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叫“毛澤東思想”好還是“毛澤東主義”好?
關于稱呼“思想”還是稱呼“主義”不僅僅是個對領袖崇敬程度的問題,更本質的關系到對待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態度,對待改革開放性質基本判斷的立場,對待今后領導世界無產階級事業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p>
我的觀點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以及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理論與實踐的迫切需要將毛澤東思想上升為毛澤東主義?! ?/p>
是因為: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這樣龐大的、科學的、嚴密的理論體系。對此稱“主義”,舉世公認。列寧親手締造了蘇聯社會主義國家,他的理論也稱為“主義”,也是舉世公認的。斯大林的理論,是否能稱之為“主義”,這個就是各有說辭了。當第一次提出如何命名毛主席的一系列理論時,由于當時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已經成熟,關于社會主義革命(改造)的理論可以是尚未成型的情況下,稱“思想”除了謙虛以外,更多的是實事求是精神。即便是現在,就是把完全成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改造)理論仍然稱之為“思想”也是科學、客觀和公正的態度?! ?/p>
馬恩兩位人類的導師窮盡畢生的心血就是為了干一件事,進行無產階級革命。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來解釋歷史發展的規律,闡述了共產主義社會的一般特征,顯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是他們論述的關鍵、中心和目的??偨Y起來就是,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原因、必然性和主要方式,換句粗俗的話講即為“無產階級要革命的理論”。列寧的理論之所以可以稱之為“主義”,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通過對帝國主義的深刻本質的分析,指導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翻開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僅此一點,稱為“主義”當之無愧。當然,列寧的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新經濟政策)也是相當恢弘的,偉大的。總的看來,列寧的理論核心在,無產階級如何成功的奪取政權,也可以粗鄙的說成是“無產階級革命成功的理論”。關于斯大林的理論,無論從理論性上講,還是實踐的結果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為,甚至是相對立的看法。我認為,無論是不是有理論的缺陷,是不是有斯大林建設道路的不足,哪怕是錯誤,但有一點不要忘記:第一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打敗了法西斯,在他的指導下社會主義國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繼而建立了社會主義陣營對抗資本主義的進攻。這對蘇聯和人類是何等大的貢獻呀!稱“主義”,又為何不可?總之,斯大林就是要解決是“無產階級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問題。毛主席的理論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前面兩條理論都是實實在在的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的、顛撲不破的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但是只有“繼續革命理論”是沒有任何借鑒的,全憑主席的天才般的戰略智慧、驚人而又科學的預見性、徹底的革命性和無私的人民情懷去探討,去探索實踐。大眾民主,人民民主,人民專政,這是何等宏大的事業!對國家和世界有何等重大的意義!其他不說,但是四大自由,就快創了今后世界革命的形式!如果,官方承認繼續革命理論,必須稱其為“主義”;不承認,只好“思想”了。即便是這樣的思想,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影響絲毫不下于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對世界的影響:看看60、70年代,第一、第二和第三世界的那此起彼伏的革命就知道了?。。 ?/p>
是因為:
繼續革命的理論包括三個方面。(1)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物質生產;(2)如何鞏固無產階級政權,也就是防止修正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各種方式侵略、顛覆;(3)高瞻遠矚、把握世界,領導世界的無產階級運動,掀翻世界資本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進行世界范圍內的戰略決戰。
是因為:
古今中外,對民主的探索無非就是兩條道路:精英民主與大眾民主。我竊以為,精英民主制度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能夠比較好的運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都是昂科魯-撒克遜系統的,都是受到了資產階級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洗禮過的國家。有民主的制度,更有這種意識。但是,反觀整個第三世界,不管什么制度,這種一人一票的普選是不可能運作得好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不僅僅是對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創新、制度探索,還是一場比西方資產階級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偉大、光明十倍、百倍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洗禮!開創了新的革命形式。其實,對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意義,張宏良教授的論述十分精辟。革命有三種:政治制度的,也就是奪取政權問題;經濟制度的革命;文化基因的革命。馬恩列斯對此有所涉及,但是并沒有詳細論述,更沒有實踐過!這是毛主席的何等創舉呀??!
是不是把毛澤東思想上升為毛澤東主義,首先不是理論問題,而是現實問題,是政治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