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和學術探討已經汗牛充棟。當前中國面臨的問題中,我認為如下幾個問題是要好好對待的。第一,解決貧富差距,是中國最緊迫的問題,而不是空喊不分階級立場的“民主、自由”。第二,黨和政府由于腐敗和官僚作風已經讓群眾的“向心力”日益下降,這已經構成我們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關鍵的思想問題。第三,拜金主義、虛無主義、權利主義、色情主義等庸俗、低俗、媚俗的沉渣又已經泛起,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的道德觀、價值觀已經“禮崩樂壞”,甚至公開鄙視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崇高理想。如何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同時又教育好青年人,守住我們的道德、價值、文化、體制和意識形態的高地成為我們的兩難的問題。第四,東歐巨變,蘇聯解體,資本主義浪潮滾滾襲來,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方式之間必有最后對決,這就表現為以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代表的集團與以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代表的集團之間根本對抗,即崛起還是被納入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當中,沒有第三條道路可以選擇。
1 民主自由與共同富裕
馬克思列寧主義告訴我們,無論是民主自由還是人權平等,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普世價值”,在階級社會里,一切都打上了階級的烙印,要么是少數人的民主與自由,要么是多數人的民主與自由,而不可能有全部人的民主與自由。資本主義抽象與空洞的“民主、自由、人權、平等”口號下掩蓋著這樣的事實: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殖民者對被殖民者最殘酷、最隱蔽的剝削與壓迫。民主的內容至少包括了經濟民主和政治民主,前者體現在對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的占有,后者體現在勞動人民對國家事務的參與和管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沒有以公有制為主導的經濟基礎,政治“民主”就是一種雜耍。掌握了絕大多財富資源和制定游戲規則的絕少數精英和資本家操縱輿論媒體、玩弄民意。如果,連一項稍微有利于勞動人民的政策都在議會通不過,何來人民的民主?何來人民的自由?又何來和諧社會呢?所以,有什么樣的經濟民主,就有什么樣的政治民主;所以,民主自由首先不是一個政治范疇,而是一個經濟范疇。“民主僅僅意味著形式上的平等。一旦社會全體成員在占有生產資料方面的平等實現以后,也就是說,一旦勞動平等和工資平等實現以后,在人類面前就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要更進一步,從形式上的平等轉到事實上的平等,即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10】所以,最真實的民主就是經濟的民主,就是公有制!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最大的“普世價值”!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私有制是造成貧富兩極分化的根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無時無刻不在制造貧富差距它們與共同富裕毫不相干。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大會上宣言的:“要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我們堅信,遲早有一天,全人類都要走上這條共同富裕之路。”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寫在我們共產黨旗幟上最鮮明的、最體現階級性的就是“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一方面是我們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我們的生產關系走在了生產力的前邊;另一方面這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物質基礎的要求。我們消滅了私有制,也就是從根本上消滅了剝削制,為我們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社會制度保障。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我們的蛋糕已經做得很大,“‘先富’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今后要加大力度,把共同富裕搞好,實現小平同志遺愿,以圓滿完成改革開放的偉大任務”。【11】這些年來出現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貧富差距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我們的目的背道而馳,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必需解決的當務之急。薄熙來同志說,共同富裕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要實現共同富裕,要構建和諧社會,就要有緊迫感,就要與時間賽跑。
2 干群關系與吏治澄清
我們干社會主義事業的標準可能有千條萬條,但是歸結到底就只有一條:為人民服務。我們價值選擇的標準可能有千種萬種,可是說到底就只有一種: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價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要有廉潔高效的干部隊伍,必須要有血濃于水的干群關系;在和諧社會里,也應該存在著這樣的干部隊伍,也應該存在著這樣的干群關系。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一大作風。我們黨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緊密聯系,走群眾路線,搞群眾運動;我們黨之所以正確、英明、偉大,歸根到底是因為人民群眾正確、英明、偉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戰爭時期,人民群眾支援前線的小車就是人民群眾的選票,那就是我們的“普選”。
