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對日索賠只是做了一個順水人情
一、反毛人士對放棄索賠的非議
我們國家三十多年前放棄對日戰爭索賠的決定,今天成了反毛者攻擊毛主席的一發重型炮彈。
網上有一篇龍城網絡社區“紅楓葉”轉陳華的文章:《淺談日本對中國的戰爭賠償和血債賠償問題》,該文說:
1971年,正是中國文化大革命中期,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日本經濟在騰飛時,中國卻在熱衷于階級斗爭,反右、大躍進、公共食堂、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國民經濟幾度倒退,人民嚴重缺衣少食。此時田中角榮訪華,主動代表日本政府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對中國進行戰爭賠償。但中國政府出于多種因素的考慮,斷然宣布中國放棄接受日本對華的戰爭賠償。
消息在廣播里播出后,中國人驚訝不敢言,階級斗爭高壓時期,敢言者即為“反革命”。但堵不住境外人士之口,新加坡一華裔撰文說道:“大陸民眾眼睛在流淚,心里在流血!”“日寇的侵略使共產黨在抗戰中不斷壯大和發展?!贝宋牧信e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時的情景值得一提: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李鴻章一再要求減少白銀賠償數量,說民眾食不裹腹,遭拒絕,最后嘆道:“容且再減五百兩也好”。
放棄接受戰爭賠償和爭辯少賠償當然是性質不同的兩回事,可足見李鴻章在無奈情況下的憂患民情之心。然而,接受賠償是最能體現勝利者的中國人尊嚴的實質性事情;不接受賠償,反而給日本右翼勢力留下口實,借此否認和歪曲那場侵略戰爭,不承認有過對中國人民屠戮的事實。
(http://club.xiangxiang.gov.cn/viewthread.php?tid=4708)
陳華在這段文字中用李鴻章的憂患民情之心反襯中國共產黨的無視民生之心。李鴻章為“食不裹腹”的百姓而苦苦向日本人討價還價哪怕是“再減五百兩也好”,可是共產黨卻連日本人送上門來的賠款都不要(即某些人說的拒絕日本賠款),寧愿讓自己的人民凍著餓著!
陳華在這里還表露出一個意思:放棄索賠就是喪失了“中國人尊嚴”,自然也就成了一種喪權辱國之舉?! ?/p>
我在騰訊發的《戲評袁騰飛語錄》里又遇到了這個問題:
288 樓:一個魚 為什么拒絕日本賠款?我覺得鶴齡還是比較講道理的,請為毛辯護一番!
304 樓:鶴齡 首先,“拒絕日本賠款”的問題并不存在。請問,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日本人把賠款送上來而毛澤東拒絕簽收的事嗎?如果沒有,你叫我為毛主席辯護什么???
其次,日本投降于1945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此法律地位直至1971年才終止。毫無疑問,向日索取戰爭損失賠償是國民政府的份內之責。長達26年之久,它為什么沒有向日本索取戰爭賠償?你應該先替它作出一個辯護!
“一個魚”接下來的回復,一直發不出,他發了幾句牢騷后退下了。這個問題也就沒辯出最后的結果?! ?/p>
我把中華民國政府搬來擋陣,并非以此搪塞不愿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因為,要說明中國政府為何放棄對日本的戰爭索賠,就必須請出這個中華民國政府,這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事?! ?/p>
二、國民政府無奈放棄了索賠的權利
大家知道,1952年4月28日,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一個“中日和約”,在這個條約中放棄了對日戰爭索賠的權利。有論者認為:
“臺灣的國府之所以放棄日本的戰爭賠款,其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是蔣介石的“以德報怨”對日政策;第二是國府退居臺灣后國際地位大大降低,希望以放棄戰爭賠款為代價換取日本對臺灣在政治經濟上的支持;第三是大中華思想的影響,別的大國都放棄了日本的戰爭賠款,中國人也應該有個大國的樣子,不應該象小國那樣斤斤計較戰爭賠款?!薄 ?/p>
我認為這三個原由基本上都不成立,特別是“一”和“三”。所謂“以德報怨”只是場面上的客套話,“裝大”更是無從說起,國民政府其實是很想向日本索要賠款的?!巴司优_灣”大大降低了國際地位也不是主要原因,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本來就很低。49年以前它并沒有退居臺灣,不是也沒有拿到賠償!
