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應選為十八大中央委員、提撥為副市長
逯元華
2011年9月2日 ,胡錦濤總書記等部分中央領導如李長春、劉云山,還有李源朝等,親自觀看了話劇《郭明義》,胡、李等并上臺接見了全部的演職人員,號召向郭明義學習。郭明義是雷鋒精神的傳人。還拍成了電影。其精神的確十分感人,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
其實,在胡錦濤同志觀看話劇《郭明義》以前,學習郭明義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就舉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積極響應胡錦濤總書記號召,深入宣傳郭明義同志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廣泛開展向郭明義同志學習活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努力形成崇尚先進、追求崇高的濃厚氛圍,形成奉獻光榮、助人為樂的濃厚氛圍,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濃厚氛圍,凝聚起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筆者,由于受郭明義事跡的感動,閑來無事,從百度上搜出了郭明義的簡歷:
郭明義, 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學歷。1977年1月參軍,并于1980年6月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部隊評為“學雷鋒標兵”。1982年1月,復員到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工作。先后任礦用大型生產汽車駕駛員、車間團支部書記、礦黨委宣傳部干事、車間統計員兼人事員、礦擴建工程辦公室英文翻譯等。1996年至今,任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入黨30年來,郭明義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業績,他曾先后獲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范、鞍山市特等勞動模范、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是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
從郭的事跡和簡歷來看,事跡太感人了,但感到十分遺撼和不解的是:象他這樣的先進人物,幾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的英模人物,居然不是一個干部,可能連一個科長都不是。最高的職務是“礦黨委宣傳部干事”,雖然給的政治榮譽是很高的,
不知大家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沒有?在我國的近四千萬干部中很少有象郭明義這樣的突出先進人物。當然不是絕對的沒有,如六十年代的縣委書記焦裕祿,九十年代的地委書記孔繁森,還有河南登封縣的公安局長任長霞,后二人還拍成了電影,進行宣傳。倒是干部中腐敗者較多,殺得也不少,就這個七月份的一天就殺掉了杭州市副市長“許三多”,還有蘇州市的一個副市長。
筆者以為,郭明義應選為為中央委員或侯補中央委員,在十八大上。 還有應提拔為副市長,至少應提拔為一個縣級干部。
其理由如下:
一.讓郭明義從政,委以重任,有利于真正體現人民特別是工農是國家的主人翁,讓工農大眾感到自豪和驕傲
要學習毛澤東,依靠群眾,相信群眾,運用創新思維,打破常規,破格提撥一些突出的最基層的英模人物、勞模人物從政,甚至到中央。
一般說來,干部的選擇和任用,盡管說,基本原則是德才兼備,而實際上是才為先,德次之。而現在應反其道而行之。應以德為先,這就是創新思維。腐敗現象的產生和存在,就其個人素質,主要是“德”出了問題,少數的干部被金錢和美女拉下了水,而不是才能。
當年,毛澤東當年,從最基層破格提撥了吳桂賢、李素文、陳永貴、孫玉國等工農兵戰線的突出的勞模人物,代表人物,這些社會最底層勞動者,讓他們坐“直升飛機”上來,委以要職。如:農民勞模陳永貴曾官至副總理,政治局委員。可以說充分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讓底層的工農大眾,揚眉吐氣,充滿了自豪感和驕傲。這也是黨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創新,這就是毛主席,非同于一般革命家、政治家的偉大之處。
我們先看一看陳永貴等三人的基本情況:
第一,陳永貴(1915.2.14-1986.3.26)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出身貧農,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陳永貴接替所在村原書記賈進才出任中國共產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的支部書記,在環境非常惡劣的的大寨村,他帶領農民艱苦創業,從山下用扁擔挑土上山造田,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事跡被中央政府肯定,毛澤東號召全國要“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因此成為全國的榜樣。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他辭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之后在北京東郊農場擔任顧問。后來在北京逝世。按其遺囑,骨灰安放回大寨。
