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忌日與教師節
王二路
2011年9月9日,我由石家莊乘動車急匆匆趕赴北京參加非官方舉辦的紀念毛主席逝世35周年活動。
然而,一路走來耳聞目睹到的竟是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原因是,這一天不僅是中秋節小長假的前一天,也是國家法定的“教師節”的前一天。在這一天里,全國各地的民眾自發地以各種形式舉行紀念毛主席逝世35周年活動,深情地緬懷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而在官方則是歡天喜地、大張旗鼓地迎中秋、歡度教師節……兩種景況、兩種氛圍,使人內心深處深感別扭、困惑,乃至萬般的糾結!幾天來,我也一直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故此,便有了必須寫幾句話的沖動。
時下,一味地強調和諧,其實,多年來形成、積聚的諸多不和諧的現象與事件,追根溯源大多由上邊引發造成的。在毛主席逝世九周年之后的1985年9月10日而頒布施行的教師節,即屬最大的不和諧事件之一。
把中國的教師節規定在毛主席忌日的次日,這等事于情于理都是極不適宜的。既有違于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有悖于中國的民心民意。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違背了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意愿,硬性地出臺一個東西,可以得到暫時的維系,時間久了而引發亂局當是必然的。
假設,毛主席在世之前,中國即有了一個教師節,人們自然就不會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了。偏偏在毛主席逝世多年之后,弄出一個教師節來,又公然與毛主席的忌日連在一起……如此這般,不管是無意、偶然、湊巧,還是有意、故意、惡意,都會引起人們的質疑,也總讓中國的老百姓鬧心。甚至,隨著“毛澤東熱”的快速升溫,必將成為不和諧的焦點之一。
所謂忌日,在我國的民間即指:父母及其他親屬逝世的日子。因為,在這期間禁忌飲酒、作樂等事,故稱。《禮記·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鄭玄注:“忌日,親亡之日。”《后漢書·申屠蟠傳》:“九歲喪父,哀毀過禮……每忌日,輒三日不食。”
看起來,在我國自古以來便對親人的忌日頗為看重。像那漢代的申屠蟠每到其父之忌日竟然連續三天不吃不喝,實在令人感佩!
跟隨毛主席一心鬧革命,奮力求解放,終于得翻身的中國各族人民,對他們來說,毛主席比親人還要親。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中唱到:“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春風最暖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指航程。您的功績比天高,您的恩情似海深……”《東方紅》歌曲中第一段便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對于中國各族人民的最親的親人、最大的恩人、最大的救星、最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來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面上理應受到最高規格的禮遇。我覺的,在他老人家忌日的前三天、后三天,舉國上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降半旗以示深切緬懷之情……也不為過。
可悲的是,多年來每當毛主席的忌日到來,官方不僅沒有一星半點兒的動靜,竟還要緊鑼密鼓地忙活著慶賀教師節!致使中華大地上呈現出的則是“悲喜交加”之怪相。
設立一個中國的教師節,無可厚非,也非常有必要。關鍵的問題是要有全盤考慮和更深刻的政治含義。據當年的資料顯示: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由張承先和方明共同簽發的“關于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報告中并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我以為,上述這個請示報告是極有見地和政治水平的,也是頗動了一番腦筋的。報告中提出的建議抓住了實質性、根本性的問題。試想,在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里,教師肩負著培育未來接班人的偉大使命,以馬克思為偶像,用馬克思的誕辰日為教師們的節日……這是極具政治遠見的。
后來,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中國的教師節,據考證,其理由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開始,即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如此這般,即有本末倒置之嫌疑。
依據中國的實際狀況,建議將中國的教師節修改為:每年的12月25日或27日。這樣,既能與12月26日隆重紀念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誕辰日融為一體,又可以為師生之間辭舊迎新、恭賀新春營造出更好、更濃厚的節日氛圍。從全國的大局考慮也更有利于促進和諧穩定。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