1945年由中、美、英三國發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確了日本賠償的原則,日本可以保留維持其經濟運轉所必須的工業設備和實物,其余的可以用來賠償。
誰說國民政府不想要日本賠款!不但是中國的國民政府想要賠款,英國、美國也想要!美國還要得非常積極的?! ?/p>
“日本投降以后,美國政府于1946年3月制定“臨時賠償方案”,采用“先期拆遷”的方式計劃將提日本工業設備實物的30%作為直接受日本侵略國家的賠償物資, 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約值2250萬美元,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設備首推吳港“11-5- 5” 海軍兵工廠的1.5萬千瓦發電設備一套;其次是同廠的200噸碼頭式起重機一具。中方得到通知后,立即派了幾位專家前往拆遷?!薄 ?/p>
誰說國民政府“裝大”放棄索要賠償?這不,2050萬元的物資它也要,一套發電設備和起重設備它也要,而且是迫不急待地派人去要!
“可是,就在這兩套設備拆卸時,美國政府于 1949年5月13日 向盟總頒發臨時指令,取消了“先期拆遷”計劃的執行,停止了日本對各盟國的賠償。”
由此可見,不是國民政府不要賠償,而是它要不到賠償,連一套發電設備和起重設備也要不到!
什么原因呢?因為中國的形勢起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于此前的4月23日攻占了南京,日薄西山的國民政府已是命懸一線氣息奄奄了。于是,美國出于自己反蘇反共的需要,決定調整策略,重點扶植日本,要讓日本成為它在遠東的反共堡壘。再說,真要是這個國民政府從地球上消失,拆遷回來的東西豈不是白白地送給了共產黨,又一次使自己成共產黨的運輸大隊長了?! ?/p>
我們不能小看了這個美國,二戰后的世界,已經確立了它的霸主地位。它不讓日本人賠,你就別想讓日本人賠!
接下來美國又有了新動作:
1951年9月4日—8日,美國又糾集52個國家(主要由非對日作戰國家湊成)召開舊金山會議,操縱會議通過并簽署了《對日和平條約》,也稱《舊金山和約》?! ?/p>
和約在賠償問題上只是泛泛地規定:“日本國對戰爭中造成的損害及痛苦,將向盟國支付賠償?!辈坏珱]有提及具體數額,而且還規定必須在“日本可以維持生存的經濟范圍內進行”。同時還限定只能“利用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撈上及對各該盟國的貢獻的其他服務上的技能與勞作,作為協定賠償各國修復其所受損失的費用”,說白了就是限定只能以日本人的勞務充作賠償,實際上是變相減免了日本的戰爭賠償。
接下來,它又利用這個舊金山條約,與日本唱雙簧,脅迫國民政府俯就日本簽定了“中日和約”,在這個和約中,國民政府無奈地放棄了對日本的索賠權力?! ?/p>
(參見: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89219654)
本人不想在此對國民政府的此舉進行責難,也無意為他的此舉進行辯護,而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它的此舉為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日索賠之路開了一條大口子,也可以說是開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三、共產黨送了一個順水人情
對于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簽定的這個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聲明不予承認。但是,你不承認,它還是客觀存在著,政府與政府間的雙邊協議是不需要第三方承認的。只要雙方承認就行了。何況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還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
當然,到了中華人民共國政府成了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時候(1971年10月),對于前政權與外國簽定的條約,有利的它有權繼承,不利的,它也有權不予承認即予以廢除。像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簽定的這個“中日和約”,不承認它要廢除它,這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一個聲明一句話就解決問題了。可是,廢除條約后的行使權利索賠就沒有那么簡單。這是一個向別人討賬找別人要錢的事!俗話講:放債容易討賬難;站著放債,跪著討賬。
民間討債尚且如此,何況國與國!何況這個日本手里還有一張王牌:你們的中華民國已經把索賠的權利放棄了。你不承認嗎,你們這個中華民國政府還在。日本人就是在美國的扶持下利用這張王牌與中國打外交戰的。
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是怎么考慮這個問題呢?別開一些網帖中提供的資料,我在這里來一個揣測:
如果提出向日索賠,提出百億千億都可以,日本的侵略對我國造成的損失是不可數計的。但是,在提出這個要求之前,就必須考慮一點:要求能不能實現,也就是能不能要到錢!