第二,吳桂賢:除了陳永貴,還有工人勞動模范吳桂賢。吳桂賢(女)(1938— ),女。河南鞏縣(今鞏義市)河洛鎮胡坡人。1951年,吳桂賢進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國棉一廠細紗車間當擋車工。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全國紡織先進集體“趙夢桃小組”黨小組組長,連續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68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曾當選為全國紡織系統的勞動模范。“文革”中被樹為“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1968年后曾先后擔任西北國棉一廠革命委員會委員、主任,咸陽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革委會委員、常委。1969年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后任中共陜西省委副書記。1973年中共十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還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5年在全國人大四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仍然當選為中央委員。“文化大革命”結束后,1977年9月申請辭去副總理職務,同年經中共中央批準回到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國棉一廠。
1974年吳桂賢到北京后,周恩來找她談話,她問總理:“讓我來北京有什么任務?”周總理笑吟吟地說:“有大任務啊,讓你當國務院副總理!”吳桂賢大吃一驚:“不行,不行,我干不了!”周總理說:“許多事情并不是人一生下來就會干,我這個總理也是在干中學會的,況且還要經過全國人大的選舉任命呢。”在四屆一次全國人大會議上,經毛主席同意后,經選舉后任命吳桂賢為國務院副總理,那年,她37歲,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副總理,也是最年輕的副總理。
第三,李素文,女,1933年生,河北省樂亭縣人,生于沈陽市。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當地當過兒童團長,團支部書記,高級社副社長。1956年到沈陽市南塔第二副食門市部當營業員,先后當選為沈陽市勞動模范,遼寧省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省財貿系統“五好”職工標兵。
1965年成為全國婦女“三八”紅旗手。次年1月被商業部授予“學習毛主席著作標兵”稱號。1 965年-1966年,北京和全國各地先后舉辦了“李素文學習毛主席著作展覽”,許多報刊發表了介紹李素文事跡及其本人學習毛主席著作體會的文章。1968年5月任沈陽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69年4月當選為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1973年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共青團遼寧省委書記。。1973年8月當選為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月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出席紐約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二十五屆會議,并在會議上發言。1975年1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年6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墨西哥婦女年世界會議,并在大會上發言。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勞模從政,她擔任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青年時代的李素文是一個心靈手巧、作風利落、很有志向的姑娘,21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6年,她投奔愛人從河北農村老家來到沈陽,在沈、陽南塔第二副食門市部賣菜。平凡的工作,竟讓她干得風生水起李素文被評為各級勞動模范,多次見到毛主席。1959年,她出席了全國群英會;1963年,她光榮地出席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那篇以《為革命賣菜》為題的發言,樸實之處見思想,讓人們看到了賣菜之外的東西,看到了為人民服務的可貴精神。這不僅感染了在座的普通聽眾,也深深地感染了中央高層領導,周總理7次帶頭鼓掌。
