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一次非常成功的社會實踐

李潤東、王慶 · 2011-09-0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次非常成功的社會實踐
                    ——80后下鄉宣傳毛澤東思想宣傳反轉基因活動紀行

    8月23日下午,我們一行六人在組長的帶領下,分乘五輛摩托車,翻山越嶺,來到離縣城四十幾公里外的農村宣傳毛澤東思想,宣傳反轉基因食品。
    那天,氣溫高達41度,地表溫度起碼60多度。本來我們事先聯系了一輛面包車,車主要我們400塊錢,我們說太貴了,他說因為全是山路。我們放棄了面包車。我們六人中,有兩人有摩托車。經過商量,我們決定打摩的(地下摩托載人)去。于是,我們找到摩的司機們,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以80塊錢一輛要了三輛。我們分乘五輛摩托,在摩托上插上宣傳旗幟,有一輛車上司機已經插了國旗,我們就在國旗的帶領下出發了。我坐在國旗車上,后座上是一大捆宣傳資料,有毛澤東思想學習手冊200本,反轉資料150套。第二輛坐著72歲的組長王書記,后座是給大姨媽的禮品;第三輛是殘疾人宮哥,后面坐著他的拐杖和大家的衣物;第四輛是何老師和汪姐夫婦,他們坐著自己的摩托;第五輛是小闕,也是自己的車,后座是我們的宣傳用具。
    路上,我看見車上的旗桿上掛有毛主席像,就說:
    “師傅,你姓啥,為什么掛毛主席像?”我故意問他。
    “我姓周。你們為什么插有毛主席字的紅旗?”司機反問道。
    我說:“周師傅,我們要到上河場去宣傳毛澤東思想,搞反轉基因食品的宣傳活動。我們是毛澤東思想學習小組的成員。”
    他回答:“我們掛毛主席像,是要老人家保佑我們一路平安。”
    “那你們熱愛毛主席嗎?”我說。
    他說:“當然。”又問:“什么是轉基因食品?”
    “一時半會兒講不清。”我說。
    我遞給他一套宣傳資料:“周師傅,你回去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好。你坐好了,我們上山嘍!”他說。
    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場鎮,是我的大姨媽的家。我去年大學畢業后,到了城里一家工廠坐辦公室。我是我們隊員中最小的一個,今年23歲。在大二放寒假的時候,我同母親到市場買菜,認識了正在那里宣傳食品安全、反轉基因食品的李姐。那年我20歲。從此后,我經常聽李姐的宣傳,并同李姐結下了友誼,往后又參加了他們組織的毛澤東思想學習小組。李姐是我們的副組長。
    我的父母都是下崗工人,靠打臨工維持家庭生活。父母單位改制時,聽宣傳說是社會的進步,可以增強工人的責任感和積極性。父母下崗時,我還以為是父母工作不積極,因為,我經常聽到父母對單位老板的不滿和發牢騷。而周圍的輿論宣傳也是說工人吃大鍋飯,沒積極性。上大學后,我才知道他們的艱辛,才理解了他們發牢騷的緣由——工作沒少干,工資卻很少,還要自己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當然,90%以上的下崗工人是承擔不起的,他們只能選擇交養老保險而放棄了醫療保險。一旦生病,上天無地,入地無門。
