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群體赴省要求解決生活問題的報告
我們是66年文革時期的文革案,因響應毛主席、共產黨中央的號召,執行(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積極參加了文化大革命運動,1968年10月后秦永橋在我地區煽動發動和刮十二級臺風的資產階級右傾翻案運動,煽動數十萬農民進城,我們被清理,將我們定為了打、砸、搶、反革命等罪名成了現在的文革案,我們被判刑、坐牢、開除公職等處分,文革前,我們是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干部和工人、學生,我們是最堅決、最積極、最擁護毛主席為首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人,由于共產黨兩條路線的斗爭,導致了我們這些人成為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兩條路線斗爭的犧牲品,成了現在文革案人員,文革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我們最小的(當時的紅衛兵也有60多歲了,大的有80多歲了)現已是白發蒼蒼年老體衰的老人,被丟在社會40多年沒有作任何安排,有病無錢醫治,生活沒有來源。只為生存而求助于共產黨和政府。
中央對“兩案”人員曾有“應安排生活出路的政策”,1982年1月31日,中共中央以中發(1982)9號文件批轉了《第三次全國“兩案”審查工作座談會紀要的報告》文中明確規定“凡清理運動中罪該判刑的人員,刑滿釋放后,應由原單位負責,同有關部門商定安排其生活出路。”而我們這些不該判刑的而被判了刑的,就更應該解決養老金問題和醫保問題,上海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部解決了“兩案”人員養老問題,湖北省在2005年也全部落實了中央關于“兩案”人員的政策。江西省2009年“兩案”人員的養老問題也得到解決。今年5月份云南省“兩案”人員的養老金都已解決,但在我們湖南省還沒用一點動靜,我們多次上訪地、市、省都沒用回復。故再次申報,望湖南省黨委、省政府關愛民生,給我們這些被折磨和被報復了30多年的人群,給一點人道主義的關愛和共產黨的溫暖!
現我們將湖北省、江西省、云南省等對“兩案”人員落實生活出路的文件復印件附后,請參照辦理。
懷化市(原黔陽地區)文革人員:
向友才、鄒重安、劉昌勝、吳長壽、唐建安、楊合武
朱國斌、郭世貴、潘北俠、申先求、舒春香(女)
王石峰、鄧有沅、肖尊富、向其勝、周世民、廖承先
劉仲伯、湯賢武、劉本華、申保元、金燕新、廖平
肖首新(劉守新)、舒 軍 、周 瑜(女)、蔣昌善
宋 安
洪江老區:
朱國文、向同林、沈家生、蒲洪球、王明秋、趙千勝
米有元、何重金、鄭長生、佘安華
沅陵縣:
羅宏鋼、林圣保、宋大正、鄧文岳、楊祖林、廉官卯
張庭喜、陳正坤、唐啟林、鄧益富、陸克饒
溆浦縣:
吳定國、姜仲偉、韓正岳
二0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副本:
中共湖南省委:
我叫宋安,1966年本人18歲時在安江紗廠工作,為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參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保衛毛主席,捍衛紅色政權,結果被冤、假、錯案強行打成反革命殺人犯,本人純粹屬陷害40余年。本人原出獄之后,原單位不接受,自己托朋友師傅們幫忙,給我聯系工作單位,自己當時想,不管案情冤、假也罷,只要有了工作,就安心的去做,再也不參加任何運動,吸取被害得教訓。
1979年9月,本人在王振和師傅們的幫助下,在洪江市塑料二廠找了一份工作,當時,我同塑料廠領導有約策合同,廠方領導講,只要我能設計生產出元桶布,我們廠就按五、六級技術工定,且定為正式職工。結果我在79年底全部改好40余臺織布機生產元筒布。81年單位派廠政工股唐股長到安江紗廠調檔案,結果遭到安江紗廠黨委會謝副書記的反對、壓制。他對派來調材料的唐股長講:定為6級安排級別太高,只能作為二級技術工安排,我們才能出示檔案。你們回去同他講,否則我們無法給予解決,造成我無法接受,單位領導不好對我作出決定,只是問我是否愿意接受安紡領導的意見,我無法接受,只好離開而之。
1982年8月邵陽市洞口縣高沙塑料廠派人到安江找我,同樣是解決織布機生產元桶布的重大難關,貴廠廠長蔣丁壽及有關領導親自到我家,在安江待了一個星期左右,我才從浙江回來,他們同樣對我講,只要生產了元桶布和設法買到20余臺舊織布機,他們一定設法找紗廠調出檔案材料,定為6級技術工。83年上半年24余臺織布機全部投入生產元桶布了。我在廠里工作了幾年,85年5至6月份,廠里同縣工業局的同志與廠秘書胡邦忠同志親自到安江紗廠黨委調本人檔案材料,同樣遭到了謝交庭的嚴厲制止,認為級別太高,根本不給材料,并將他們轟出黨委會。第二次洞口縣經委派人到紗廠協商,同樣碰了一鼻子灰。無法將本人檔案調出來,造成我永遠無正式工作單位。如果不是這種共產黨執政,我也不會現在無社保、醫保等基本生活保障。如果當時無破壞、無搗亂,我如今安心、快樂的度晚年,又何必一把年紀了還來找政府麻煩?請你們想一想,他們代表單位黨執政者,利用職權,不按黨政策文件辦,損壞黨的形象,同那些日本軍國主義和汪精衛集團又有什么區別?還不是一丘之貉。要我如何來相信共產黨?真是無稽之談。
天理何在,人生何在?
幸福何在,吃住何在?
懷化市文革受害者:宋安
二0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