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國內“市場原教旨主義”所稱頌為“知名經濟學家”的許小年,在其一次講話之中,將這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元兇,歸之于美聯儲,美國政府——即“政府失靈”。“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是華盛頓”。
他認為,“美聯儲從2001年開始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了嚴重的房地產泡沫,進而導致了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
的確,寬松貨幣政策是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但是,絕不是產生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決定性因素。因為美聯儲和美國政府并沒有政策規定,寬松的貨幣只能夠投向房地產行業,而不能夠投向其它行業。而且,我們知道,美國政府是采取“不干預市場和經濟”的政策的。所以,很多資源配置向房地產行業,而不是配置到其他行業,并非是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用政策所規定,而是市場配置的結果;而是許小年等“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們所崇拜的“市場經濟理論”,在寬松貨幣政策下,由企業和 市場自由選擇投向,自由配置,也即完全是市場所配置的必然結果,而不是政府強制將資源配置到房地產領域的結果。在這里,在產生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的諸多的因素之中,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的確可能催生美國房地產泡沫,但是,這一因素并非是決定性的因素。在寬松貨幣政策下,資源的配置究竟是由市場進行自由配置,還是由政府強制配置,這,才是判斷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產生,究竟是由市場造成的,還是由政府造成的,我們所作的,也是客觀的判斷的決定性因素。如果說,在寬松貨幣政策下,政府強制將貨幣配置到房地產領域,那么,由此產生的房地產泡沫,就是由政府的政策,干預所造成的;反之,在寬松貨幣政策下,企業和 市場自由的將資源配置到他們看好的房地產領域,那么,由此產生的房地產泡沫,顯然是由于企業和市場的自由配置資源的結果,而不是政府配置資源的結果。所以,將寬松貨幣政策下,企業和市場的自由配置的結果——房地產泡沫,歸之于所謂的“政府失靈”,顯然是錯誤的。這里,許小年在偷換概念了。他張冠李戴的目的,是把市場所造成的惡果,硬戴到政府頭上。以此證明,“政府失靈”是這一次世界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另一方面,一個國家的金融政策是永遠都有的。不是寬松的政策,就是緊縮政策,或者是中性的政策。由此,把一個國家的經濟或者市場的好壞,都認定為由國家貨幣政策所決定的話,的確簡單,也很容易蒙蔽人。但是,如果這樣的論據和邏輯成立的話,那么,美國就不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而且世界所有國家都不是,也永遠都不會是市場經濟國家。因為所有國家都有貨幣政策的存在,而按照許小年的邏輯,無論這些國家的經濟表現好壞,都是由政府的貨幣政策所決定的,這就是政府行為。這樣,這所有的國家,當然不是,而且也永永遠遠不會是市場經濟國家,而是政府管制的國家了。這樣的邏輯難道不成立嗎?而這樣的論點和現實,卻是完全不同的。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美國和歐盟的大多數國家都是“市場經濟國家”。所以,許小年應該按照你的標準,要求世界貿易組織取消美國和 歐盟那些市場經濟國家的資格。但愿你 有這樣的勇氣;但愿你不會給世界留下笑柄。
以上是就理論而言的。就現實而言,我們也可以從許小年所說的例證之中看到。美國是從2001年開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而許小年把在2007年才發生的金融危機及其后的經濟危機的帳,算在了2001年開始的寬松貨幣政策上。許小年認為,這是“政府失靈”。這樣的例證,難道不是證明了許小年的以上的,錯誤的邏輯了嗎?
而且,按照許小年的這一論據的邏輯推論,我們要問的是:既然美國寬松貨幣政策是從2001年延續至今的,那么,為什么美國的房地產泡沫不能夠再延續下去了呢?既然在許小年看來,寬松貨幣政策是造成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決定性因素,那么,現在這一個決定性因素并沒有發生改變,為什么美國卻不僅僅不能夠將房地產泡沫延續下去,而且,反而陷入了房地產泡沫破裂之中呢?由此只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寬松貨幣政策并不是產生房地產泡沫的決定性因素;由市場將大量的資源配置到房地產領域的行為,才是造成房地產泡沫的決定性因素。除了這樣的,合符邏輯的解釋之外,難道還有其他的,合符邏輯的解釋嗎?所以,我們從許小年的論據之中,恰恰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美國房地產泡沫不是政府失靈的結果,而是市場失靈的結果。
如果說,偷換概念是主流經濟學家們的手法之一的話,那么,自相矛盾也是他們經常犯的毛病之一。
“美國是金額體系行將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甭管美聯儲,美國政府,只要措施有效,挽救金融體系的崩潰,我認為都應該采用。”這樣的話,是誰說的?這難道不是在教唆和支持美國政府干預市場嗎?這樣的行為難道是“市場化”的表現?這就是許小年在痛斥美聯儲造成了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政府失靈”的,同一地點和同一時間的發言之中,對同一問題,但是卻是對不同的對象所說的話。