1949年3月5日 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所做的報告中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2】毋庸置疑,毛澤東同志主政時期應該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干群關系最和諧、吏治最清明的時代,放眼世界也是極為罕見的。改革開放30年來,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我們在反腐倡廉戰線上取得了不錯成績的同時有的黨政干部經不起糖衣炮彈的誘惑,我們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同時有的地方出現了“官老爺”,騎在人民的頭上了。這兩種現象,與我們改革開放要達到的任務南轅北轍,與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的根本不容;這兩種現象,動搖了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嚴重侵蝕了我們黨的威權和人民對黨的信任,與黨的宗旨完全背離。但是,這些矛盾不是敵我矛盾,我們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一方面要嚴格教育,整風治黨、刷新吏治,另一方面對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依法處決,決不手軟,甚至千里追殺,起到強大的威懾作用。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事是我們黨員干部的應有作風,廉潔是我們黨員干部的底線。鄧小平指出:“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打擊犯罪……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和諧的社會不是一個官僚橫行的社會,和諧的社會不是一個腐敗橫行的社會。
3 道德價值與理想信念
“一個偉大的民族,必有高尚的文化追求。我們不僅要改善群眾的物質生活,還要為他們提供更充實、更健康的精神生活。”【13】社會主義的道德觀體現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的價值觀體現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面對當前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嚴重落后于我們的物質文明建設的情況,面對資產階級腐朽文化已經比較嚴重地滲透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情況,面對我們部分黨員干部已經腐朽變質,甚至入黨從政根本就是為了撈錢、撈權的情況,胡錦濤同志尊尊告誡全黨和全國人民,“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當聽到各種食品安全的時候,當聽到有人把“愛國者”罵成“愛國賊”,“國家不可愛,又何必愛國”時,當有人激情澎湃地談論對共產主義的無比信仰且遭到眾人蔑視甚至敵視時,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怎能不令人擔憂社會主義祖國的前途命運!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
因此,我們要大張旗鼓地、旗幟鮮明地、理直氣壯的提倡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我們要大膽地、深刻地、本質地揭示資本主義的腐朽與糜爛,要大力推崇共產主義的意思形態,要開動輿論媒體討伐、反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進攻”,為全力弘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制造全國性的輿論環境。要利用好網絡媒體這個人民群眾的“喉舌”,他們的客觀性必須是站在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的。我們的頭腦,“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14】,難道可以說既不讓資本主義的東西占領,又不讓社會主義的東西占領嗎?
要生動活潑地講解我們社會主義文化、制度、道德觀、價值觀,改變教育的傳授方式,不能機械的、形式的灌輸,要引導青少年自覺地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從小就要向他們講訴人民領袖真實感人的故事,讓他們如沐春風。研究馬克思主義,是為了信仰馬克思主義,而不是為了反馬克思主義。篩選教育信息,要讓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人樹立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自信,社會主義的道德無比優越感、自信感,對我們制度和體制的無上崇敬,真正做到文化、道德、價值觀的自覺、自信、自強。要樹立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理想,嚴格把握入黨的要求,真正做到從思想上入黨,從思想上建黨。和諧社會,應該是充滿自信的社會,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的革命主義的社會,應該是“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社會,應該是有崇高價值選擇的社會。每一個人都因該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4 韜光養晦與亮劍精神
雖然“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依然暗流涌動,依然充滿了各種形式的斗爭和搏殺,這是一個沒有硝煙戰爭但比硝煙戰爭更為可怕的世界。世界上的公平與正義需要實力的依托。世界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與少數精英階層的斗爭,第三世界國家要擺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控制的斗爭,還有領土主權問題、民族宗教問題、能源安全問題、金融貨幣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兩種制度、兩種生活方式的根本對立的問題,所以必須處理好“韜光養晦”與“亮劍精神”的關系。和平外交需要實力為支撐,更需要使用實力的膽量、氣魄和智慧。對此,中國的意志越堅定,就越能贏得和平的環境和更加廣闊的戰略空間。
