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有感
水滸中的宋江因為其俠義聞名而深得江湖上的好漢敬仰,江湖上人稱“及時雨宋公明”。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因而,不但自己因此而命喪黃泉,同時還毀掉了梁山泊這塊“替天行道”的大旗,葬送了梁山泊108位好漢中三分之二人的性命。
晁蓋,晁天皇。平生仗義疏財,江湖遠近都聞他的名字,梁山水泊這塊“造反根據地”的實際創建者,在梁山泊聚義“替天行道”。晁天皇與宋公明都是打家劫舍、劫富濟貧的好漢。仗義疏財、替天行道這一點他們是相同的。但是他們倆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點就是:最終的目標不同。晁蓋既反貪官污吏,又反皇帝,能推翻大宋皇朝也是他當仁不讓的責任。宋江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他的“替天行道”的“天”是指皇帝,是替皇帝“行道”的,所以當條件成熟時他就要千方百計地“招安”,只想圖個封妻蔭子、報效朝庭。
由于目標不同,自然晁蓋與宋江之間就有會產生矛盾。比如晁蓋說宋江“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但最為關健的是:晁蓋在攻打曾頭市身中毒箭,臨終時對第二把手的宋江囑咐道:“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并且,眾頭領都聽了晁蓋遺囑。當宋江被眾頭領扶上寨主之位座上第一把交椅時,他就立即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了“忠義堂”。雖然與晁蓋是同舉“替天行道”的大旗,但這個“天”不同,所以梁山泊之后的命運就完全不同了。
晁蓋沒有按程序把“第一把交椅”交給宋江,而宋江又得到了“第一把交椅”,之后,宋江為什么只是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了“忠義堂”,而沒有清除晁蓋在梁山泊的影響,也沒有給晁蓋來一個“三七開”的評價,或來一個“歷史決議”的東西呢?
近來讀了一篇《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文章,根據有關資料可以查到:“這是1981年6月13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原則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案)》,并決定提交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1981年6月27日到29日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歷史決議》草案經討論獲得一致通過。”《決議》的核心問題是:一、徹底否定了“文革”。二、徹底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理論。三、對毛澤東進行了評價:“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也就是這部“歷史決議”統領了至今三十多年來的中國共產黨思想,在對社會主義制度,在對毛澤東態度上,若隱若現、若暗若明、彎曲社會主義理論,放縱對毛澤東的污蔑,前后矛盾,迷失了共產主義的方向、束縛了社會主義的思想。直接導致了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否定共產主義理想,致使到了目前社會主義制度瀕臨全面崩潰境地。那么為什么會在毛澤東逝世四年多以后出籠了這部《歷史決議》呢?熟讀了《水滸傳》我們就可以對這個問題有個清晰的認識。
宋江執掌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后,為什么沒有給晁蓋搞個《決議》,而消除晁蓋的影響力呢?這是因為有以下二點特出的原因所至:一、宋江的“招安”思想在他座第二把交椅時沒有表現出來,而且沒有被晁蓋識別出來。二、宋江沒有在晁蓋在世時就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而且沒有因“聚義”、“忠義”的原因與晁蓋發生思想沖突。所以當時晁蓋與宋江共同在梁山泊聚義時,就不存在梁山泊的發展方向問題,也不存在梁山泊“替天行道”存在危機的問題。所以當時晁蓋不需要對宋江的思想進行批斗,也不需要對宋江的“座位”進行“幾起幾落”的安排。當時的和諧共處,并不是說晁蓋仁慈和寬厚,而是因為宋江的“俠義”之心與晁蓋是合拍的。宋江沒有圖謀不軌之心,也不搞陰謀詭計。只是當他座到了這個“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后,才施展了他“招安”的思想,但既使在晁蓋去世后,他在梁山泊的“俠義”本性也沒有變。
現在我們假設晁蓋不但是“俠義疏財”的第一把手,而且具有洞察的觀察力和堅定的“替天行道”思想,那么宋江在梁山泊會有立足之地嗎?同樣,如果宋江心術不正,或者他在梁山當第二把手時就圖謀著如何要“招安”,那么《水滸傳》是不是還會是這個演義呢?那么當宋江幾經周折終于座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時候,他會不會對晁蓋進行報復呢?會不會進行徹底消除晁蓋的影響呢?這樣的問題答案到現在我們應該是心知肚明了!
反過來我們現在再來讀一下,《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這個文件我們會有什么樣的感慨呢!
2011年10月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