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咋餓省委書記?
1962年中央召開各省情況匯報會的時候。那時還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各省省委書記在毛主席家里輪流向他匯報情況,會議開得很晚,毛主席的管家吳連登問主席要不要給大家做飯,主席說:“一人一碗面條。”吳說:“您怎么這么摳門?人家來開會,您都不讓他們吃飽飯?”主席說:“我就要讓省委書記們嘗嘗,餓肚子是什么滋味!他們整天吃得好極了,哪里知道老百姓都吃不上飯是什么感覺?平時誰敢餓省委書記?今天來我這就要讓他們挨餓!”
看到這,我不由得想起了之前的一些往事。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的一天,毛主席的警衛員馬維從江西探家回到北京,他不但按毛主席的囑咐對家鄉的情況寫了調查報告,還帶回一個又黑又硬的窩頭交給毛主席說:“我們家鄉的農民生活還很苦,他們吃的就是這種窩頭,我講的都是實話。”毛主席接過窩頭看了看,不由得眼圈一下紅了。然后掰開窩頭往嘴里塞了一小塊嚼了幾下,眼淚奪眶而出。他又把窩頭分給工作人員吃,說:“人民當家做主了,我們的農民不應該還吃這樣的窩頭。”
那天夜里,毛主席失眠了。嘴里不斷喃喃自語:“不應該么,不應該么……”。他一邊游走著一邊還自言自語道:“要想個法子,必須想個法子,怎樣才能讓老百姓都吃上白饃呢?”
1959年秋,毛主席到山東、安徽、河南等地視察,看到久旱不雨,莊稼枯萎不收,不禁長嘆:“天災人禍啊!”回到北京,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全國人民都在定量,我也應該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你們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帶這個頭?”大家回答:“愿意!”于是主席宣布:“那好。我們就實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
1960年,是中國最困難的一年,毛主席已經連續7個月不肯吃一口肉。在青黃不接的季節,他20多天不吃一粒糧,常常是馬齒菜便充一餐飯,一盤兒炒菠菜支撐一天。由于吃得太差,嚴重缺乏營養,他得了浮腫病。周恩來一次次來勸:“主席,吃口肉吧。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吃一口吧!”毛澤東主席搖搖頭:“你不是也不吃嘛,大家都不吃。”毛主席后來還說過:“中國不缺我毛澤東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國家的不花錢,部長們、省長們、村長們都可以拿。”
通過上述幾個事例,我們不難理解毛主席為什么要讓省委書記挨餓的心境。因為他的心里裝著的、牽掛的,全是吃不上飯、吃不飽飯、吃不好飯的老百姓,他就是要讓省委書記們嘗嘗肚子挨餓的滋味,進而體察百姓挨餓之苦。毛主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官員這么一個道理,共產黨的干部都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人民的勤務員,人民的公仆,不是什么官老爺,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只要群眾一天沒有過上好日子,我們就不能只顧自己。
毛主席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官員;官員呢,在毛主席的言傳身教下,也自覺地以人民的需要為第一需要,以人民的利益為第一利益,以人民的幸福為第一幸福,以人民的追求為第一追求。這也就不難理解毛主席時代的黨風為什么那么廉潔,民風為什么那么敦厚,人民為什么深切懷念毛主席時代了。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重提延安時期毛主席1.5元招待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的故事。1941年6月,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從新加坡回到中國慰勞抗日將士。國民黨撥巨資隆重接待陳嘉庚,希望他“感恩圖報”,不料卻被陳怒斥道:“此等虛浮乏實,與抗戰艱難時際不甚適耳。”后來陳嘉庚到了延安,毛主席留陳嘉庚吃飯,他用自己種的豆角、西紅柿招待陳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雞湯,整頓飯算下來也就1.5元。毛澤東說:“我沒有錢買雞,這只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送給我的。”陳嘉庚看了看飯菜,想起在重慶,蔣介石花800銀元宴請他,意味深長地對毛澤東說:“得天下者,共產黨也!”一回到新加坡,陳嘉庚就公開發表言論,說共產黨的領袖及一般工作人員,勤儉誠樸,吃苦耐勞。