    李姐給我介紹烏有之鄉,介紹孔慶東,介紹張宏良,介紹南街村……也介紹反面的炎黃春秋,介紹袁騰飛,介紹茅于軾……。我是個細心的人,對于李姐的介紹,我不盲從,而是去一個個了解、比較。我在河北讀大學,很方便地到北京聽過孔慶東老師的演講,也認識了烏有之鄉等左翼網站,并在網上搜集了袁騰飛等極右的言論,兩相對比,發現十幾年里在學校學的一些政治性的東西和現實社會都有偏差。我把這些對比介紹給同學們,把真正的毛主席還原給同學們,把社會主義的復興呈現給同學們。開始,有些同學不理解,我便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原著,在網上觀看《恰同學少年》、《星火》、《長征》等紅色影視。慢慢地,同學們對現實社會都有了初步的認識。我們痛恨漢奸賣國賊、痛恨腐敗、痛恨資改、痛恨“教改”。通過寒暑假的社會實踐和在學校的宣傳,在我周圍聚集了二十多個熱血青年,我們相約畢業后要在各自的家鄉參加和組織毛澤東思想學習小組,教育群眾、喚醒群眾、發動群眾,讓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遍祖國山山水水。
    大姨媽的家,離縣城直線距離只有二十多公里,但被我們當地最高最長的山脈阻隔。如果不走山路,也有公路相通,但要繞道一百多公里。
    摩托車在崎嶇的山道上蹣跚的爬著,我的心在對我母親的家鄉憧憬著。因為大姨媽在電話中說家鄉如何如何涼快,如何如何漂亮……。這是我第三次去大姨媽家,很小的時候去過兩次,讀書后就沒有再去,已經沒有什么記憶。
    一路上,不時有一片片黃橙橙的稻谷從眼前掠去,不時有三兩雙路人好奇的眼睛從我們身上閃過。我們頭頂烈日,腳帶火烤,面對焚風,個個精神十足。
    到了山頂,組長要我們休息一會兒。大家下了車,伸展伸展手腳。放眼向縣城望去,整個城區盡收眼底。縣城海拔200多米,這座山峰海拔400多米。站在頂峰,有上了天的感覺。
    啊,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對!就是這感覺。雖然,用這座小山來比喻夸張了一點。
    摩托車開始下山了,我們的眼睛開始好奇了。哇,眼前出現了一個小平原,平原周圍山清水秀,我們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沒有城里滾滾的熱浪,沒有城區高高的樓房。有的只是漫天的稻谷飄香,滿眼的裊裊炊煙。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啊,多么美妙的壯麗畫面。
    路開始平坦寬敞起來,兩邊都是農民們栽的山竹、大葉桉、柑橘林和野生的芭蕉、菊花。漫山遍野的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樹木叢林像幻燈一樣一幕幕從眼前閃過。
    繞過一個大水庫,我們看到了大姨媽的家,大姨媽正在家門口向我們招手。
    我們下了車,正準備付錢,師傅們說:“別忙,我們商量一下再說。”
    我們一頭霧水,怎么,他們要反水,想要更多的錢,正在猜疑。周師傅說:“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不收你們的錢,免費。”
    “不行,哪能白坐你們的車。”汪姐說,平時汪姐是不怎么說話的。
    汪姐51歲,我們該叫她汪姨才對,她不干,非要我們叫她汪姐。
    “況且,天氣這么熱,又是山路。”汪姐覺得師傅們也不容易。
    另一位師傅說:“各位,是這樣的。剛才,周二娃,哦,就是周師傅給我們說,你們不是去避暑的,是去搞宣傳的,天氣這樣熱,你們不容易。我看那三位(指著王書記和何老師夫婦)起碼六七十歲了,還有那位殘疾人,我們很感動。”其實,何老師才53歲。
    周師傅接過話頭:“星期六,有四個年輕人要去上河場避暑,要了兩輛摩托。我們說按人頭算,每人50塊,一共200塊。結果,到了上河場,他們只給我們100塊。還說上個月,他們同事來就是50塊錢一輛摩托。我說:頭個月氣溫才三十幾度,這兩天四十多度,當然要多點錢。你看,有幾個人出來拉客的。況且,現在還是農忙季節。他們說,氣溫高,一人多給你們十塊錢,拿去買水喝。我們爭來爭去,結果只給了我們140塊錢。所以,開頭我們要了你們80塊錢一輛車。”