第一,經濟全球化掩蓋不住資本主義世界一體的本質。《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15】這一論斷在《資本論》中變得更加詳盡:“隨著這種集中或少數資本家對多數資本家的剝奪⋯⋯各國人民日益被卷入了世界市場網,從而資本主義制度日益具有國際的性質。”【16】今天的全球化證實了馬克思當年無比英明的論斷:第一,隨著蘇東劇變,社會主義力量迅速削弱,資本主義力量急劇上升資本主義迅速席卷全球,在經濟軍事、社會制度和政治體制、道德價值觀、文化意識形態、話語權以及思維方式,包括宗教等領域都莫不如此;第二,資本主義內部不斷“整合”,形成金子塔體系的世界資本集團,國際大資本階級處于頂端,并通過各種方式將整個世界(不分地域、民族、國家、制度、信仰)納入資本主義生產-消費體系當中。由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牢牢掌握著最先進的技術,控制著世界多數物質資源,那么大概而言,整個第三世界國家都處在這個生產-消費體系的最低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始終處在最頂端。第三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果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它們將永遠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附庸。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勞動人民在受到本國資產階級剝削的同時,也能夠從對世界資源的掠奪以及對世界人民的壓迫中分得一杯羹,但并不多。第三世界國家普遍沒有獨立的工業體系,社會民生問題十分尖銳,同時西方有關國家打著“普世價值”、“人權高于主權”的借口,進行“資源戰爭”和“地緣革命”。列寧同志的論斷,“帝國主義就是戰爭”,這是何等正確呀。這里就存在著兩個根本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任何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在第三世界國家與西方有關國家的民族矛盾。 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句話顯得格外令人注目。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生產-消費體系中,全世界的無產者無論主觀上是否意識到了,客觀上已經被綁在了一起,包括小資產階級和中產階層這些“工人貴族”。資本主義全球化程度越高,離爆發資本主義總危機時間也就越近,兩種制度的“大決戰”也就越近。這個世界將會越來越不安寧,世界勞動人民越來越強烈要求改變現狀,最終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社會主義發展方式的可持續和資本主義發展方式的不可持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為什么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已經論述的很清楚了。資本主義發展方式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擴張成性,掠奪式的攫取世界人民資源財富。可是由此造成的結果,例如污染環境,生態災難,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產生的垃圾廢物等等,要第三世界國家承擔,但是舒適安逸的生活他們卻享受不到。這就是全球化的生產-消費方式。這種多數人生產、少數人消費的生產方式,這種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的生產方式能夠可持續嗎?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對資本主義發展方式的根本否定,特別是對歐美這樣的生活方式。資本主義發展方式如果再繼續下去則是全人類的災難,所以必須轉變,但是轉變就必然涉及到諸多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這個轉變的過程一定不會太平。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和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社會政治危機(包括三周以前起源于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并已經波及到歐美各國)已經證明全球化下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也證明了市場化與私有化的資本主義發展方式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如果一個國家承諾“絕不使用武力”,那么還有誰會怕它?還有誰會依靠它?無論中國愿不愿意,已經無法韜光養晦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韜光養晦只是我們實現目的的策略之一;改革開放只是我們的手段,不是我們的目的。如果我們的策略和手段的施展與我們的目的漸行漸遠,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甚至拋棄。和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的良好愿望,弄得不好也可能是我們的一廂情愿。朝鮮戰爭中,美軍能回“三八線”談判,不是請回去的,是打回去的。第一方面,中國尚未收復藏南、南海、釣魚島等領土領海,臺灣尚未統一,我國的海洋資源任人攫取,近年來東海、黃海、南海危機日益嚴峻,我國的主權和核心利益遭人蠶食。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應該先發制人。但是南沙群島、臺灣、釣魚島這樣的地方,因為我國是正義的、受害的,所以后發制人原則不能用于這些地方;什么時候合適就什么時候主動收復,這是被侵略國家的合法權利,是受到聯合國憲章保護的。隨著我國周邊危機加深,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空間變得越來越小了。第二方面,我國和平發展的能源資源面臨嚴重的運輸安全問題。“海上生命線”并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海上沒有航母,路上沒有高鐵,我們的“能源運輸大動脈”時刻面臨著危險。第三方面,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盛滿了財富。一旦保護得不好,會不會引起哄搶?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全世界都極具吸引力,社會主義制度到底是不是比資本主義制度更為優越,這個問題既蘇聯之后再次被正面證明。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動人民選擇自己國家的“社會主義”道路。不要忘記,歷史無數次證明,社會基本制度的變更,不會那么一帆風順。第四方面,中國的和平崛起會顛覆現在的世界利益格局。這不是一個理論探討的問題,而是事實的問題。中國的和平崛起是對世界人民的貢獻,推動世界的進步,但絕不是對世界大資產階級的貢獻,對于那些千方百計要阻止人類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腐朽力量而言,對那些揚言要“終結歷史”的人而言,中國的富強恐怕難以接受。所以,在“和平崛起”的過程中,西方做出任何邪惡的反應,我們都不要感到震驚。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五方面,資本主義越發展,在其內部的矛盾越深刻。資本主義下的經濟危機就像雪球,越滾越大,破壞力越來越強,不能排除有人要“以鄰為壑”,將動亂和戰爭引向別的國家。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從來都是愛好和平的,也是維護和平的中堅力量;如果有人將這種善良的愿望和努力當作了軟弱可欺的表現,那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拳頭將是最有力的回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