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今已進入了一個包容“異質思維”的時代。越是具有異質思維,就越是能得到執掌重權者的青睞和重用。
對于抗美援朝戰爭,我們的開國元勛們反復考量,集思廣益,從1950年10月2日到10月13日歷時11天,經過正反各種意見的激烈碰撞,最后作出了對我國前途和命運最為艱難的抉擇,他們的抉擇和考量,歷史已經證明,是最正確的決策和思維,開國元勛們的大智大勇,使狂妄桀驁的麥克阿瑟在1951年4月11日被解除職務。在麥克阿瑟被解職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利將軍說:“如果按照麥克阿瑟提出的把中國當作斗爭焦點的建議進行戰爭,將會使我們在一個錯誤的地點,一個錯誤的時間,與一個錯誤的敵人,卷入一場錯誤的戰爭”,使頭腦發熱的戰爭狂人們終于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
最近,國務院新聘任了8位國務院參事和5位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溫家寶說:“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我們鼓勵講真話,講真話就要有聽真話的條件。要創造條件讓人民講真話,讓參事、館員講真話,在國家科學民主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有關我國國策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國策的爭論至今不斷,下面讓我們領略一下被新聘為國務院參事的 時殷弘 先生(人大教授,曾獲美國國務院富布萊特基金會資助赴美,在美國哈佛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查帕爾希爾分校從事獨立研究)的新思維,號稱國際戰略專家的 時殷弘 先生,以缺乏根據、極不嚴肅、極其輕率的言論,對抗美援朝戰爭妄加評論,全篇包含著大量的“可能”、“也許”、“大概”等似是而非的字眼,包含著大量極不負責任和沒有根據的猜測和憑空推斷,與一個國際戰略專家應有的治學精神相差甚遠,這可以看作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當代精英的新思維吧。 時殷弘 先生的新思維,在2003年7月27日19時30分,通過為搜狐新聞中心作客‘搜狐聊天’,以與主持人對話的方式發表。題目是《著名學者時殷弘:朝鮮戰爭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與 時殷弘 先生不同的觀點和思維,我們引用羅援少將《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萬歲!》以及 王樹增 先生的《遠東朝鮮戰爭》,供讀者參考。
在 時殷弘 先生作客搜狐聊天中,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主持人說:首先跟 時 教授請教一個問題,朝鮮戰爭的爆發以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赴朝作戰這兩件事是不是歷史必然的。
時殷弘說:“實際上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朝鮮戰爭本身有沒有可能避免,第二個問題是中國出兵朝鮮有沒有可能避免。┅┅,因此簡單地說,只要斯大林事先不同意,朝鮮戰爭就可以避免,或者只要中國事先反對,朝鮮戰爭也很有可能不發生。”
時殷弘說:中國為什么事先沒有反對,只是做了保留,是因為毛澤東當時有國際主義的意識形態考慮,他感到在中國革命過程中,蘇聯曾經多次要求中國共產黨“不要革命”,毛澤東主席當時也感到,我們對朝鮮不能做這樣的要求。另外,中國領導人當時也有中國的利益考慮,主要就是斯大林對中國共產黨當時是否“忠于”是有疑問。
時殷弘說:如果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違拗斯大林的意思,可能加劇中蘇關系的的困難,當時建國初期,中國很需要有一個比較密切的中蘇關系。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中國事先對戰爭前景的估計不很準確,大概也像斯大林和金日成預料的那樣,對這次戰爭的勝利可以迅速取得的。是少有疑問的。
我們就“只要斯大林事先不同意,朝鮮戰爭就可以避免”的神話,來看看 時殷弘 先生分析國際戰略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他的這樣的國際戰略分析方法,大家是不是覺得還有比其更加幼稚可笑的嗎?