    “就這樣,你們回來時,再給我們打電話。”另一位師傅遞給汪姐一張紙條,上面有他們的電話號碼。說著,他們就上了摩托車。小闕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周師傅的車把:“要不得。”周師傅把兩腳放在地上同我們讓來讓去,最后,只要了我們40塊零錢,硬是退給了我們200塊錢。
    我們又拿了一些宣傳資料給他們,揮揮手,告別了他們。
    六點過,我們到了大姨媽家。大姨媽家是一個長方形院子,周圍栽滿了竹子和柑橘。院子由八間正屋和四間偏房組成。這里曾經住著許多人,有我的外公外婆兩個大舅和三個姨媽我母親以及一個小舅。二姨媽三姨媽出嫁后,外公外婆也離開了人世,兩個大舅,一個還沒有成家就死了,另一個參軍外出工作了。我母親出嫁后,這里就剩下了大姨媽和小舅兩家。
    寬敞的院子,顯得有些空寂。因為,小舅和舅媽以及表哥表嫂們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六十歲的大姨媽和六十一歲的倒插門姨父以及小舅的兩個孩子、大姨媽的五個孫兒孫女在家。九個人住八間大瓦房,對城里人來說真是太奢侈了。聽說我要去,二姨媽三姨媽也都到了大姨媽家來看我。
    來到大姨媽家里,何老師問大姨媽:“家里除了你們二老七小,現在正是農忙季節,誰給你們收割稻谷啊。”話音剛落,院門口就熱鬧了起來。原來,姨媽的三對兒子兒媳和小舅夫婦回來了,他們剛打完稻谷,四個男人每人還挑著一大擔稻谷呢。
    我給他們一一作了介紹,并向幾位表哥表嫂和小舅舅媽說明了我們的來意,他們表示歡迎,大家就算認識了。我的三個表哥表嫂和小舅舅媽分別在重慶、福建、廣東、北京打工,他們也是這兩天才相約回家收割稻谷的。
    這時,姨媽已經把晚飯做好了。我們二十三個人圍坐在兩張大圓桌上,吃著剛從地里采摘的蔬菜和大塊的臘肉以及姨媽做的拿手豆花。那清香的蔬菜、地道的臘肉、細嫩的豆花,回味悠長。
    飯后,我們在院子的天井里,在兩棵大桂花樹下,擺起了龍門陣。這個季節,桂花還沒有開。這時,一陣輕風吹來,沁人心脾。
    大姨媽問:“王書記,聽侄子王慶(我)說,你們有三十多人,怎么才來了六個人。”
    “我們有三十二個人,分成了六個組,我們是其中一組。星期天,一個組已經搞了宣傳。另四個組后幾天陸續出去趕場(趕集),搞宣傳。明天,我們趕上河場。上河場熱鬧不?”組長說。
    “熱鬧,熱鬧。”大姨媽說。
    王書記問“大姨媽,上河場離這里有多遠,有幾戶人家。”
    “不遠,走十幾分鐘就到了。大概有一百多戶吧。”舅媽插話說:“我們附近一二十里的人家都到這里趕場,非常熱鬧。”又問:“宮哥,你腳不方便,還大老遠跑這里參加宣傳。你就在城里搞,不就行了嗎。”
    宮哥說:“聽王慶說這里相當舒服,我想看一看你們這里的世外桃源,聞一聞沒有污染的空氣,當旅游呢。”
    “我們這里那有城里好,城里有公園、有高樓大廈,出門坐汽車、上樓有電梯,我們好羨慕喲。”大表嫂接過話去就是一長串。
    “大表嫂,我問一下,你們在重慶工作怎么樣?怎么不把娃兒帶去上學?”何老師問。
    “重慶現在非常可以(好),到處是樹子(樹木),綠油油一片一片的;到處是公園,都是免費的,隨便耍。廠里還可以,老板對人也實在。我們兩口子準備下學期把娃兒弄到那里去讀書,那里的條件要比我們這里安逸的多。”大表嫂又是一長串。
    何老師又問:“聽說可以申請公租房。”
    “我們都申請了,還沒有抽到簽,還在排隊。”大表哥搶先說。
    大表嫂說:“薄書記真會搞,我們都不想回來了……”大姨媽打斷大表嫂的話:“啰嗦!”
