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勤先生坦言:“寧要腐敗不要毛澤東”
據經濟學家楊帆老師的博客透露,右翼知識精英的代表性人物朱學勤先生在一次學者研討會上說:“西方民主、三權分立、多黨制能不能解決權貴資本問題,這就是核心問題,權貴資本是中國最大敵人。”但對于毛澤東的旗號在反腐敗中有沒有作用,朱學勤先生說:“可以不要毛,沒有毛一樣可以反腐敗,這是核心。”楊帆老師說:“用什么反腐敗,你的思想直接從哪兒來?”朱學勤先生回答:“西方三權分立、多黨制。”楊帆說:“不成,現在打毛的旗號對腐敗有沒有作用。”最后朱學勤說:“寧要腐敗不要毛澤東。”
從這段有意思的對話中,不難看出,朱學勤的觀點在右翼精英群體中是富有代表性的,他們一方面大喊著“反腐敗”,大喊著“政治體制改革”,另一方面卻將毛澤東、毛澤東思想,將底層社會大眾的追求社會平等正義、分享利益資源的聲音視為大敵,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從朱學勤先生的這段講話聯想到南方系以及大多主流媒體的聲音,他們總是圍繞普世派的基調發聲,總是喜歡動不動就把“這絕對是體制問題”掛在嘴邊,即使文不對題也要“扭著關節”說歪話,擬或選擇性失明,千方百計地拿現行政治體制上說事,卻閉口不談社會利益分配的現實性問題。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這就要從基本的社會觀、歷史觀說起。
對立的歷史觀:社會的主要矛盾究竟是官-民矛盾,還是精英-大眾矛盾?
從社會的整體結構來說,社會分為有權的權力精英(官僚),有錢的資本精英(資本家、地主),有文化的精英(知識分子),這三者大約占了5%不到,最多也不超過10%。而剩下的超過90%的社會成員呢,是無權,無錢,無文化或文化有限的人,即人民大眾。
在以南方系媒體為代表的右翼精英看來,無論是當今社會還是歷史,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官-民矛盾,因此右派的口頭禪便是“獨裁專制”、“自由民主”。右翼精英的這種歷史觀傾向,其立足點,或者說是從誰的角度來看的呢?歷史是誰寫的?占據輿論陣地的人寫的。能占據輿論陣地的人又是誰呢?是沒權沒錢沒文化的普通勞動群眾嗎?當然不是。我們說,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但真正書寫歷史的,卻往往不是勞動人民本身,而是那些取得了一定的權力、一定的錢財的人,以及那些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
什么是獨裁專制呢?
從右翼精英的角度來說,“官”,在他們所說的“自由民主”的國度中,實際就是從資本精英和文化精英中,推舉出一批人,以全民一人一票的形式加以確認統治合法性的權力精英。權力精英必須服從資本精英和文化精英的整體利益,服從于整個精英集團的階級利益,并在整個精英集團從勞動人民的剝削所得的分贓中,維持某種平衡,這就是所謂的“普世價值”、“民主自由”。如果權力精英的權力行為破壞了這種分贓平衡,妄圖獨吞或者多吃多拿,尤其是損害了資本精英的利益最大化要求,對不起,這個權力精英就是“獨裁專制”的。資本精英和文化精英是不會旁觀的,他們會聯合起來對權力精英進行監督制約,甚至進行懲罰性報復。
當然,那些不是按照右翼精英的“自由民主”標準選出來的、當上去的權力精英(比如政變上臺的、世襲上臺的),也是“官”,但在他們眼里肯定就是“獨裁專制”的官。至于社會主義國家里的那些“官”,連資本精英都被消滅了,那更是“獨裁專制”板上釘釘了。
什么是官-民矛盾?這里的“民”有是指誰呢?
問題就出在這里了。
在理論上說,“官”以外的社會成員都是“民”,所以“民”應當是包括資本精英、文化精英和90%以上的底層人民大眾,所有右翼精英的基本社會觀、歷史觀正是這樣的角度。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精英、文化精英通過經濟和輿論操控人民大眾的輿論導向,無論是“民營企業”、“民間辦報”,這些詞里面的“民”,并非是指人民大眾,而是指精英,只不過“民營企業”屬于資本精英,“民間辦報”屬于文化精英,區別僅僅在于此。
所以,右翼精英所謂的官-民矛盾,本質上來說,就是【權力精英】與【資本精英-文化精英】之間的矛盾,即以【資本精英-文化精英】的利益冒充人民大眾的利益,以精英利益集團的內部矛盾掩蓋整個精英利益集團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剝削壓迫。
而從左派的角度,又是怎么看待社會歷史問題的呢?
