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民主的雛形時代--------希臘的奴隸制民主時期,雅典也是作為一個重要的商業城市出現的。那里的手工業者,商人和海運商成為這種政治形式的主要支持者,而城邦中農業地區的地主則是寡頭統治的贊同者成為民主政治的主要反對者。從民主的伊始我們就不難看出經濟結構的差異是導致政治形式選擇的最為關鍵的主導因素。
一般認為民主是基督教文明的產物,是注重人人平等觀念的結果。然而基督教能夠影響公元前六世紀的人類文明的活動嗎?這種罔顧歷史現實的無知論調,真正反映的是現今人們對于西方民主崇拜的弱智心態。
【313年,君士坦丁和李錫尼兩皇帝在米蘭會晤,才正式地確立了基督教作為羅馬帝國的宗教之一的地位。在381---392年之間,狄奧多西禁止異教宗教儀式,神廟被拆毀或改成教堂。393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被取消,羅馬帝國始變成基督教帝國】------------歐洲史《基督教的歐洲》
商品經濟推動了民主的發展,也可以說它是民主的基石。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商品實現人生的目的。而商品的相互依存與和諧并進則成為民主思維的搖籃。商品的推陳出新又是促進商品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動力又推動了實驗科學的誕生與進步。于是教育作為世人推崇的事業,自然科學體系的逐步確立直至工業革命的興起就成為順理成章的必然。資本主義的出現就絕非是歷史的偶然,它是商品運動在它的進程中的必要的環節和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民主思想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的社會經濟環境壯大并日臻成熟的,但是它并不完善。我們只能說現行的民主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民主,它的內容還相當匱乏。就哲學的角度來看,它只是外在的,還沒有達到實質。
民主是需要力量的。這個力量不是獨一無二的,它的權力不是來自一個中介而是若干中介的平衡。土地經濟之所以出現專制正是出于一個中介的壟斷。這種土地的所有權是零和的。商品經濟則不然,它的商業文明則正是若干中介共同支撐商業繁榮的保障。
資本一直以來都是商業文明的專制者。它的獨裁方式只不過不是現實權威而是通過理念的權威實現的。所以土地經濟的集權與商品經濟的民主不過是人類的統治結構的看似對立實質沆瀣一氣的難兄難弟而已。
一票選舉制遠遠沒有符合平等與自由的權力理念。它不過是權力的靠邊站,并沒有賦予每個人而是每個人把權力賦予給自己甘愿服從的統治者。人性中奴性的劣根性依然根深蒂固,平等與自由不過是權力這個上帝下的奴隸的平起平坐,而人的尊嚴與獨立實質上蕩然無存。
實現經濟的民主------如土地承包制這一最初步的民主形式,才是實現政治民主的堅固的保障。只有實現了對資本的統治才能實現對權力的統治。
民主體制也罷,集權統治也罷,它們的真正的理念都是人民的統治。人民不是要自己統治自己而是人民要統治資本與權力的特殊化與專利化。讓它們成為人類道德文明中法制所賦予的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共治的原則。
權力是一種責任而不是實現階層或個人目的的工具。
權力是一種義務而不是披掛在階層或個人榮譽上的神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