    大姨媽真的怕大表哥他們不回來了。
    “王書記,你原來在那里工作?”大姨媽接著問。
    “我工作了幾個單位……”王書記話還沒有說完,小闕搶著說:“王書記1957年參軍,1985年百萬大裁軍退伍,當了28年兵,然后,轉業到一家軍工企業當干部。他父親是老八路……。”
    王書記的父親,是1938年告別妻子參加八路軍的,當年19歲,1942年在八路軍115師梁興初手下當排長,山西人。到1949年解放時,30歲,當了營長,1950年10月在志愿軍里當副團長,1952年2月犧牲在朝鮮,時年33歲。那年王書記13歲。1957年,18歲的王書記參軍,1959年當排長。由于政治過硬,業務拔尖,又是烈士后代,被保送軍大讀書深造。畢業后,分到13軍當連長。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任團長,榮立集體二等功。由于在戰斗中負傷,1980年轉到野戰軍醫院任副政委。1985年百萬大裁軍,轉業到西南軍工企業任黨委副書記至退休。
    小闕接著說:“王書記退休后,堅持每天到公園鍛煉,久而久之,結識了經常在那里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李姐他們幾個人。王書記在了解李姐他們后,也對現在社會的亂象表示擔憂。王書記覺得,應該把大家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集體,開展更多更廣泛的宣傳活動。于是,2006年9月9日,紀念毛主席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我們的毛澤東思想學習小組成立了。”
    王書記接著說:“開始時,我們只有9個人。到今年4月,我們已經發展到32個成員。現在還有3個大學生要求參加。這32人中,有下崗工人9人,失地農民6人,退伍軍人5人,教師3人,公務員2人,大學畢業生3人,退休干部4人,其中,黨員17人。我們設想,隨著紀念毛主席逝世三十五周年活動高潮的到來,到年底,我們要發展到五十個成員。”
    這時,汪姐突然想起,說:“哎呀,只顧聽你們說話,瓜子花生都忘了拿出來大家吃。”
    于是,她把那一大包禮品拿出來,把瓜子花生放到桌上,又把7個書包發給7個小字輩,剩下的一大包遞給大姨媽。大姨媽推辭,堅持不要。
    三姨媽開腔了:“大姐,城里人都是這樣客氣的,你不要,相反覺得你……。”還沒你出來,二姨媽搶著說:“大姐,拿著,別讓人家覺得見外。”
    我幫大姨媽接過禮品,放到里屋去了。
    王書記接著問三表哥:“你們兩夫婦的情況如何,說說。”
    三表哥說:“幾年前我們三兄弟都在重慶打工,因為工頭拖欠工資,我和二哥兩家就到南方去了。”
    “那大表哥怎么沒走呢?”王書記又問。
    三表嫂接過話說:“工頭欠了大哥他們一萬多塊錢,而我們后去,只欠了我們和二哥他們四五千。我們就走了,留下大哥他們繼續要錢(討薪)。現在看,陰差陽錯,他們還整對了。”
    二表嫂也說話了:“明年我們兩家人準備都到重慶去,離家又近,工錢又可以(公平)。那時,我們三妯娌又團聚了。”
    宮哥問:“小舅有何打算呢。”
    小舅說:“看一看,過一陣子再說。另外,北京的工錢比福建廣東要付的及時一些。”
    王書記又問:“大姨媽,你們每家一般一年能打多少糧食。”
    大姨媽說:“王書記,別老姨媽姨媽的叫,我的歲數比你小呢,多不好意思。”王書記笑笑。大姨媽接著說:“每家打多少糧食沒算過。我們幾家的地有多有少,反正五家人能打六七千斤谷子。”
    “能打多少米呢?”王書記又問。
    “有五千斤左右吧。”大姨媽答到。“夠吃了。”大姨媽自言自語。
    大表嫂說:“夠吃?我們要是全部都在家里吃飯,你看夠不夠。別說還有收成不好的時候。”
    王書記計算著:“五千除以十二,每月四百斤左右,你們五家十七口人,平均二十五斤左右,應該夠了啊。”
    大表嫂說:“我們八個壯勞力,每天每人起碼一斤半,一個月要四十五斤,八個人要三百六十斤,剩下的他們夠吃不。”
    大姨媽說:“基本夠了。農閑時可以少吃點。”
    王書記說:“那現在可以剩很多哦。”
    大姨媽說:“剩的都喂牲口了。我喂了四頭豬,十幾只雞,八九個鴨子,一會兒大家去看看。”
    “好!”我們齊聲說。
    于是,大家起身,向豬圈走去。剛走出院子,突然停電了,頓時烏黑一片。
    “玉龍,快拿手電來。”大表哥大聲叫他的兒子。
    “玉龍?這名字起的好啊。哪個給起的。”何老師問。
    大表哥說:“亂起的,字輩是玉,取個龍字,感覺好聽就是了。”
    小舅說:“有出處的: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毛主席寫的《念奴嬌.昆侖》。”
    何老師問:“小舅,能背誦嗎?”