與右派不同,左派認為社會的基本矛盾不是官-民矛盾,而是整個精英利益集團與人民大眾的矛盾。無論是權力精英,還是資本精英,亦或是文化精英,他們都是精英利益集團的基本組成力量,他們固然會出現內部矛盾分歧,但在剝削底層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卻是一致的。在整個精英利益集團中,資本精英占據了絕對核心地位,文化精英和權力精英都依附于資本精英而存在。而在人民大眾中,普通勞動者又占據了絕大多數。所以,精英利益集團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在本質上就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勞動人民需要自己的精英 毛澤東思想是維護勞動人民利益的強大武器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精英利益集團與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對立性并不意味著勞動人民就不需要自己的精英,相反,勞動人民需要越來越多的能夠代表自己利益的精英。這些精英,是背離了精英利益集團的利益的,他們不脫離人民大眾,始終站在勞動人民的角度看待社會現象,始終為維護勞動人民的利益而吶喊。這樣的精英,他們獲得了權力,就是人民公仆;他們獲得了文化知識,就是勞動知識分子。
毛澤東主席和他的思想,不僅是在理論上探討,更在實踐上肩負起了為底層社會大眾謀取利益的偉大歷史使命。
毛主席晚年所發動的那場社會運動的目的,正是為了防止權力精英異化為脫離勞動人民的特權利益集團,防止舊的資本精英起來再度剝削壓迫人民大眾,防止文化精英成為為舊的剝削階級招魂的反動學術文化權威,并在斗爭中培育起勞動人民自己的權力精英和文化精英。
歷史和現實都無不證明,只有毛澤東思想,而沒有別的什么思想,才能解決大多數社會底層人民的利益問題,才能解決苦難中的勞動人民謀求解放的問題,才能解決國家的長治久安問題,才能解決中華民族的發展前途問題。毛澤東主席,不愧為捍衛底層社會人民利益的不二代言人、偉大領袖和思想導師。
腐敗官僚與【資本精英-文化精英】之間的矛盾是“精英內部矛盾”
那么,朱學勤先生為代表的右翼精英為何也說“反腐敗”,為何要把“權貴資本”視為“最大敵人”呢?從上述分析中不難得出,“權貴資本”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大敵人”,是因為“權貴資本”擠壓了【資本精英-文化精英】的利益空間,【資本精英-文化精英】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必須要反對“權貴資本”的利益擴張。而與此同時,在腐敗官僚與維護底層社會人民利益的毛澤東之間,朱學勤先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腐敗官僚,這也充分說明,權力精英就是再腐敗,他們與【資本精英-文化精英】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精英利益集團內部矛盾”,而【資本精英-文化精英】與底層社會人民之間,乃是你死我活、形同水火的敵我矛盾。
右翼的【資本精英-文化精英】,不但拒絕與底層社會大眾相結合,拒絕為底層社會大眾說話,拒絕維護底層社會大眾的利益,他們甚至威脅權力精英也不得走與底層社會大眾相結合的道路,不得走維護底層社會大眾的利益的路線。這在對待重慶模式和薄熙來書記的問題上尤為明顯。
甚至可以這么夸張地說,中國的右翼精英群體,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當中,最脫離底層群眾的一個群體了——哪個國家擁有像中國那么多雷人的、遭到網民冷嘲熱諷的“磚家”、“叫獸”呢?
傳說中的中國精英
跨國壟斷資本與四大社會利益群體之間都存在著結合的現實性
當然,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的這個樣子,也不單單是“權力精英”、“文化精英”、“資本精英”和“底層人民大眾”這四個基本社會利益群體的問題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跨國壟斷資本的力量。事實上,跨國壟斷資本與上述四個社會利益群體之間都存在著結合的巨大現實性——他們與國內精英利益集團結合,就會成為買辦官僚、買辦文人、買辦資本家,這些是主要的,對底層社會人民、國家發展前途威脅最大的;當然也不排除與底層社會成員結合,成為一些毫無人格的美分黨、帶路黨、小漢奸。
資本精英和文化精英該不該受到監督制約?
有人說,知識分子的天性就是批評政府。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文化精英的天性是批評權力精英。我想,這句話對,也不對,要具體分析,其中的關鍵,就是看要看他是站在誰的角度去批評政府。站在人民大眾的角度去批評,當然要歡迎。但是站在資本精英,站在地主資本家,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上,甚至站在帝國主義、跨國壟斷財團的立場上攻擊本國政府呢,難道我們也要支持嗎?我想,我們不僅不贊同他們的這種所謂的批評,而且要毫不猶豫地反擊他們的反動言論。
權力接受監督制約,這是民主的一般原則,右派堅持這一點,左派也從不否認這一點。但左派認為,監督制約權力精英的主體,應當是社會大眾,而不是【資本精英-文化精英】;而且不僅僅是權力精英應當受到社會大眾廣泛有效的監督制約,資本精英和文化精英也應當接受社會大眾廣泛有效的監督制約,因為這些都直接關系到人民大眾的切身的實際利益。所以,“監督制約監督權力的主體是誰、資本精英和文化精英該不該受到人民大眾廣泛有效的監督制約”成為左右兩派在社會歷史觀上的的分水嶺、試金石。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在人民大眾看來的民主,在精英利益集團看來,一定會成為“專制”、“暴政”。不信的話,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鏈接:
云淡水暖:朱學勤的真心話——評“寧要腐敗不要毛澤東”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106/241463.html
右派精英代表朱學勤“寧要腐敗不要毛澤東”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106/241463.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