毛主席作為共產黨的領袖,招待陳嘉庚卻如此簡單,似乎顯得過于清苦,可這正是我們黨的可貴之處,也是我們共產黨人堅持和倡導的艱苦奮斗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真實寫照。陳嘉庚從毛澤東招待他的這頓粗茶淡飯中,看到了共產黨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產黨得人心、得天下的歷史必然。
由此我們進一步看到,毛主席讓省委書記挨餓,似乎顯得很“摳門”,但卻“摳”出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子情懷、永遠“不做李自成”的堅強信念、“井岡山精神”、“延安作風”的傳承和升華、同舟共濟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鏗鏘腳步。
然而,時至今日,在中國大地上,到處刮起了一股鋪天蓋地的公款吃喝歪風。盡管中央三令五申反對大吃大喝,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地方、單位還是變著法子吃:“會議開幕吃,報告結束吃,檢查工作吃,傳達精神吃”,“早吃晚也吃,有客陪著吃,沒客自己吃,有錢大膽吃,沒錢賒著吃”,“山珍海味挑著吃,酒家賓館挨著吃,一天三頓連著吃,張三李四排著吃”,“千兒八百不算吃,三千五千將就吃,一頓萬元算小吃,十萬百萬才好吃。”
為了驗證這所言非虛,我們不妨看看前不久國務院近90個部門曬出的“三公”開支。2010年,光國稅總局的吃喝費用就達到了66587.15萬元。按正常工作日計算,一天吃掉了266萬余元!如果計算全國的公款吃喝費用,不震破你的膽才怪!怪不得有民謠如此諷喻:“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喝得百姓心如灰!”
而老百姓又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境地中呢?看看那生活在“天堂”中的20萬佃農,看看那為孫子酬學費撿破爛而鞠僂著身軀的老太婆,看看那還在學走路卻流著眼淚擔稻草的孩子,看看那滿臉灰土的農民工,看看那因為污染而絕收的絕望農民,看看那因為沒錢而死在手術臺上的病人,看看那迫于生活無著而失足的婦女,看看那死于“車裂”的冤魂,看看那在大雪中蹬著三輪車抱著孩子賣水果的父親,看看那只能等待死亡的“鐵鏈少年”,看看那徘徊于廠房中、路攤邊一群群“流動花朵”的身影,看看那西部農村一個個衣著藍縷、頭發零亂、手上長著凍瘡、臉龐被寒風吹裂、仍渴望讀書的學童……你能想到什么呢?你能說出什么呢?
這邊是“朱門酒肉臭”,那邊是“路有凍死骨”……咳,這怎不叫人罵娘!
如果說當年的陳嘉庚從共產黨人的飯桌看到了民族的希望,那么,在今天這股久遏不止的公款吃喝歪風中,又該敲響怎樣的警鐘?如果說當年的毛主席讓省委書記挨餓折射了共產黨人的民本情懷,那么,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而言,又該喚起怎樣的自醒?
古語有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這難那難,總不比上井崗山難,總不比二萬五千里長征難,總不比八年抗戰難,總不比推翻蔣家王朝難,總不比抗美援朝難,總不比石油會戰難,總不比建造紅旗渠難,總不比三年困難時期難!如果我們的官員都能象毛主席那樣,成天關注著百姓的冷暖疾苦,整日謀劃著百姓的衣食住行,還有什么困難不可以克服?還有什么歪風不可以扭轉?還有什么亂象不可以治理?還有什么奇跡不可以創造?
您或許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轉帖】毛澤東歷史真相專題導讀
【轉帖】毛澤東不死,毛澤東永生!
【原創】毛主席一天給誰回信18封?
【原創】毛主席“斤斤計較”為哪般?
【原創】毛主席把人民比做啥?
【原創】毛主席咋為農民推水車?
【原創】毛主席生命永恒有密碼?
【原創】毛主席要誰別裝“老子”?
【原創】毛主席的魅力與鄧小平的風度
【原創】毛主席讀書與鄧小平打牌
【原創】毛主席的魅力何以天長地久?
【原創】毛主席說誰“擺臭架子”
【轉帖】毛主席一生最看重啥?
【轉帖】毛主席文革中的八大創舉
【轉帖】毛澤東取勝的秘訣
【轉帖】執政黨“護短”是自掘墳墓?
【轉帖】比稅負更痛苦的是濫收費
【轉帖】民政部入戶調查有點懸
【轉帖】中紀委統計上有問題?
【轉帖】鐵道部發行私募債券為哪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