    “能。”于是背起來: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好!你在那里學的。小舅,太漂亮了。”何老師大聲稱贊。
    “不好意思,何老師,叫我小何就行,我也姓何。”小舅緋紅了臉,好在天黑,大家沒看見。又說:“上學時學的。我喜歡文學。”
    小舅媽插話:“人家是高中生。”有點不屑一顧的樣子。
    “怎么沒上大學?”何老師問。
    “差幾分,沒考上。”小舅媽幫他答道。
    小舅說:“我跟他們說,‘玉龍’起的好,他們還不信。”
    何老師說:“相當好!很有紀念意義。你們無意間起了一個非常好的名字。”
    這時,玉龍把手電拿了過來,向豬圈照去。大家果然看見有四頭豬睡在那里。
    宮哥問小舅:“小舅,你們這里經常停電嗎?”
    小舅說:“我少有在家,不清楚。不過,每年夏收季節,我們回家收稻子,都經常停電。聽大家說,因為城里缺電,所以就關我們農村的電,保城里用電。”
    “哎……”宮哥嘆口氣。
    “今天就這樣了,王書記,水熱好了,你們洗洗,明天再說。”二表嫂說。原來,二表嫂已經把我們的床鋪整理好了。
    大表哥叫玉龍:“玉龍,把油燈給何老師他們點起,把電扇拿來,等來電了好扇。”
    “哎!”玉龍乖巧的答到。
    王書記說:“不用電扇,這里好涼爽喲。下半夜可能還要搭被單的。”
    大表哥說:“是的,下半夜很涼快的。”
    王書記說:“好的,謝謝你們!明天再見!”
    于是,大家散去。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大姨媽就叫我起床,說:“王慶,叫王書記他們起來了,洗洗臉,吃飯了。”
    “嗯。”我揉揉眼,答道。
    大家起床,漱洗后,吃飯。
    王書記安排:“大家把資料、用具清理好,吃完飯馬上出發。”
    我說:“不用了,宮哥和小闕已經準備好了。”宮哥平時就很細心。
    小舅幫我們背起資料,要同我們一起參加宣傳。不知幾時,玉龍也跟在我們后面一起來了。
    小闕問:“玉龍,讀幾年級了。”
    “初三。下期讀高中。”玉龍說。
    “成績怎么樣,高中考上沒有。”小闕問。
    “一般。考上了。”玉龍答。
    “為什么成績一般?”小闕問。
    “因為沒有爸爸媽媽監督和指導,我們又不自覺,偶爾也到公社打游戲,還幫爺爺奶奶干活。”他說的公社,就是上河場。當時是人民公社的所在地。
    “誰給你們錢打游戲。”小闕問。
    玉龍說:“向外婆要。”
    小闕問:“爺爺奶奶呢。”
    “他們不給,我到外婆那里去要。但是,經常都要不到,就在同學旁邊看他們打。”
    “不要去了。有空看看書,溫習溫習課文,多幫爺爺奶奶干點活。今后,我常來給你補習課文,行不行。”小闕說。
    “不知道我和妹妹可不可以去重慶讀書。”玉龍答非所問。
    “你妹妹應該可以,你恐怕有困難,好像去那里讀高中是要交很多選校費的。”小闕說。
    玉龍說:“如果去不成,那希望闕叔叔經常來,我有問題也好問問。”
    “對,要求上進。毛主席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這個意思。你幫爺爺奶奶干活是對的,這就是社會實踐啊。”小闕說。“我和王慶會經常來的。還有,今后不要叫我叔叔了,我們年紀差不了多少,就叫我哥吧。”
    “好的,這樣更沒有距離感。”玉龍高興的說。
    說話間,已經到了場口。
    “王慶,到這里來。”我一眼望去,大表哥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旁邊還站了兩人。我們趕忙過去。
    “我占的地盤,還在玉龍的同學李浩他們家借了桌子。”難怪大表哥一大早出門,已經幫我們選好了位置。“這是李浩的叔叔,這是我的工友曾叔叔,他們都在重慶打工。”大表哥給我介紹了兩位,我也給兩位叔叔介紹了大家。
    “吃飯了沒有,大哥。”我問。
    “沒有,一會兒散場了再吃。快,把東西擺起。”大表哥急急地說。
    我們趕忙把資料擺在桌上,掛起宣傳圖片,插好旗幟,宣傳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有三人過來看宣傳圖片。我們向他們介紹轉基因技術、轉基因食品,他們茫然,轉身就走了。
    “怎么沒有人到我們這里來。”汪姐著急地說。
    曾叔叔說:“一會兒人就多了,現在他們要把自己的農產品賣了,換成錢;再買東西、看熱鬧。我們三人有很多熟人,我們幫你們宣傳。”
    “你們知道轉基因嗎?”王書記問。
    “知道,我以前在廣州深圳打工,看見有好多人宣傳反轉基因食品,去年到重慶也偶爾看見過,我家里還有資料呢。”曾叔叔說。
