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斷想
“八一”建軍八十四周年紀念日又快到了。
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來臨之際,聯想到近年來這一系列的風風雨雨和沸沸揚揚,內心不禁的涌起諸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感受,這斷斷續續的斷想,在筆尖下,顯得是那樣的苦澀和遲滯,欲說還休,但數日來,還是一點點的給擠了出來,集而成文,算是一介草民的微弱之聲吧。
一
在三十多年香風柔樂的“春風”送爽之下,在歌舞升平的溫柔鄉裹包之里,作為全國學習榜樣的人民解放軍,已經逐漸的淡出了大眾的視野。感覺到過去我們的子弟兵,與廣大百姓血肉關系,軍民魚水情,如今除了抗震救災之外,我們覺得彼此之間已快成“等距離”了。
確實如此,這些年來,我們眼里的軍隊真正的現代化,恐怕再也沒有比那熱熱鬧鬧的換了五次軍裝更吸引眼球。或許,布料越來越好,裝飾品越掛越多,級別愈來愈分明,等級也就愈來愈凸顯出來了,筆挺筆挺的軍裝穿起來感覺到挺精神的;可無論如何,我們再也感受不到當年那份綠裝布衣紅領紅五星淳樸的軍風和子弟兵般的親切;
試想,一個西裝革履的(包括公仆、帶路人等等),你能指望他去擠公共汽車?指望他去到田頭、車間和火熱的生產一線?指望他融入到民生的大視野內?指望他關心民間疾苦?同呼吸共命運?指望他們摸爬滾打,時刻守衛著?守衛著那些個“被”這“被”那的弱勢群體和勞苦大眾?
二
在“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時代里,發展經濟擠國防,于是大裁軍成了先導,軍工企業成了下崗先鋒;緊接著,全民經商,相信“下海”二字,我們的部隊也是毫不陌生的,連“世界都充滿了愛”,自然就“馬放南山”了。
后來因臺獨和“合作伙伴”獨特的“不和諧”(誤炸、誤撞);于是,就有了部隊想打贏“局部戰爭”的發展和增撥軍費,但這發展似乎更加注重技術裝備的購進、引進式的發展和營房翻新等建設;當然,補課也不算很晚,問題是,我們與強國之差僅僅是技術層面?我們的戰士一年下來的實戰訓練、人與裝備操演實彈演練落實得幾何?如果一年實彈不到“五十發”,我們是否也太民兵?太不與時俱進了呢?
隨著科技的引入,這種硬件優先應否成之為獨大?那么人的精神面貌和軍事素養呢?
三
古朝廷的養兵千日,用兵于一時;其要點往往會異化成了“在于養”,所以,到頭來,只能“用兵一時”,有的甚至連“一時”也支撐不了,所以,兵既要養,還在于練,更進一步還在于用;一支運動隊,重養不練進步如何?一支運動隊,只閉門自戀(練),從不上場比賽,會是怎樣的水平?
一個大國的部隊,養兵三十多年,從來就沒有上過戰場,從來就沒有在戰火中錘煉,從來就沒有正面面對侵略者,這又會是一種怎樣的“跨越式”呢?難道是依靠和平時期不斷的提級、授勛來達成?
反侵略,是一種正義的戰爭,正義之師當有正義之聲,但面對挑釁,我們的正義之聲何在?正義的戰爭是一種動員自身抵抗力、抗病的能力和行動,一味的退縮、一味的依賴“抗生素”,一旦抗生素失靈,還能依賴誰?——抗體,于解放軍戰士而言,就是精神,就是信仰和大無畏;在“失姓”的政治,逐利的社會,名利先導,官兵差距越拉越大,部隊的斗志必然會受到巨大的損傷。
四
接軌,難道僅僅是形式上的“正規化”?電腦化?武器展銷?明星將軍?“和平”走訪?面對悍然挑釁,上午終止,下午言和,明日又中斷,后日又“合作伙伴”;面對領海的被占,今日無聲、明日申明、次日又“共同開發”;在接軌之下,難道真的連敵我友都可以模糊掉?如此,則我們的槍口倒是可以朝天而指了?