可見,在毛澤東時代,真正體現了人民特別是工農是國家的主人翁,勞動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讓勞動人民感到十分的自豪和驕傲。只要你為國家和社會、為人民,作出了特別貢獻,都會得到相應回報,也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不僅僅被評為“勞模”,享受很高的政治榮譽,還會委以重任,出任要職,還有可能當上國家領導人。如上面的所說的陳永貴、吳桂賢和李素文,真正體現了勞動者,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翁。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翁可不是一句空話。
然而,1976年毛澤東去世后,他們都“失寵”了因為他們都是靠“直升飛機上來的”。統統的靠了邊站。其直接理由是能力不足,沒有治國之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陳永貴辭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之后在北京東郊農場擔任顧問,后病逝。而吳桂賢于1977年9月申請辭去副總理職務,同年經中共中央批準回到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國棉一廠。還有李素文在粉碎“四人幫”之后,她成了一個“問題人物””她的名字逐漸從報紙上消失了,雖然沒有文件指出李素文犯了什么錯誤,也沒有罷免她人大副委員長的職務,只是通知她回沈陽工作。就這樣,李素文由國家領導人一下子又變成了普通人。陳永貴等著名的勞模人物,雖然沒有象“四人邦”那樣,被送上法庭,但悄然消失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這是一個不幸。其實質是否定了毛澤東的依靠工農大眾的干部路線。
其實,這一點是站不住足的。第一,能力不是先天的,是可以學習的,是可以通過黨組織培養的,是可以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的。而一個人的道德、人品,象雷鋒、郭明義等這類先進模人物,可不是一天或兩天能培養出來的。全國有近四千多萬干部,都有一定的能力。可是全國有幾個象雷鋒、郭明義這樣的人物?第二,就年齡來說,吳桂賢等人年輕,不宜當國家領導人,也說不走。現在選擇干部的一條重要理由:年輕化。天才的軍事家、共和國的元帥,后國家的罪人的林彪,1907年生于湖北黃岡,23歲時當了紅四軍軍長。1937年9月,以八路軍115師長的職務,指揮有名的平型關戰斗時,也只有30歲。
反之,看一看,現在的“兩會”代表,還有“五一”節的表彰的先進人物。可以說現在工農的代表比例大大減少。據一資料統計,1975年四屆人大,代表共二千八百六十四人,工農兵代表占百分之七十二,工人占28.2%,農民占22.9%。1978年五屆人大,代表有三千四百五十六人,工農比例為54%。而到了上一屆的十屆人大,工農兵只占27%,工農比例從五屆的54%降到十屆的19%。
“五一”國際勞動節,我們只要注意觀察一下,其表彰的代表,大都是民營經濟的私營主(就是資本家),所以這個節成了“老板節”了,成了“資本家節”了。我們不禁要問:現在是“誰家的天下”?
實際上這是兩條的不同的干部用人路線,涇渭分明、高下立現。前者,讓工農揚眉吐氣,真正體現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翁。后者,讓我們工農沮喪、抬不起頭來。我們的黨依靠是什么人?黨的性質和階級基礎是什么?從現實來說,黨的依靠對象正在發生變化,這是不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存在和執政的階級基礎是應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然而其地位低下。工人階級以及農民階級中產生的“農民工”,卻在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企業中,淪落為被剝削者,被壓迫者。特別是下崗工人淪落成為社會的最底層,掙扎在生存線上。
正如中華網一作者說:“有人認為,讓一個文盲(其實并非文盲)當副總理,是共產黨的恥辱。但我認為,毛澤東讓一個農民出身的人當副總理,不僅僅是個職務問題,更有他深層的含義:說明共產黨的政權是人民的政權,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是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提拔一個農民,溫暖了十億人民的心,他的政治意義遠遠大于他的實際意義。
二,有利于促進社會風氣的轉變,正氣的樹立。
2011年9月3日又出現了見死不救的不幸事情:武漢某區,一88歲的老人,跌倒面朝地,無人救,隔家卻只有 100米 ,一小時后死亡。就此事,中華網一網民嘆道:“讓共和國的屁民將殘忍的圍觀進行下去!不能扶因為會被誣陷!不能報警因為會被誣陷!唯有.........圍觀!殘忍地圍觀!”。而另一網民則說:“救死扶傷、見義勇為、尊老愛幼,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現在偏偏有人要顛覆這些傳統。當這些傳統消失殆盡,整個社會只剩下見利忘義、道德淪喪、唯利是圖、鮮廉寡恥時,這個民族還有什么希望”?
這類不幸而難以置信的事件,這段時間,更是有多起見諸報端了。人們似乎也習以為常了,見怪不怪了。要怪就怪,早先的南京的彭宇案。因為正是此案,使本來就世風目下的社會,弄得更加沒有人也不敢做好人好事了。蒼天啊!蒼天,我的祖國!為什么現在竟變成這樣!!!