    “哦,了不起,對轉基因也感興趣,別輕看了年輕的農民工。”王書記感嘆到。
    不多會兒,有人開始過來,我們不厭其煩的給農民朋友講解。曾哥他們幾個也很賣力。
    “我們這里有轉基因糧食嗎?曾老弟。”一個農民大哥問曾叔叔。
    “應該有,比如,包谷(玉米)就不能留種,還有豆子(大豆),這些你們都是知道的。是不是轉基因種子呢,我們聽王慶他們介紹。”曾叔叔說。
    我說:“下面我們請何老師給我們具體介紹轉基因的來龍去脈。”
    何老師指著一張宣傳畫說:“這是蔣高明教授的文章《咄咄怪事:美國人花中國人的錢打敗中國大豆產業》中的一部分,蔣高明1985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生物系,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城市組委員、中國生態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植物學會常務理事、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多倫恢復生態學試驗示范定位研究站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1991-1992和1995-1996分別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恢復生態學與全球變化生態學合作研究。他在文章中說: 2009年11月27日,在批準了轉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種植后,農業部批準成立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準主糧可進行轉基因種植的國家。有媒體馬上評論說,這意味著轉基因小麥和水稻將很快作為中國十三億人民的主糧,我國將成為首個將轉基因食品作為國民主糧的國家。轉基因農作物商業化種植的最大危害在于:中國沒有自己的轉基因種子的專利!這將會造成中國在自主糧食安全問題上任人宰割的危機。 我們這個擔憂在大豆、油菜身上,不幸被言中了。而中國玉米、水稻正面臨危機。中國一年的大豆產量只有1500萬多噸,可1月份進口的大豆竟占國產大豆年產量的36.7%.。用國外的轉基因大豆來擠壓國內最優質的黑龍江大豆是為什么?然而,中國的轉基因科學家聲稱轉基因食品不存在任何問題,“蟲子不能吃,人可以放心吃”,他們站在誰的立場上呢?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會對我們出口的食品中含轉基因成分,會毫不客氣地退回的。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油菜籽對中國農民的打壓,將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同時也給我國人民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美國人的轉基因大豆、玉米不是給人吃的,而是做飼料或工業原料。俄羅斯生物學家伊麗娜.葉爾馬科娃的2005年的實驗已經表明“轉基因產品“會將人類逼向絕境”,那么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對目前進口轉基因大豆、油菜籽等農產品及其種子的情況進行清理?文章最后說,中國的糧食安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說:轉基因不是雜交,兩者混淆不得。將轉基因理解成雜交,是將復雜而嚴肅的科學問題簡單化了。”
    接著,王書記又簡單介紹了顧秀林、陳一文、宮哥介紹了鄭風田、我又介紹了呂永巖等專家、教授、學者的文章,曾叔叔把蘇鐵山等人發起成立北京轉基因問題關注團的情況介紹給了大家,并且說他在關注團里也簽了名。小闕向大家推薦了視頻:轉基因的前世今生。
    何老師接著說:“出現這些問題,都是有些壞專家、壞領導背離了毛澤東思想。毛主席時代搞水利建設,搞雜交水稻,提出農業八字方針,農業學大寨,都是為了解決全國老百姓的吃飯問題。現在壞蛋們把水利設施給破壞了,把土地給轉賣了,糧食不夠吃了,他們就搞轉基因糧食來補充。但是,官員們不吃,他們有特供食品,還有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都無一例外的圍堵轉基因食品,因為,歐盟、日本、俄羅斯等都不允許轉基因食品上市。殊不知,轉基因是美國對付我們的一個大陰謀,美國要想滅絕我們中華民族!我們大家答不答應?”
