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敏在《我的中國心》中唱到“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不錯,“假洋鬼子”畢竟是假的,洋裝下包著的是黃皮膚,黃皮膚包著的一顆心都是“made in china”。
只要是中國人,就都有相同的價值觀,也都知道中國的國情是什么。一段時間來,網絡口誅筆伐郭美美,而在我看來就象面對哈哈鏡,笑里面的形象丑陋,其實這丑陋的形象就是自己。如果要譴責郭美美應該先看看自己,在這些“討伐”者中間,如果有同樣的機會,有幾個會不膨脹,有幾個會不炫耀,除非你是“張柏芝的兒子”,血統不純。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郭美美的舉止行為恰恰體現出中國人的兩大特點:一是她有遺傳的自卑情結,二是由自卑情結所導致的,符合二律背反原則的膨脹心態。同時也反映出了傳統文化與體制決定的官場腐敗。
炫富行為都出現在“富二代”身上,而產生這種行為的基因來自父母輩的“富一代”,他們是改革開放政策所造就的。“富一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特殊人群,被稱為“暴發戶”,出身于曾被社會所歧視的“個體戶”,這些人都有“原罪”,屬于當年的“問題人群”。
民國前后的“傳統資產階級”都注重文化傳承,受過良好教育,榮氏家族就是典型?!氨┌l戶”屬于“新興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出身,沒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都經歷過文革,上過山,下過鄉,有許多還進過班房。長期因貧窮被人蔑視,因卑微被人鄙視。當他們擁有財富后,在被壓抑的下意識中有“從奴隸到將軍”,“當年是牛馬,今天要做人了”的復仇心態。他們在資產上超過前人,而在文化修養上則與“傳統資產階級”沒有可比性。所以,粗俗與膨脹便是他們共同的符號。
由于他們的自卑與無知,以為只要有了錢就是貴族。這些人進一步,為了掩蓋自己沒文化,用錢可以買到一切;退一步,老子出生草根,什么沒見過,怕啥呀。因此,他們中的許多人從眼神到說話,再到走路姿態都充滿邪氣,顯出一副十足的“王八相”,甚至跟黑社會連在一起。天哪,想想吧,照這等邏輯當年的“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是“貴族”耶!——令人口吐白沫,跌個仰面朝天。
依本人邏輯:沒財富,有修養的是精神貴族;有財富,有修養的是真貴族;有財富,沒修養的是“富賤族”。被稱作為“暴發戶”的不折不扣都是“富賤族”。這是一幫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畸形一族。而“富二代”是在這種環境中生長出來的,足以讓人看到崩潰的未來。因此說,富不過三代是歷史的結論。
看幾個國人心態“截圖”:
開放“陸客到臺灣”的第一個“安利團”,帶著“救世主”的囂張氣焰去臺灣,導致別人前腳把你當“財神”迎進門,后腳就罵你是頭“豬”。給人“施舍”反得罵名的也只有國人這種“X頭三”了。
國足那幫“香港腳”,偶爾老天給面子贏了場比賽,就會出現吸食冰毒后的幻覺,狂叫著“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忘了三十年逢韓必敗的窠臼。
央視賑災捐款電視直播,捐款者搶著鏡頭高舉數額牌,象是置身拍賣行,數額大的請上臺講話,數額小的“享受”游動字幕待遇。在這里,慈善是體現“身份等級”的窗口。
國外奢侈品在中國的價格比在產地貴上幾倍,而國人出手毫不猶豫,好比烈士們“為國捐軀,慷慨就義”。
。。。。。。
幾乎可以說:國人都是郭美美。由此可見,國人的心態好比蹺蹺板,一頭是自卑,一頭是膨脹。由于中間的支點很小,總是兩頭輪流蹺,如果想要平衡把就要把支點擴大,這個支點就是佛學的“涅磐之道”和儒學的“中庸之道”。但要讓當前的國人靜下心來學點“道”,恐怕會比把“流鶯”教化成“淑女”的難度還要大。
當然,也不能說國人毫無“境界”,身份不一樣,時空不一樣,表現方式也不一樣。炫富的人在一起,名牌服裝是必須的;偷情的人在一起,所有服裝是多余的。在某些官員身上這種“境界”體現得很足夠。官場的腐敗更多的原因是出在“傳統文化”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算你想做清官,濃濃的“人情”也會讓你難以割舍。
正因為中國“人情濃厚”,西方“人情淡薄”,所以中國人講的是“情,理,法”,西方人講的是“法,理,情”。隨著“與時俱進”,這種“人情”已由貧窮時的健康真情,轉化為“強大”后的功利虛情。一些官員礙于傳統,人情難卻,搞得飯桌上忙,床榻上也忙;上頭忙,下頭也忙。一直到今天開了房,明天進班房,才知道他“為人民服務”的結果是“被人民所誤”。
中國人的“人情”對現代社會而言,不說是“惡性腫瘤”也可說是“前列腺炎”,盡管不會致命,但會讓你一直“割舍不斷”、滴滴嗒嗒。相信許多官員原本可能并不想做貪官,身處這種社會環境,加上內心定力不夠,結果落得下馬也就自然而然。
郭美美也許是太年輕,還觸犯了中國傳統另一大忌: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出頭椽子先爛。。。。。。。東西方人在這方面的差異是,西方人如果嫉妒,他們會憋口氣努力超過你,中國人因為嫉妒,會咬牙切齒讓你好看。仇富心態是文化更是基因造成,富一代當年是無產階級,他們仇的是“傳統資產階級”,而當今天他們取得“富人”地位后,又被新一代的無產階級所仇視,這重惡性輪回恐怕永遠無法改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