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參謀長, 中石化南昌分公司黨委副書記譚季兵等238名江西省各界群眾加入《江西省人民公訴團——公訴茅于軾、辛子陵》
毛澤東時代的教育
76年《參考消息》外國友人談中國教育革命的觀感(網友文章)
他們說:中國的教育革命比美國人所能了解的意義更為偉大,將為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發展帶來更長遠的利益。舊的教育思想脫離群眾,脫離實踐,所以必須改革。新的師生關系注入了同志感情,比以往更親近。大學生入學前經過一段實際工作鍛煉,念起書來興趣高,干勁大。中國教育革命非常富有創造性和啟發性。
【本刊訊】香港《七十年代》最近出版一本中國血統的美國人訪華后在美國《新中國》、《驚蟄》、《柏城青苗》等刊物上發表的訪華文章匯編;香港《文匯報》也陸續刊登去年以來訪問過中國的外國人士的訪華文章。這本匯編和這些文章的內容都是對中國教育革命和對當前教育革命大辯論的感想,摘載如下:
楊振寧(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說:“當我在北京訪問我曾就讀過的中學時,我發現他們非常強調學生應該學習生產勞動。學生在農忙時下鄉幫助農民播種或收割。學校本身設有車間,學生可以做各種體力勞動。我要強調的是,這種精神是一項偉大的革命變革,比美國人所能了解的意義更為偉大。在舊中國,不但學生沒有法子接近任何工廠或農場,甚至有這種想法也會被人認為有損讀書人的尊嚴。”“我想中國的新精神是直接針對這種傳統的;我發現這方面已有令人驚異的改變。整個人生觀都變了。對現代科學來說,這種變化有深遠的意義。”
“科學家的態度也已經完全改變了。他們認為下鄉工作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重要過程,而且受過高級訓練的研究人員也真的感覺到社會是工人勞動的成果。這種新態度在舊中國是完全沒有的;在美國也不會找到。中國的科學家都愿意有下鄉工作的機會,下鄉去的也是滿懷熱忱。令人印象頗深的是,我在中國遇到的科學家的個人抱負同國家的寄望極為一致。”
“我在參觀中山大學的光學實驗室時看見很多房間都堆滿激光儀器、線路、玻璃管,都好象是亂七八糟的,……那些儀器也并不精致。但是我看得很清楚,在這個有機的環境下,將會有一群激光科學家涌現出來,他們知道與這個專業有關的一切知識,也明白外國人所探討的那些問題存在的真正原因。我看,這個哲學將為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發展,帶來更長遠的利益。”吳健雄、袁家騮(兩人都是物理學家,吳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袁在美國布魯希文國立實驗所擔任研究工作)說:“在中國最使人注意的是,他們提倡‘老、中、青三結合’和‘教學、科研與生產工廠的掛鉤’。老、中、青三結合是利用老年人的智慧和經驗,中年人的學識和干勁,與青年的朝氣和創造力。這種三結合在中國現在的情形之下,是特別需要的。關于教學、科研與生產工廠掛鉤的成效更大而且顯著。一方面替工廠解決了許多重要問題,不但使生產量增加,而且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水準,同時學生亦得到許多實際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訓練。”
“一個工業落后的國家要趕上工業先進的國家,這種群策群力、自力更生似乎是最有效力的步驟。在各處參觀時我們看到許許多多顯著的成例。不僅是物理學應用于工業生產上,其他的例子如生理化學、有機化學、工業化學和藥品制造等都有。這是因為在社會主義的國家,科學上發展的目標必須是為人民服務。在中國對于基本科學的發展極為重視,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對于這個問題極為關懷。”任之恭(微波物理學家,美國約翰霍布金斯應用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說:“教育改革雖有若干成效,但還不徹底,原因是中國受了兩千多年禮教的影響,儒家思想已根深蒂固,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都受到束縛。……儒家思想被各朝代尊祟的結果,使得‘學而優則仕’的孔丘說法變成天經地義。”
“舊的教育思想是專為培養少數知識分子,教育(尤其高等教育)的所在地,就是西洋人所謂象牙塔,……知識分子高高在上,不知塔外有何事,也不肯下塔來。很明顯,這種教育絕對脫離群眾,所以必須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應當朝著毛主席的思想:教育應為群眾服務。”
“通過教育革命師生關系也與以前不同了。根據舊習慣,老師教,學生學,一個是處于把知識輸出的地位,一個是處于接受教育的地位。老師可以用考試、分數來嚇人,學生養成死記書本的習慣。”