于是,許小年一方面在痛斥美聯儲,在2001年實行的寬松貨幣政策造成了世界性經濟危機。而另一方面卻在此鼓勵和教唆美國政府“甭管美聯儲,美國政府,只要措施有效,······我認為都應該采用”。這就是國內主流經濟學家們之中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一方面堅持市場經濟理論,包括“市場自動修復”論;另一方面,卻又在教唆政府對市場和 經濟進行干預。這就是他們的自相矛盾的例證。而在后面,我們還會看見這樣的例證。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許小年在針對美國金融體系行將崩潰的特殊時刻所說的;是特殊的個案,并不影響其經濟理論的正確性。但是,在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美國政府就不應該救市場和經濟嗎?······。所以,這樣的實例并不少見。所以,許小年在此的言論,就是背叛了他的市場經濟理論的原則的表現。就是其自相矛盾的表現。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和在【致吳敬璉先生的公開信】一文之中指出“市場經濟理論,就其在發展經濟領域而言,一定會造成大起大落;就其在社會發展方面而言,一定會造成兩極分化。”由此也就決定了,政府對市場和經濟的干預,是必須的和一定要有的。而國內主流經濟學家之中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們,卻不僅僅認為,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而且認為,市場能夠自動修復。所以,他們從頭到尾都反對政府對市場和經濟進行干預的。除了吳敬璉“吳市場”之外;還有張維迎以“政府可能是自私的;政府可能是無知的;政府可能是言而無信的”的“可能性”為理由,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和經濟;其次,就是許小年。而許小年的這一次發言,是其以前多次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和經濟”的言論的繼續。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理論給世界所帶來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災難,已經無法掩飾。所以,他為了“市場經濟理論”;也是為了他的面子;更是為了他賴以發財致富的資本和工具——市場理論,而不得不鋌而走險,用偷換概念,將這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元兇——“市場失靈”,換成“政府失靈”,來維護“市場原教旨主義”,來蒙蔽社會大眾。
但是,在現實面前,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市場化”災難面前,為了影響中國的政策,又以美國政府的干預為例證,主動向中國政府建言獻策。他的這一行動又再次違背了他所堅持的“市場經濟理論”的,“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和經濟”的原則。這樣的目的和行動,讓許小年在此以行動來反對其理論,在社會大眾面前,又一次表現了自相矛盾。不過,這一次不是言論與言論的打架,而是行動與信念,理論的對立。
在痛斥了“政府失靈”必須對這一次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承擔責任之后,許小年又一次在社會大眾面前,表現了他的專長——自相矛盾。他質問道“我們再等下一次泡沫的破滅,再等下一次美聯儲去救火,這個循環什么時候結束?”。這樣的說法,和他力挺美國政府為了拯救金融體系而說的“甭管美聯儲,美國政府,主要措施有效,······我認為都應該采用”的話,難道不是自相矛盾的嗎?在同一次的發言之中,竟然有如此多的自相矛盾之處,應該給許小年頒發“自相矛盾“獎了。
除了自相矛盾之外,許小年的話和現實,的確反映了一個市場經濟理論之中的,“市場自動修復”的問題:在美聯儲已經將兩次發行的國債投入市場之后,市場依然沒有能夠走出泥潭。那么,“市場自動修復”的“市場化”理論難道不是失靈了嗎?“市場自動修復”的論點,難道不是已經不攻自破了嗎?由此,市場失靈的現實和 論據,再次擺在了社會大眾面前了。在美聯儲的如此大量的國債支持下,市場依然無法走出泥潭,那么,如果只是依靠市場本身自己的力量的話,那么,經濟將會出現什么,——市場崩潰和經濟塌陷。這是不言而喻的結果。許小年先生,你難道認為不是這樣嗎?請問許小年先生,你能否否定這一個結論呢?同樣,如果美聯儲不采取這樣的措施的話,又有哪些措施可以采用的?你能夠將你的高見和措施提出來,讓社會大眾看看你的,不同于美聯儲的,靠政府拯救來使經濟走出低谷的措施;而是依據市場經濟理論的精神,依靠市場自己本身的力量,來走出低谷的措施是什么?所以,在這樣的現實面前,許小年只能夠說出上面所說的,與他的理論和信念完全相反的,支持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對市場和經濟進行干預的話。
在同一的地方,在同一的時間,在談同一問題,盡管可能會對不同的對象。但是,卻可以如此偷換概念;可以如此自相矛盾;可以讓自己的話和 自己的話打架;可以用行動來反對自己所提倡的理論。這樣的現象,發生在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知道什么是邏輯等等理論知識的人身上,只能夠稱之為“屁股指揮頭腦”,即他的地位,立場在指揮著他的頭腦。
而這樣的現象發生在一個“市場原教旨主義者”身上,那么,就是“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屁股,在指揮其頭腦。
筆者并不知道許小年的市場經濟理論在主流經濟學家之中,是否屬于精英。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有如此邏輯錯誤的人,在中歐管理學院作為教授,是會誤人子弟的。
在市場經濟理論造成了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時候,如此偷換概念,自相矛盾,顛倒事實,是否是要歸之于屁股的功能——厚厚的皮,卻不會有羞恥而引發改變顏色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