    “不答應……!”大家齊聲回答。
    有一個農民大伯說:“要是能看到電視宣傳就好了。”
    “下次我們把《視頻:轉基因的前世今生》壓縮成vcd拿來給你們播放,就更直觀了。”王書記說。
    小闕接著說:“我們翻刻幾十張光盤,免費發給你們看。”
    “好……。”農友們熱烈鼓掌。
    人越來越多,里三層外三層,你一言我一語,很是熱烈也很嘈雜。
    這時,王書記站在板凳上說:“大家靜一靜,聽我說。”于是大家靜了下來。“我們帶了一些宣傳資料,有《毛澤東思想學習手冊》和有關轉基因的材料兩本,現在發給大家,希望你們向鄰居、向親朋好友宣傳: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我們,讓轉基因遠離我們、遠離我們的子孫后代。”
    我們把資料一一發給農友們,農友們爭相索要,轉眼間180多本《毛澤東思想學習手冊》和140多本反轉基因資料就發完了。這時候太陽已經當頭了,大家才感到滿身是汗。幸虧細心的大表哥選了一棵大樹當傘,不然非熱倒兩個。
    趕場的人們漸漸散去了,我們收拾好用具,把留下的幾本《毛澤東思想宣傳手冊》和反轉資料送給了大表哥、曾叔叔和李叔叔他們三人,玉龍也要了一套。李叔叔要留我們吃午飯,大表哥說家里都準備好午飯了,要曾叔叔和李叔叔同我們一起回去,玉龍也邀請他們二人同去,他們愉快的答應了。
    回到家里,大姨媽他們把飯菜都做好了,看見我們回來,就叫玉龍:“玉龍給王書記他們打幾盆水來,洗洗臉,吃飯了。”
    玉龍打來了好幾盆水,我們洗過臉,準備吃飯。這時,汪姐開口問:“玉龍,這水怎么這樣清澈涼快喲?昨晚天黑,我還沒有注意。”
    玉龍答道:“這是從后面山里流出來的。原來這股山泉很大,現在只能勉強夠人吃。”
    小舅解釋道:“我們這個小平原,其實是一個盆地的底,四周是山,原來滿山是各種樹木,現在被砍了很多了。這里海拔200多米,跟縣城差不多,四周的山海拔都在400多米以上,所以山上的水都流了下來。聽大人們說,農業學大寨的時候,修了水庫,我的記憶里,水庫沒干過。但是,今年水庫里的水位下降了很多,離水庫遠一點的水田都干了,那些農田基本無收成。”
    王書記問:“為什么往年不是這樣呢?”
    小舅說:“這二三十年來,水庫都是吃老本,老天又不抽威(下雨),山上的樹又少了。水庫承包給私人后,基本沒有像樣的檢修過。本來水庫是我們大家艱苦奮斗修起來的,現在農民要放水澆地,還得出錢,哎,那里的道理。”
    “那個承包人,政府每年都撥二三十萬給他修水庫,他那里肯修,請幾個人來做做樣子,敷衍一下了事。”大姨媽搶著說。
    小舅接著說:“有人說那個人也沒有得那么多錢,還有上面層層克扣,還要交承包費,所以就收農民的錢來抵。”
    王書記說:“你們的水人吃都不夠,還給我們洗臉,要不得。那昨晚和今早都是用的泉水了?太浪費了。”
    大姨媽說:“我們平時放在水缸里存起的,客人來了,總不能用田里的渾水給人家洗臉啊。”
    小闕說:“那你們平時呢?就用渾水洗臉洗腳?”