“但是現在師生都應互教互學,并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勞動,大家打成一片。”(下轉第四版)(上接第一版)田長霖(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說:“我們特地參加了一堂課,叫‘評教評學’,這就是每一個或兩個星期,每一門課都有一個鐘點,讓學生和教員來一個互相批評,討論如何改進。……結果我們發現他們這樣做,空氣反而非常和諧,而且教員與學生之間距離縮短了,通過批評彼此都增加了了解。”
“(關于北航師生造飛機的事)使我很驚奇。因為我們知道,過去國內,甚至現在美國航空系的教授和學生,不要說造飛機,就是摸過飛機的,恐怕也很少。……只是在理論上不錯,但真的要造飛機的話,大家都有點怕。在中國過去這種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情形就更嚴重。”
王浩(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哲學和數理邏輯學專家)說:“文化大革命以后,一方面大學生改為工農兵學員,使新的知識分子進一步和工農兵認同,一方面鼓勵舊知識分子下鄉下廠,使他們在感情上和勞動人民更加接近。雖然在短期間不容易把勞心者和勞力者的差異消除,但努力的方向基本上總是盡量使勞心者和勞力者打成一片。”趙浩生(美國耶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專欄作家)說:“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教育的影響不是混亂而是新生。文革對教育的最大影響,是教育宗旨變了,新的教育宗旨是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即‘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自小學起,即著重訓練基本勞動技能,實行廠校掛鉤或建立校辦工廠,以求德、智、體的平均發展。”
“教學方法也變了,過去是注入式,現在是啟發式。過去,教授教完就完,現在是教會為止。……工、農、兵子弟上大學,他們學習不是為自己,是受黨的委托而接受大學教育。……新的師生關系注入了同志感情,比以往更親近。”
東陽(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研究生)說:“學生在入學前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工作鍛煉的。比如,一位建筑系的女同學,就是高中畢業后當了二年多的建筑工人才來的,對房子的各方面都已有經驗,念起來興趣高,干勁大。”陳省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說:“教育上與往日最大的不同就是:教授們不再自以為每件事都懂,而全權決定課程和內容了。學校里的許多計劃、課程的安排,都是由學生和教師們不斷討論的。”“從我和那里教授們的談話中,我覺得他們為曾去公社勞動感到很自豪。”
韓瓊(美中人民友好協會主席韓丁的女兒,生長在中國,一九七一年回美,現在就讀于賓州大學)說:“(文革前)學校里的校長、教師,基本上是舊社會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對革命有好感,贊同新社會制度,但在教育思想上卻有不少陳舊的地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還是很普遍的。他們認為工農子弟很臟,還是知識分子的孩子可愛。教師不但不幫助這些工農子弟,反而冷眼相看。在這種情況下,若教育不做基本上的改革,到頭來還是為一小撮人服務,中國就沒有出路。”
皮埃爾·姆弗拿(一九七五年來華的瑞士學生訪華團團長)說:“中國在縮小城鄉之間差別這方面,實行了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育方面,盡量做到城市和農村的教育服務一致。農村缺乏教員,就從城市派人去。我們在無錫太湖參觀時,見到很多從城市來的教師。他們不怕辛苦,劃船到戶,教孩子們讀書。一些公社自己又開辦了農業學校,盡量提高農村的文化水平。為了縮小城鄉差別,不少朝氣蓬勃的中學和大學畢業生被鼓勵到農村去。”“要縮小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間的差別,要在兩方面一起著手:一方面使勞動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又要使知識分子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
杜蓮·達文(英國約克大學歷史系講師,曾于一九六三年至六五年在北京工作,一九七五年再到北京工作,一九七六年二月回國)說:“北京廣播學院的學生(文革前)多從高中畢業生里挑選,很少工農兵學員。這些學生政治覺悟不高,對自己學習的目的很不清楚。文化大革命后,北京廣播學院的學員來自工農兵,他們的政治覺悟高,對國內及世界的知識豐富,他們明確地認識到讀書的目的是為工農兵服務,因此學習情緒很高。由于他們不是讀死書,經常參加勞動實踐和體育活動,體格很強壯。”
