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四渡赤水的土城之戰,被現在的幾乎全部學者都認為是敗仗,一個學者出來認為不是敗仗的都沒有,這其實也是在造神,造“學者之神”,因此為了把學者們請下神壇,我也要在這里提出一個不同的看法。怎樣對付?認為我不學無術邏輯混亂不講道理不值一駁?但是,再幼稚的想法,總是可以正兒八經地駁一駁以免在社會中流傳造成不良影響的。正如一個人下象棋真的走了很幼稚的一步,那么,最好的教訓辦法不是大罵他臭棋簍子,而是具體地應對一下,確實把他下敗了,就說明了問題。因此我希望嚴肅認真的學術性反駁。
有的人說,連毛澤東自己都承認土城之戰是失敗了,你憑什么還要認為不是敗仗?這是因為,我對毛澤東本人的說話,也不認為是一句頂一萬句的,他也有可能是說錯了的,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我對毛澤東并不迷信。此外,毛澤東的承認,是不是某一個人的謠言?為了抬高自己貶低毛澤東的謠言?有何根據,也是成問題的。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土城之戰是不是真的敗仗。
在這里,敗仗的標準是什么?我們知道土城之戰是打成了對峙的,打成對峙就叫敗仗嗎?一般的軍事常識是不這么認為的。共產黨不是沒有敗過,比如楊靖宇后來就是敗了,抗聯的八女投江,也是敗了,新四軍九千人被國民黨軍全殲,是敗了。但是,打成對峙,不應當認為是敗。至少從一般的軍事觀點上看,不是敗。
金一南教授認為毛澤東剛恢復領導崗位,情況不明,這是必然的。情況不明說明掌握信息不夠,信息不夠怎么辦?當然就要收集信息,這是對的。但是在戰爭中,打的過程,就是收集信息的過程。比如我下象棋好,現在有一個情況不明的棋手要和我對練,那我怎么得到他的信息?當然,如果他是著名棋手,我可以從電腦中調出他以往的全部棋譜進行研究,獲得他的水平和戰力等各種情況。但是如果他以前的下棋的記錄就不多呢?或者我無法獲得呢?那我當然就是要和他下一下,下一下的過程,就是獲得信息的過程。你認為我下一下就錯了?可是我不下怎么能夠知道他的實力呢?
毛澤東的軍事觀點是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是中國的地方大,因此回旋余地大,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但是如果連打得不打,又怎么知道自己打得贏還是打不贏呢?
如果是毛澤東沒有走向軍事領導地位,而是由著李德等繼續指揮,有可能不是主動攻擊,而是構筑工事,一直防啊防,防到敵人把自己全部消滅,來一個歷史上起義者的英勇故事,就象巴黎公社那樣。但是毛澤東一上臺就下令向土城之敵進攻,這就是毛澤東的風格,向一個方向進攻,就是一種“試應手”,通過進攻來收集情報,了解自己的敵人。
知道軍事上什么叫佯攻嗎?就是假裝進攻,但是,假裝進攻必須要讓敵人真的相信自己是認真的進攻,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也要犧牲人的,是真要要向敵人開火且組織沖鋒的,這就叫錯誤嗎?此外,就和武打一樣,佯攻和真的進攻,也是可以轉換的,轉換的判斷,是“究竟打得贏打不贏?”,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土城戰斗正是在實施這個觀點。你不打,怎么知道土城敵人士氣高戰力強?如果敵人好打,那佯攻就成了真的進攻,如果敵人不好打,那么“打不贏就走”,中國地方大旋余地大本來就是毛澤東的觀點。當年打長沙打其它地方毛澤東都是一看打不下,就力主撤退的。土城戰斗也是這樣。
土城戰斗的堅決進攻,勢必導致敵人的一個判斷,紅軍是真的要從這里突圍,這就必然導致兵力往這個方向集中,這就調動了敵人,能夠調動敵人,是一系列動作的開始,怎么能夠認為它就是敗仗呢?
我小時候經常下的一種棋是軍棋,兩邊看不見對方的子是什么,當然也不知道對方的戰斗力多大。因此必須試進攻以了解情況。比如先拿一個團的兵力從左邊攻,結果被吃掉,然后就相信敵人在右邊可能空虛,你能夠認為左邊的進攻就是錯誤?就是敗仗?沒有道理嘛。
其實武打的過程也是這樣。當時的紅軍已經只有幾萬人,而蔣介石的兵力有一百萬人,這相當于什么?如果比做打架,相當于一個小孩在中間,四周七八個流氓圍過來準備對小孩進行圍毆,這個小孩怎么辦?一種辦法是流行的辦法,就是抱著頭趴倒在地任由流氓們把拳頭象雨點一樣的砸下來。但是如果這個小孩是突然向流氓A出手一拳,被流氓A擋住了,然后小孩一轉身向流氓B一腳,流氓B剛準備應付,小孩突然又一拳打向流氓C,把流氓C揍了一個臉青鼻腫,小孩突然一個轉身,跳出了包圍圈撤鴨子就跑,形成幾個流氓在后面追趕之勢。
那么,事后幾個專家對各種動作進行研究,認為這小孩的動作仍然不是完美無缺,這兒動作不對那兒犯了錯誤?
我以為社會科學不符合理工科思維的規范就在這里。一個教授拿著人民的錢,就應當集中全力研究現代戰爭在信息社會中的各種打法,盡可能保證我軍在未來的戰斗中取得勝利,而不是對歷史吹毛求疵,這沒有任何學術價值。
比如說如果我發表學術問題,認為當年發現倫琴射線的倫琴的那個制造X光射線的機器設計得有錯誤,或者認為當年萊特兄弟設計的飛機有缺陷,或者認為發現了無線電通訊的馬克尼的人類第一部無線電報機的電路設計錯誤,這都是沒有意義的,沒有任何學術價值,也不會有理工科方面的學者這樣研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