正如羅援少將所指出:
“評價任何歷史事件,都不能夠離開當時的世界形勢和事件的起因,都不應該孤立地、片面地、舍本逐末地判斷所謂的是非曲直。
(1):美國扶持南朝鮮先建國,美國和李承晚集團種下戰爭禍根
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情咨文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殖民主義綱領,即杜魯門主義,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國家“復興”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透”。他的這個綱領是冷戰的起源,也是朝鮮戰爭的禍根。1948年2月,美國操縱聯合國作出了讓“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在朝鮮實施單獨選舉的決議。接著,通過單獨選舉,于8月15日,成立了“大韓民國政府”。8月24日韓美簽訂了《美韓臨時軍事協定》。在這種情況下,(一年后)北朝鮮人民于1948年8月25日舉行了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南朝鮮參加投票的選民占全體選民的77.52%),9月9日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蘇軍于12月底撤出朝鮮。
從此,朝鮮半島形成了“兩種體制的對抗”。由此看來,朝鮮從政體上分裂,美國和李承晚集團是難逃罪責的。
(2):北朝鮮在和平統一無望的情況下尋求自衛和武力統一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奉行和平統一的政策,堅決反對美國和李承晚集團的戰爭政策。1949年6月初到6月底,《朝鮮統一民主祖國陣線》成立。在南北朝鮮704名代表參加的大會上,通過了朝鮮勞動黨提出的和平統一的建議和10項和平統一的計劃。6月底,美國在世界輿論的壓力下,自南朝鮮撤軍。在此前后,南朝鮮的右翼勢力和李承晚集團,無視朝鮮祖國陣線的呼吁,積極策劃利用軍事手段解決國家統一問題。從1949年1月到9月,李承晚集團的軍警在三八線進行的武裝挑釁活動達432次。6月11日,李承晚發表聲明,揚言‘正在制定將給共產黨分子帶來重大損失的突擊計劃,在最近二三周內,這個計劃將實現’(蘇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6月18日給維辛斯基電)。1949年底,李承晚在記者招待會上狂妄地說:‘我們在新的一年中將萬眾一心,恢復失地’。南朝鮮軍總參謀長明確提出:1950年國防軍的任務是‘用實際行動收復尚未收復的土地,統一國土’”。
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朝鮮內戰的爆發,并不以個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內戰是遲早要爆發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并不以斯大林的單方面撤軍、退讓為轉移。 時殷弘 先生絕口不提當時美國為防止共產主義蔓延,一方面對內執行恐怖的麥卡錫主義,杜魯門總統簽署命令,對美國的250萬公務員進行安全審查,要求他們進行“忠誠宣誓”,以清除“隱藏”在國家內部的共產黨人,在那一段時期,美國進入了歷史上少有的瘋狂揭發“內部敵人”的恐怖時期;另一方面,對外則采取構建圍堵共產主義包圍圈的政策。在這樣的形勢下,即使斯大林事先不同意朝鮮的積極防御的對策,或者中國事先反對,難道就可以一廂情愿地避免朝鮮戰爭的發生嗎?
在中國的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一方面扶持蔣介石設立中美技術合作所,對國統區人民中的進步分子大肆抓捕并施行各種酷刑,進行毫無人性的殘酷鎮壓,并向蔣介石輸送大量武器裝備和空運蔣軍占領各日偽統治的大中城市,一方面又故作姿態地對國共雙方進行調停,卻暗中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就可以預計到朝鮮的形勢發展的必然規律和是否可以避免。
正如 王樹增 先生在《遠東朝鮮戰爭》一書中所列舉的大量國內外電文和各國政要的講話,事實就變得更加清楚。沒有人,包括蘇聯人和美國人,會認為這樣的一個朝鮮半島會平安無事。
“戰爭是早晚的事。”美國駐南朝鮮大使約翰.穆喬說,“說不定就在哪天早上”。
更加嚴重的是,1948年底,為了迫使美國從南朝鮮撤軍,蘇聯單方面從北朝鮮撤軍。但蘇聯單方面撤軍后,在美國拒不撤軍的情況下,李承晚倍感自己的軍事力量已經處于絕對優勢,使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起來。短短幾個月內,在三八線上有南朝鮮挑起的軍事摩擦達到37起,李承晚向三八線附近秘密調集的士兵人數已達到4.1萬人。美軍在撤離之前向李承晚政權提供了價值達到1.9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其中美制和日制步槍15萬多支,各種火炮2000多門,坦克5000輛。美軍還動用85萬人,擴寬了仁川到漢城、漢城到釜山以及經過金浦機場和橫斷三八線的戰備公路,擴大了以金浦機場為中心的飛行基地,并花費巨大的資金改造了仁川、浦項、麗水等港口,在木浦、墨湖等地修建了海軍基地。在重要地區修筑半永久性軍事設施的同時,還沿著三八線構筑了幾百公里的戰壕和交通壕。1947年夏天,美國總統特使魏德邁將軍視察南朝鮮,把南朝鮮的擴軍計劃推向高潮。李承晚計劃在兩年內(到1949年止),建立起一支15萬人的國防軍。他頒布的《兵役法》規定,凡是17歲到60歲的有勞動能力的南朝鮮男人,都在服兵役的范圍之內。