    大姨媽說:“是啊。把水從水庫里挑回來,諍一諍(沉淀一下)就用。”
    何老師接著問:“那今年的收成怎樣。”
    大姨媽說:“跟去年比,可能要少收三成左右。因為我們的田多數都在水庫附近,出一點錢,放一些水來救急。那些遠一點的人家就慘了,等水流到自家田里都干了,那個還敢出錢買水。”
    曾叔叔說:“我們家就有兩塊田全干了,沒有收成。”
    李叔叔也說:“我們家也有。”
    “哎!”王書記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到:“農民太苦了。”又望著小舅,問:“小舅多大了,還知道農業學大寨。”
    我說:“王書記,小舅比我媽小十歲,我媽49歲,他39歲。”
    小舅說:“本來沒有我的,由于二舅死去,大舅又當兵去了,家里沒有男勞力,父親想要一個男孩,于是,在我媽42歲的時候,1972年生了我。如果母親還在的話都81歲了。”
    這時,大姨媽過來說:“王書記,別擺(說)了,吃了飯再擺。”
    這是一頓豐盛的午餐,有酒有肉。白斬雞、魔芋燒鴨、鹵雞翅雞腳鴨翅鴨腳、紅燒肉、回鍋排骨、清蒸河魚、炒肉絲、炒雞丁、臘豬耳、山菇燉雞湯,還有幾個小菜,地道的川味,非常可口。特別是涼拌馬齒莧,蒜香微辣,酸甜可口,城里人恐怕是不容易吃到的。還有,大熱的天在農家是少不了啤酒的。
    “可口不?”大姨媽望著我們問。
    “好吃得很!”我們答道。
    “這些雞鴨魚肉米飯,絕對沒有轉基因,絕對沒有喂飼料,都是綠色食品,大家放心。”小舅說。
    “都是喂來自己吃的,放心。”大姨媽也說。
    酒足飯飽后,大家來到院子的樹蔭下納涼。
    王書記說:“大家坐下,談談今天大家的感受。那個先說。”
    何老師第一個發言,講了對留守兒童的看法和怎樣幫助他們的問題。小闕和宮哥都對農村和農民問題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我對植樹造林和環保問題對農村的影響講了自己的感受。小舅對農村水利問題也講了自己的看法。曾叔叔說偏遠農村也應該重視轉基因的問題。玉龍說他有幸認識了這么多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的老師們,并感謝大家的言傳身教。最后,王書記作了總結發言。他說:“首先,對今天大表哥、小舅、小曾、小李、玉龍參加我們的宣傳活動表示感謝,你們的參與對活動的結果和影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的活動非常成功,是今后活動的起點。其次,還要對姨媽姨父舅媽們以及玉龍等小輩們對我們的熱情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的活動,使我們了解了社情民意,知道了農友們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感情沒有變,共產黨毛主席在農友們心中的地位是一小撮資改派的污蔑造謠所不能動搖的。今天的活動,達到了宣傳毛主席、啟發農友、團結農友、學習農友的預期目的。從中我們還從側面了解了重慶、北京以及南部省份的農民工的現狀,他們大多數是向往重慶的,也希望重慶經驗在全國推廣。對毛主席時代的水利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我們感到惋惜,更感到憤恨。毛主席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言猶在耳,對那些不顧農民生死的破壞水利設施的行為,我們要大加揭露,從而幫助政府更加注重實際,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還有留守兒童問題,更是迫在眉睫,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希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應該是一個國家的戰略問題。我們應該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投入,減少對城市“精英”的支出,鼓勵更多的青年教師到農村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其他的諸如轉基因問題、環保問題等,大家都有闡述,我就不再重復。再一次感謝大家的參與和幫助。”
    大表哥說:“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就要走了,我們決定付大姨媽300元錢伙食費,大姨媽堅持不要。王書記說:“重慶干部下鄉,每天都要付伙食費的,300元不多,是我們的心意。”大姨媽堅決不收。這時,曾叔叔說:“你們不是要打摩的回去嗎,不用了,我們有摩托車,我和小李送你們,錢就留給大姐他們。”大姨媽勉強收了錢。
    我們決定坐曾叔叔他們的摩托回去。
    汪姐提醒說:“還是跟來時的周師傅打個電話,免得他們等我們。”
    我們同姨媽姨父他們一一握手告別。
    我們上了摩托車,到了水庫看見大姨媽還在向我們揮手,玉龍還跟著我們邊跑邊招手。頓時,一股熱流涌向全身,我滿眼熱淚,不住的招手。王書記他們也擦拭著眼睛,不停地揮手。
    再見了,大姨媽。
    再見了,鄉親們。
    再見了,上河場。

    (2011.8.31.于縣城)
   
    聲明:本文可以轉載,不收費,但轉載必須注明作者和出處。否則,將追究責任。(前一段時間在其他網站看到本人文章被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在线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 | 亚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 | 午夜两性免费福利小视频 | 性爱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