2007年9月3日 ,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從常理分析”,認為如果彭宇是見義勇為做好事,就應該抓住撞倒徐老太太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判決結果,頓時輿論嘩然,引起軒然大波。
其惡劣影響是深遠的,正如:天涯社區的一網民說:“從此不做好事,尤其對老頭老太”還有一個網民說:究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不要道德,胡總書記提倡“八榮八恥”,也是看出道德規范對國家的重要性,法院判決顛覆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底線,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否定,中華民族五千年都沒有出過的一個反面教材,要釘在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記入史冊。”
在許多人看來,彭宇案已經是農夫與蛇的現實版本,已經是道德淪喪的最佳證詞。
眾所周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雖然有些發展,到處是高聳云天的摩天大樓,還有縱橫交錯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等。然而,社會的道德、風氣,實在不敢恭維。因為已滑到了最低谷,做好事,反被罰。南京彭宇案就是一個主要標志,是一個標桿。讓人們難以置信,瞠目結舌。也有人悲嘆道:“中國亂了”。多年前,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的”道德目標要求,結果收效甚微,不了了之。可以說,現在的社會公德、社會風氣,已是世風日下,離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和諧社會”的目標,漸行漸遠。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正面效應和反面效應都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更加呼喚雷鋒,呼喚象郭明義這樣的新時代的雷鋒。這個社會尤其需要樹立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新風尚。
給郭明義“加官進爵”,其正面效應,顯然有利于社會風氣的轉變,有可能達到立竿見影,甚至從根本上扭轉社會風氣,提高人們道德水平的效果。
三,對突出的先進人物才顯得公平、公平,也有利于他們運用權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蔣介石的大紅人、得力干將,國民黨到臺灣后,曾任副總統的陳誠曾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還有有人說,“權、權,命相連。”可以說,不少的男人終身的奮斗的目標就是錢、權和女人。而這三者之中,權又是最重要的,“有權就有一切。”只不過不公開這樣說罷了。
什么叫權力? 社會學認為,權力是指產生某種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潛力;許多心理學家視權力為人們行動和互相作用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的動機;還有人認為,權力就是一種與理解的預測行為特別有聯系的動機。總之,權力的本質就是主體以威脅或懲罰的方式強制影響和制約自己或其他主體價值和資源的能力。
權力的客觀目的在于影響和制約他人的價值來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服務,因此權力是一種客觀的、間接的價值形式,它必然會反映到人的主觀意識之中,這就形成了權威。
通俗地說。“官”就意味著權力。官的本義就是“管理”,體現了社會人際關系中的很重要的一種關系。權力就意味著管理他人,你不管理別人,別人就管你,還有大官管理和支配小官,小官支配、管理百姓。從官、權力的含義、關系來看,的確權力很重要,對人很有誘惑力。
可見的權力對于個人特別是對于一個男人的重要性,是考量一個人特別是男人事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這也是現在官本位意識越來越濃的重要原因。
官本位意識,還在不斷的發展,有愈演愈烈之勢。當然不要官帽的人也有,主動辭職、掛寇而去,但很少。最有名的當數東晉時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官本位意識,是一種封建意識,雖然不正確,應否定,但它卻是現實。我們中國共產黨要求其黨員和干部,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也不能爭權奪利。但現實卻是這樣,古今中外,權力對人都是有很大誘惑力的。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在某種意義上,一個人的職位、權力也體現著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大小。
實際上,只給郭明義很多、很高的政治榮譽,而沒有得到職務上提撥,(郭是干一行,愛一行,業務成績突出,說明他相當的業務能力),這實際上對郭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同時,如果郭有職務、權力,他會運用權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百姓謀更多的利益,其對社會、他人的作用更大。
郭明義這樣的突出的道德類先進人物,國家和社會不僅僅應給他以崇高的政治榮譽,還有應選為十八大中央委員,提撥為副市長,至少應提撥為一個縣級干部,這樣才公平、公正。同時也有利于體現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翁,也有利于郭明義更好地為人民做好事、謀人民利益。
更主要的現實意義是:有利于扭轉現在社會道德風氣的日益下滑,使更多的人向郭明義同志學習,正如,政治局委員劉云山同志所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努力形成崇尚先進、追求崇高的濃厚氛圍,形成奉獻光榮、助人為樂的濃厚氛圍,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濃厚氛圍,凝聚起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2011-9-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