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必武)在政治局討論林彪叛逃事件時寫過這樣一首詩:
鐵鳥南飛叛未成,
廬山終古顯威靈。
倉皇北竄埋沙磧,
地下應慚漢李陵。
熊向暉在聽到葉劍英轉述時筆錄了這首詩,并注云:“董必武同志作于1971年9月16日晨3時(在政治局討論林彪叛逃時)。葉帥轉告。”但此詩不見于《董必武詩選》,而載于葉劍英的《遠望集》,并冠以《斥林彪》的標題。
毛澤東在接見熊向暉時吟誦了杜牧的詩:“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毛澤東接著又說:三叉戟飛機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
董老對林彪事件的評價是“地下應慚漢李陵”。李陵大破匈奴,居功自傲,刻字勒石曰:“譽滿邊關”。不料因匈奴反突襲被俘投降,武帝諭滿門抄斬。一個“慚”字,董老的批判是比較溫和的。
毛澤東的批判態度大不相同。毛澤東吟誦杜牧的《赤壁》,更有不盡的深意,可謂感概萬端,五味雜陳。林彪自井岡山就跟著毛澤東;毛澤東在井岡山處于低谷時,林彪也是支持毛澤東的。林彪在后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功勛卓著,55年被授予元帥。抗美援朝,毛澤東也是把他作為總司令的第一候選人考慮;“九大”后成為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享有“副統帥”之美譽。
《赤壁》前二句從“折戟”到“認前朝”是以小見大,以古喻今;后二句則是以人說事。整體是暗喻詩人自己的際遇。毛澤東重復了一遍:“折戟沉沙”啊!周瑜、諸葛亮、曹操都是漢末英雄,更是赤壁之戰的風云人物;赤壁一戰可以說是后來“三國鼎立”的關鍵之役。
毛澤東除了吟誦杜牧的詩外,對林彪事件還有一個評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結合二者,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毛澤東沒有用自己的話來評價林彪事件,而是用一首詩和一句成語來評價,這是毛澤東的高明之處;同時,也為我們研究毛澤東的內心世界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天地。
毛澤東由于種種原因不便于直接評價,通過這首詩和成語要表達的內心獨白是:讓后人(歷史)去評論吧!
我認為,對于重大歷史事件、問題、爭論,毛澤東歷來始終是堅持“問而不答”的態度:讓后人(歷史)去評論吧。這在毛澤東的詩詞中俯拾皆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出”;“此行何去?贛江風雪彌漫處”;“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是是一位偉大詩人,這種對重大問題的評價方式完全符合詩人的形象思維的思維規律:更深刻、更耐人尋味,也更具有歷史的辯證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