的全部嗎?民主的濫用一定能解決大眾的分歧嗎
?一個常說的笑話:中國如果加入美國,按照他們民主投票方式處理利益分配或選舉總統,我們肯定大發了。所以,民主可以適用于
解決制度性問題,卻不宜直接處理利益問題和政府決策。它僅僅是可選的方法,不應該成為信仰,否則如同“共產大同”一樣,導國
民入歧途。當然,我不希望這些笑話成為反民主的托詞。一個蹩腳的行動,勝于許多美妙的口號。民主的確是我們目前所見最能體現
的三公原則的操作方案,泛濫的使用肯定有弊端,但即便如此,它可以帶來的現實好處,對我們來說猶如沙漠中的湖泊,即使能淹死
我們,也是我們渴望的。
三公原則能不能作為信仰,要看它能不能“系統”的表達我們的認識、訴求和主張,應用于價值判斷。出于對我國某些世俗勢力的討
好,我可以提醒:三公原則起碼可以對抗西方泛民主思想的“侵襲”,一定程度上扭轉被動。
4.用三公原則系統的表達中國信仰
公平公正公開,是人類共識,為什么把它說成中國信仰?第一,經歷了全民“共產”信仰之后,中國人思想上客觀存在三公原則,盡
管沒有被系統的闡述,但這是中國的地域歷史現實。第二,中國政府以中國文化特色提出了三公口號,盡管只是口號,但是原創。第
三,我們歡迎全人類參與討論并完善三公原則,但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誰接受了,就是誰的財富。同樣的饅頭,中國人吃就是中國
饅頭,外國人吃就是外國饅頭。
第二章 三公原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