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既是我軍創建兩彈一星的光榮傳統,也是我軍所有領域秉承的光榮傳統;但如今這一傳統,卻被愈來愈萎縮了。我們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可以馳騁,但在不少的領域里,缺少的恰恰是一顆中國的“心”(發動機等等),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五
精神,難道只是一種虛幻的口號?是不現實的、不現代的陳舊之物?我們應該好好反省我們這支部隊,是如何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又從強到弱的過程;這其中萬分重要的一點,也許便是毛澤東思想的興起和放棄的全過程。
一個國家,走商業投機之路,尚可得逞于一時,而后患無窮;或失利一回,糾之則順。而部隊一旦追名逐利,自甘墮落,拋棄毛澤東思想,必定一戰即敗,一潰則亡。
野戰部隊的精神面貌和戰斗力,首要一面在于其“精氣神”,而這“精氣神”絕不會是走過場般的檢閱秀;而在于平時的軍風紀律,實彈演練場上的一絲不茍,戰場上的機動靈活和大無畏的克敵斗志;這一切,是不可能產生在吃喝玩樂的時代里,只能產生在高高飄揚的毛澤東旗幟下。
六
一支戰無不勝的鋼鐵之師,從血雨腥風的生死考驗,到摸爬滾打的不計個人得失,再到今日歌舞升平的自我陶醉,直至愛惜羽毛的各種秀;這是一種怎樣的“根本性轉變”呢?
從我軍的創始人說過的: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到第三代所謂打贏高科技的局部戰爭,這又是一種怎樣的謙虛呢?任何高科技都是隨時代當時的一種判斷和認定,亦即在時空概念的同步,豈能以與數十年前不等距而言“高科技”?且戰爭一旦打起,局部、大部還是全部,又豈是應戰者可以掌控?“打贏”云云,純屬添足,豈有以不打贏或打不贏為戰略部署之軍事指導?
可見,在軍事斗爭的領域里,在冷落甚至放棄毛澤東思想之后,在高揚“開發”為中心的指導,在與國際“接軌”的舉措下,我們走的是一條對“先進”的西方是如何的亦步亦趨,又如何的越比越氣餒之路。
七
“壇壇罐罐”之GDP推之為前導,全力避戰,如此之國防,恐地球上再也難尋其伴也。
所謂大國之崛起,首先求的是尊嚴和國格,若為“創收”故,一切皆可拋,那么這崛起還有何意義?記得當年北宋GDP也很可觀,經濟也很“中心”,既是官僚之天堂,也是文人的夢鄉,國防力爭罵不還口,打不還手,近乎于百分百的無“威脅論”,這種以內役于民,外妥于敵,屈辱換來的和平,不也最后很杯具?
歷史是什么?難道是老古董?是與時俱棄?還是一面可照出本質原型的鏡子?不知有古,何以知今?看來我們的大腦已經很“資訊”了,資訊得霧里看花,寸光之外一片模糊了。
不論這社會如何的巨變,軍隊有一宗旨是永遠不應放棄,這便是軍人的熱血,軍人的無畏,軍人的枕戈待旦、守土衛疆,消滅一切敢于來犯之敵的決絕永不變。
八
八一來臨,我們拿什么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呢?
我們最為憂心的是,作為我軍最為優良的傳統,會否隨著這歲月的淘洗而漸漸的失去了往昔那些最好的本質和作風?
我們應該排斥些什么?抵御些什么?再體現和發揚光大些什么呢?
面對我們寄以厚望的全國百姓,面對為我們拋灑熱血和生命的先烈,反省今日,毋忘恥辱,勇對未來又是何等的必要。
盡管已是昔非今比,但人民希望我們當兵的人,仍然還是人民的子弟兵,國之干城,民之所賴;愛之深而責之切,這便是斷斷續續曲曲折折的,隨想和斷想,其意全在于是,是者非者,非吾之所能也。
九
當一個國家的改革,造成了國有資產大量的流失,貧富間日益巨差,戰略資源日漸枯竭,大量科技人才為國外資本吸納,國家安全的不設防,國外轉基因武器(糧食戰爭)滲入到了腹地,腐敗之風橫刮決策階層,地方主義橫行霸道,惡性事故層出不窮;我們的周邊,如鐵桶般的被扎了緊緊的一大圈,我們的海疆變“公海”,有開發而不“共同”,我們的天空“外鳥”任飛,我們的朋友盡是商場的逐利人……
百年不到之恥今尚在,而八尺漢子之魂早忘懷。
偉人的諄諄教導,在今日仍然穿越著時空,回響在我們的面前:
“去掉幻想,準備斗爭!”
可今日我們的幻想依然,而準備則未必。
是到了該好好徹底清醒的時候了!
十
最后,讓我們用一虔誠的心,緬懷我軍的無上榮光吧:
在毛澤東的旗幟下,
我們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我們扛槍為人民、軍民團結如一人
我們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永遠不變的唯一宗旨
我們有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我們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高科技研發之路
我們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贏于斗爭
我們有壓倒一切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氣概
我們團結一切受壓迫的國家和民族
我們主權、領土神圣不可侵犯,誰敢“開發”就堅決消滅誰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2011.7 .26~2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