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盡管中國一再抗議,但美國總統還是我行我素,完全不理睬中方政府的態度,美國政客與媒體甚至還說過,太陽照常升起,中美之間該怎么樣還是得怎么樣。
而從資料上看,美國總統會見達賴,大約是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即中國經歷89年動亂后,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大概覺得西化與分化中國是指日可待了,二代偉人鄧小平又強調要韜光養晦決不出頭,因此,達賴又開始風光起來了。這不由人思念起一代偉人毛澤東,讓人感慨,在毛那個時代,美國總統為何就沒有如此看重達賴這個寶貝?---大約毛澤東不會在意這樣的會見,但毛澤東若真的在意,估計也是有辦法對付的。 有一則日本首相田中訪華的故事,讓人感到毛主席的確是偉大!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為恢復日中邦交訪華,贈送毛主席的國禮為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的風景畫作《春曉》,其意義是心照不宣的:中日之間明媚的春天即將開始。 毛主席則向田中首相贈送《楚辭集注》,似與田中在中方歡迎宴會上就日侵華戰爭謝罪使用“迷惑”一詞有關。中文、日文都有“迷惑”一詞,可意思不一樣。日文中“迷惑”めいわく,(漢語拼音讀meiwaku),漢語意思是“添了麻煩”。田中說:“遺憾的是,過去幾十年間,日中關系經歷了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其中“添麻煩”就是用的日語“迷惑”一詞。 對此,毛澤東指出:“年輕人堅持說‘添了麻煩’這樣的話不夠分量。因為在中國,只有像出現不留意把水濺到婦女的裙子上,表示道歉時才用這個詞。”這樣的談話看似漫不經心,又好似沒有針對性,但卻是舉輕若重。日本人不得不聽。而且,毛澤東還特意送了一套朱熹的《楚辭集注》給田中首相。 朱熹是筆者的老鄉,關于毛澤東送《楚辭集注》一事,筆者在《紫陽古鎮話紫陽》和《試論朱熹的學術成就》等文章中有過記述。而毛澤東之所以送田中《楚辭集注》,就在于《楚辭·九辯》中有“慷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那是“迷惑”一詞的源頭。 田中大概是深領神會,而且,當時日方也接受了中方意見,在雙方發表的正式文件中改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這與之后中國政府老是要日本政府正確對待侵略戰爭,老是要其道歉,老是抗議其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不同,一次性解決問題。這種一次性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說,不用每次抗議再抗議用于美國總統會見達賴呀,會見其他中國的蛹蛆美國人的寶貝或者抗議美國對臺軍售之類的,應該有所教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