現實中我們看到聽到很多打贏了官司要不到錢的案例,很多人都成了“偷雞”不成反倒丟了一把米,訴訟費花了一大把,買回一張空頭判決書卻不值一分錢。
我國與日本這個官司怎么打?不知國際法庭管不管這號事?即使國際法庭管了這個事并且判決日本賠償我國幾千億??墒?,如果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就是不賠款,那又由誰來負責執行呢?國際法庭會不會負責執行?我以為,即使它愿意執行也絕對沒有能力負責執行。出兵到日本實行強制,肯定不可能。如今倒是有種辦法可以卡它的脖子,實行經濟制裁逼其就范。但是,在美國主宰世界的當時,沒有它的批準肯定不行。
那么,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可不可以執行到位呢?采取經濟制裁,當時的中國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日本人不會懼怕這種制裁的。采用武力征服吧。我們雖然在朝鮮與美國交過手也取得了勝利,但是,真要跨海到日本去和美日交手,要想獲勝恐怕就很難很難的了。
即使我們有足夠的武力有必勝的把握,又有誰敢作主下這一步棋!采用戰爭的手段向日本索取戰爭賠償,豈不把自己也置于強盜的地位了。這樣的做法不但會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而且反對者中也會包括我們自己!
前面提到的那位陳華拿出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時日本人要清政府賠白銀兩億兩清政府就得賠兩億兩說事。他是在說,當年的日本人想要多少就可以要到多少,為什么我們今天就不能要?可是,他卻不知道日本人那是強盜邏輯!就像今天綁匪達不到目的便撕票一樣,清政府少賠它一兩,它就要繼續在中國殺人放火奸淫擄搶的。無力對付強盜的清政府,除了拼命搜括民脂民膏去滿足他們的欲望,還能怎么辦呢?
現在,面對著這一筆不可能收到的賠款,我們該怎么辦?是繼續保持享有這個“畫餅”的權利而樹一個敵人,還是放棄這個權利交一個朋友?正確的選擇當然是后者而不能是前者!
陳華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是日本人把一個“香餅”送到了我們的嘴巴邊上而我們寧肯餓著肚皮就是不吃日本人的餅。他說:“此時田中角榮訪華,主動代表日本政府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對中國進行戰爭賠償。但中國政府出于多種因素的考慮,斷然宣布中國放棄接受日本對華的戰爭賠償?!薄 ?/p>
日本人真有那么好嗎?看中日會談的一段實況:
“1972年9月26日,田中首相抵達北京的第二天,中日兩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輪外長談判。當談判進行到中方草案第七款賠償問題時,日方代表高島忽然狂妄地聲稱,根據1952年日本與臺灣締結的和約,日本戰爭賠償問題已經解決,因而不存在中國放棄什么賠償權利的問題。會談因此不歡而散?!?/p>
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日方連中國政府提“賠償”兩個字都不同意,誰會相信他們有真心準備賠款!
后來,在周總理的嚴辭駁斥之下,日方才接受了中國政府的這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p>
高島也對他上次的言行表示道歉,聲言日本國民對中國放棄戰爭賠款的要求深為感動。也就是說,他代表日本國民領了中國的這一份情。
而中國政府送的這份情,卻是十年前國民政府早就送過的了。所以,我說,這次送的只是一個順水人情!
四、假如你遇到類似的問題會怎么辦
下面我想舉個例子對這個“順水人情”再作一番淺顯地分析。就拿我們自己來說事。
譬如某人欠你家一筆債務被你當家的哥哥作主與對方簽約放棄了。你雖然對此表示了堅決反對。但這個合同的簽訂已成了客觀事實。到了你當家想要將這筆債權收回來的時候,你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這筆債要不要得回來。如果你經過了充分論證這筆債根本就要不到。
那么,是重提這筆舊賬打官司與對方結怨還是做一個順水人情與對方修好,你將作何選擇?
相信你選擇的也一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棄弊而趨利。
當然,這個事與對日索賠的性質大不相同,但趨利棄弊卻同一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