在美國的支持下,李承晚毫不掩飾他將“北進統一”朝鮮的企圖。他一次次拒絕北朝鮮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揚言“南北分裂是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為了解決戰爭一旦爆發后的“后院”安全問題,在美國顧問團的指揮下,李承晚對南朝鮮人民游擊隊和愛國人士進行了大規模的討伐,南朝鮮遭到屠殺的人數超過10萬,這與中國內戰爆發前的局勢何其相似。1949年,李承晚認為他的準備已大致成熟。4月,他在給南朝鮮駐聯合國特使趙柄玉的信中說:“我認為,就這種形勢,你應當極其秘密地與聯合國以及美國官員開懷暢談。為了統一,除了缺乏武器和彈藥之外,我們在其它方面已準備就緒”。7月,李承晚向記者發表談話,表示“占領北韓就可以實現統一”。十月,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又說:“要不流血,統一獨立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實現了也不會長久”。 10月31日 ,他在美國‘圣福爾號’巡洋艦上發表演說,表示“南北分裂是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到了1950年,李承晚進入了‘北進統一’的最后準備階段。二月,他率領軍界的高級官員到東京,當面向麥克阿瑟匯報他的進攻計劃,聽取麥克阿瑟在軍事上的‘具體指示’。4月,集結在三八線附近的南朝鮮的5個師得到了直屬炮兵和其它技術兵種的加強。同時,為了配合南朝鮮的‘北進統一’,美國的高級軍事官員,包括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空軍參謀長博格等人先后到達日本,以加緊美軍在遠東地區的部署。其中,美國第七艦隊增加了2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美國空軍3個B-26和B-29轟炸機聯隊、6個殲擊機聯隊和2個運輸機聯隊都集中在近在咫尺的日本基地。美國駐日本的第八集團軍各師做好了戰爭的一切準備。在遠東,戰爭的機器已經在加速啟動。
是積極防御還是消極防御,已經擺在金日成的面前。如果積極防御,就有獲得勝利的希望,如果消極防御,就只有接受被動挨打等死的命運。這一點,無需甚么國際戰略專家,只要是了解中國國內革命戰爭和五次反圍剿的成敗的具有正常思維的人,都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朝鮮的軍事力量極為不利的形勢下,為了幫助朝鮮的防御,中國政府決定將人民解放軍中的兩個朝鮮師移交給朝鮮。1949年5月,毛澤東在西山的雙清別墅對金日成特使說:“對你們來說,持久戰是不利的,因為即使美國不干涉,也會唆使日本向南朝鮮提供戰爭的援助”,毛澤東明確表示,不希望看見戰爭立即爆發,原因一是國際形勢不允許;二是中國共產黨還不能有效支持北朝鮮。而“一旦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任務,情況就不同了”。
美國國內對朝鮮半島的意見也并不統一,此時,在兩黨競選中因蔣介石干預美國總統選舉而對蔣恨之入骨的杜魯門政府,由其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布了那個將朝鮮和臺灣劃在防衛范圍之外的遠東防衛政策,但是,艾奇遜不斷受到美國激進派的攻擊,他們用艾奇遜證明著麥卡錫議員曾經說過的一句驚人的話:“美國國務院一大半兒的人是共產主義分子”。麥克阿瑟將軍更以遠東司令官的名義提交了一份關于臺灣問題的備忘錄,闡明了不讓共產黨中國占領臺灣對美國具有重大的戰略利益。麥克阿瑟說:“臺灣是美國在遠東地區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鑒于麥克阿瑟對杜魯門政府的不屑一顧以及麥克阿瑟掌握著遠東的不可撼動的軍權,以及美國國策正受到麥卡錫主義的左右,美國杜魯門政府宣布的遠東防衛政策絕不可能也不敢予以實行,美國干涉朝鮮和臺灣是美國不可避免的國策,事后也在朝鮮戰爭爆發的瞬間,宣布了杜魯門的遠東防衛政策不過是一張不值一文的廢紙。
在朝鮮戰爭爆發的前2天,美國總統特使杜勒斯到達三八線前沿并留下了一張聲名顯赫的照片,至今朝鮮一方就這張照片作出如下結論:“美帝國主義及其南朝鮮走狗精心策劃了朝鮮戰爭”,雖然美國不承認這一點。
從以上事實,可以充分說明, 時殷弘 先生的“只要斯大林事先不同意,朝鮮戰爭就可以避免,或者只要中國事先反對,朝鮮戰爭也很有可能不發生”的結論,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是一廂情愿的,是與歷史事實嚴重不符的。
作為一個國際戰略問題專家, 時殷弘 先生應當對上述事實了如指掌,但 時殷弘 先生卻得出了與事實完全背道而馳的結論,那么,這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 時殷弘 先生確實沒有認真地、全面地掌握這些材料,因為 時殷弘 先生是在美國從事獨立研究,對美國之外的資料知之甚少,這是可以原諒的。
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 時殷弘 先生雖然詳細掌握上述歷史事實,但出于“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思維,為了報答美國國務院資助其在美國從事獨立研究之恩,而故意隱瞞事實、歪曲真相、曲意逢迎。
在 時殷弘 先生成為溫總理的國策顧問后,如果用他的思維來左右中國的國際戰略,不是會更加令人不寒而栗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