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因為子女對父母有天然的依賴,所以這老師的對子女的教誨作用,尤其在非自然科學方面,起著甚至是一半以上的作用,可以這樣說:有一半以上的人選擇職業的動機及方向,選擇戀人的標準,以及對待社會的態度,取決于父母的教誨,他們甚至把這種技術再傳給孫子輩。
其實,國家制度,歷史繼承,社會風氣,家庭環境,甚至個體遺傳都在個人的心理成長中其作用并最終使得個體成為某種人格為主的,某種對社會的看法等等現實的個體。但是有意思的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將子女優秀的一面歸結于自身的教育或者遺傳繼承,同時將不好的一面歸結為國家,社會等泛泛的主體的灰暗。而不承認自己的在形成現實子女中的大于一半以上的功勞,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方面。
智子疑鄰是人的共性。所以我看過一篇文章說:二十歲左右的年青人是最不幸的一代。我就忍不住思考,是誰造就他們的不幸。追根溯源,我相信很很多的人給出的答案是社會,是制度。唯獨沒有審視自己在這種不幸形成中的作用。難道父母沒有助長子女的不幸嗎?
客觀地,國家制度,社會的歷史繼承也許是子女變壞的始作俑者,為人父母在很多的情況下也在善意地,自私而且近視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卻不知不覺地助長了子女變壞的傾向,因為父母是難以脫離國家社會的局限性的,他們是第一任受害者,他們會將自己局限的一面不自覺地傳授給自己的子女。這種例子,舉不甚舉。
毛主席是偉人,肯于支持自己的兒子入朝,毛岸英是萬人敬仰的烈士。林彪自己叛黨出逃,教育自己的兒子腐化叛黨,林立果是粉身碎骨的罪人,人人皆知。認識到社會的局限性,國家的,歷史的局限性,人的局限性,客觀地,實事求是地,有所選擇地教育自己,也就是教育自己的子女,當是每個為人父母的責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