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私營經濟,我們應具體分析。過去把農民經營土地叫小農經濟,這個叫法是對的,但有許多人說它是私人經濟,一種剝削經濟,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在生產力不發達、交換關系簡單的情況下,小農經濟就其本質是一種個體經濟,也是一種個人所有制經濟,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經濟是與生產力、交換關系低下相適應的。鄧小平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農村改革,其本質是一種公有制改革,其性質是社會主義的,這里的社會主義指的是人民的公平性、公正性,并非指生產力的情況。在早期農村改革下,其根本不可能造成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社會不公,其生產力發展程度、資本應用水平就決定了。因此改革初期贏得了大好形勢,人們普遍解決了吃飯問題。因此那種認為早期土地承包到戶是私有化私有制的說法是站不足的。如果說吃一口飯都是私有化私有制,我看這是萬古不變的私有制,共產主義社會也要這個私有制,這種私有制本質是個人所有制。
許多人認為小農經濟會天天產生資本主義,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論認識。在土地是國家共有的情況下,當時的生產力不可能產生資本主義;如果土地是私有,生產力也不進步,交換關系不發展,這最多只能產生過去的大地主而已。可是時代、條件都變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只是近代工業的事實,即資本積聚時候才可能產生。由此也可知,私營經濟本身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個人或家庭為單位勞作的經濟即個體經濟,也就是前面稱的個人所有制經濟;一是以資本為基礎的私營經濟。前者是生產力分散的情況下產生的,是一種社會需要的經濟,這種經濟既不可能剝削別人,更不可能造成兩極分化,這種經濟在任何一種社會都會大量存在,這無疑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注意:社會主義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公平,這種經濟體現了這種特征,是不是社會主義始終是這種經濟形態,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這本身具有靈活、多樣、有利社會發展,適應生產力分布分散的狀況,但從社會主流看、發展看,這是一種落后的經濟形態,但不是一種馬上就可淘汰的經濟形態,隨生產力、交換關系的提升,這種經濟最終將成為真正的個人所有制。
后一種以資本為基礎的私營經濟,這是改革走向城市的時候發生的,比小農經濟高得多的生產力經濟,這無疑是一種資本主義經濟,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特別是小農經濟大量存在的情況下,這種私營經濟又有存在的必要,但它是一種民族經濟、愛國經濟、具有一定人民性的經濟,至少應限制在這個范圍內,這和生產力的較發達,生產方式的較高,交換關系的較發達相適應的,這種經濟無疑最會走上剝削的道路,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規范,按法律法制規定的方向發展,是當前生產力需要的。這種經濟以私人積聚資本為主,對社會主義負責的經濟。目前的私人經濟向社會集資,從某種意義說,這是社會主義本身不允許的,可允許一定范圍存在,但應有嚴格引導和規范。在生產方式、交換方式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可適時轉化為公有制經濟。這種私營經濟的大量存在無疑會產生投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是不允許投機經濟存在的。
作為公有制經濟,其本身是一種人民經濟,一種集體領導負責、集體監管、有個人負責、多方監管的經濟。這是一個管理的問題,并不涉及經濟的性質。在目前新國家社會主義條件下,這種經濟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之所以談到國家,這是因為當前世界的民族都是以國家性質存在,國家不僅是一種暴力機關,也是一種管理機關,還是一種經濟機關,代表作各民族參與世界市場的交換,是民族經濟交換發展的后盾。世界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實現生產力的發展,許多民族更是以私有制為基礎進行交換生產,這些民族必然以國家的形式調劑財富的分配,實現公平,否則其兩極分化,虛擬經濟的肆意發展就會成為必然。在社會主義經濟范疇內,經濟是對等的發展,即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對等的,不應該存在經濟危機,但由于交換關系的大量存在,縱橫發展,社會主義國家一方面生產力有交換的必要,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本身生產力多數就落后,這必然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不對等和對應的危機,這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必須注意金融監管的根本性原因,人為的失誤除外;這同時也必然導致私營經濟存在國際國內的合適土壤,但這是一種私營經濟,并非是脫離民族、國家的純私有制經濟,這是有區別的。私營經濟離開了公有制經濟的支撐,離開了民族、國家,離開社會主義,這在國際市場上是一刻都不可能生存的。這也決定了私營并非一定是私有制,即或是私有制也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因此私營經濟在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是私有制經濟,但不一定是資本主義經濟。目前有人說我國是實行的國家資本主義,這種提法對嗎?我們先看什么是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是以私有制為基礎,及生產力的實現方式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一種經濟制度,這種制度以國家為調節手段,在自由放任市場與國家市場之間調節,但不動搖私人占有支配生產為基礎的一種政治經濟制度。目前資本主義世界基本都是這種制度,無論是萊茵模式,還是美國模式,均是如此,只不過國家干預多一點還是少一點而已,社會保障的實現方式不一樣,但不影響他們是國家資本主義。我國目前定位為新國家社會主義較合適,這種制度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市場等價交換為基礎的一種經濟政治實現方式。這二者的相同點是均以市場為基礎,但市場的出發點不一樣,資本主義以逐利為目的,社會主義以實現價值交換為目的,后者比前者更公平合理,因此在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追求表現上是明顯不一樣的。其他區別很明顯,這里不再羅嗦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