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按:曹先生這篇文章做了一個可喜的嘗試:把比較抽象的數學(“概率”)形象化了、通俗化了,使得人人能理解——很好!在此特向有心“宣傳群眾”的網友們推薦這一思路;用這類通俗化的方法向廣大群眾宣傳,效果一定更佳。】
1.
如果“餓死一千萬”,也就是占當時全國6.6億總人口的1.5%。1.5%是個什么概念呢?在眾多姓氏中,孫姓恰好就占全國總人口的1.5%。數數你認識或聽說過的人,是餓死人的多還是姓孫的多?(由于現在總人口是當時的兩倍,數出來的孫姓人數應當除以2) ...華岳論壇 - "http://washeng.net"
如果“餓死三千萬”,則比例為4.5%,恰好對應陳氏人口比例。
2.
下鄉知青總數為一千七百萬。 哪個人沒見過幾個知青?你聽說過的被餓死的人,有這么多嗎?
3.
文革時期,全國軍隊的總人數(含期間退伍轉業)為兩千萬。
每個人的親戚同事同學中,總有幾個人的父母或祖父母在文革期間當過兵吧。可是你聽說過的被餓死的人,有這么多嗎?
4.
一千七百萬或三千萬知青遍布全國各地,兩千萬的軍人來自全國各地。所以,如果真有嚴重餓死人的地方,不管地點多么偏僻,應該早就傳開,當時就會貼大字報搞批斗了。例如,最著名的信陽事件就被看作反動派的反攻倒算。即使當時不讓說,文革后至今三十余年,這些知青、軍人及其子女,也會講出來,根本瞞不住。 ...
5.
改開至今,全國研究生總數(含在校生)是四百五十萬。但給我的感覺,已經遠遠多于聽說過的餓死人數了。
綜上考慮,我估計全國餓死人數,含已知的信陽事件餓死人數在內,只有在一百萬以下,才不違背以上的直觀感覺。并且,欠下這一百萬血債的,是當時的一把手劉少奇,站稻子堆的幾位中央大員,以及沒站稻子堆的幾位地方大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