凱利(新西蘭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長,今年三月訪華)說:“中國的教育革命非常富有創造性和啟發性。”“這次訪華使我看到中國教育領域中出現的許多新生事物,我對中國大中小學采取開門辦學的政策印象相當深刻。而且,教育革命強調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他們的理想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在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知識青年除了向農民學習外,還可以在發展農業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江西省人民公訴團》238人新增名錄及留言如下:
1 譚季兵 男 62 原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參謀長, 中石化南昌分公司黨委副書記
2 江國和 男 42
3 陳昊 男 30 工程師
4 鄧小鳴 男 48 江西省樂平市工行工會干事
5 梁恩庭 男 46
6 楊書新 男 41 東潤冷氣工程有限公司 業務員
7 何承曄 男 23 在讀學生 誹謗毛主席就是誹謗俺的爹娘,公訴茅于軾和辛子陵是做子女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8 徐巍 男 33 私企
9 鄭淮海 男 53 個體
10 譚曉鋒 男 36 中石化龍南油庫安監股長
11 左列建 男 43 中國人民銀行瑞昌市支行
12 徐云貴 男 49 建行
13 楊曉 女 22 醫師
14 鐘堅 男 42
15 謝永剛 男 25 杭州鈺品軒企業形象設計工作室
16 郭威 男 20 江西財經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
17 湯廣全 男
18 溫皓 男 22 高校學生
19 廖信九 男 54 南康市委黨校干部
20 鄒木如 男 58 江西撫州供電公司工人
21 王細松 男 41 江西九江湖口中學
22 顏小甫 男 49 中學教師中共黨員
23 陶國輝 男 58 新余鐵路工程公司
24 熊震旻 男 28
25 戴智強 男 21
26 沈遠東 男 33
27 劉子滌 男 62 南康市影劇院美工
28 魏曉明 男 40
29 周啟貴 男 48
30 吳清南 男 28
31 陳莉青 女 36 南昌百貨大樓下崗退養職工
32 孫建英 女 36 南昌百貨大樓下崗退養職工
33 吳健生 男 53 中共黨員退伍軍人失業
34 張東岳 男 36 贛州市國有企業職工
35 黃國珍 女 55 高級工程師 自由職業
36 蔡忠 男 43
37 劉世君 男 24 杭州神采飛揚公司工人
38 丁戎 男 69 江西有色地勘局.中共黨員.高級會計師.
39 曾志紅 男 37 江西省贛南建筑工程總公司
40 周高敏 男 22 偉人是抹不黑的,小人是洗不白的
41 肖志毅 男 55 軍隊轉業干部
42 徐仁芳 男 44 江發集團破產工人
43 蔣善福 男 75 江西省樂平縣眾埠鄉政府干部
44 許劍濤 男 42 教師
45 王軍成 男 29 冶煉廠 制氧工程師
46 李方廉 男 45 江西鐵山垅鎢礦(干部)
47 黃成有 男 33
48 程豐國 男 35 樂平市供電公司
49 王素蘭 女 49 銀行職工
50 鄧椿敏 男 31 工人
51 陳力新 女 53 江西九江職大干部
52 肖文新 男 67 九江石化總廠退休科技人員
53 甘茂華 男 59 江西省武寧縣糧食局汽車隊汽車司機[現下崗多年]
54 朱應壽 男 54 江西省醫藥集團撫州公司
55 劉志堅 男 45 江西文化系統職工
56 劉大恒 男 53 中共黨員
57 徐高亭 男 50 下崗職工
58 魏崢 女 47 江西財經大學 副教授
59 湯成龍 男 42 江西省余干縣農行
60 李清 男 36 福建泉工機械有限公司 董助
61 阮達 男 49 江西省第二測繪院
62 謝蕓卿 女 39
63 劉祥云 男 60 電器廠干部
64 李樂 男 30 個體戶
65 常順 男 49
66 張平 男 46 教師
67 何明 男 60 江西橫峰
68 彭海軍 男 23 打工
69 何健 男 35 下崗工人
70 胡明書 男 66 退休教師
71 付小慶 男 26
72 陳健將 男 19
73 雷夢怛 男 20 在讀大學生
74 謝長春 男 39 農民
75 黃木根 男 55
76 溫衛華 男 22 務工
77 胡徳 男 60 干部
78 曾彥 男 22 弘毅生態農場——志愿者
79 楊東升 男 21 南昌大學
80 楊新華 男 32 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
81 張修平 男 43 自由職業
82 藍饒杰 男 38
83 黃順和 男 26 自由職業者
84 李海紅 男 43
85 楊云亭 男 79 宜春市史志辦公室退休干部
86 鐘輝 男 23
87 藍新民 男 中共黨員退休干
88 彭正文 男 38 江西教育學院教師 反對國家的創建人和人民的精神領袖,實質就是反人民、反社會、反黨。作為人民以及執政黨,毫無疑問應該將這兩敗類繩之以法。代表我家人堅決維護共產黨的領導,堅決反對否認毛澤東,堅決反對丟棄憲法,堅決反對打著各類所謂的改革名義來侵害人民利益和剝奪人民權益的行為。我們親愛的黨,是到了該覺醒的時候了,不能再沉睡了,人民在期盼你!
89 程志方 男 43 江西崇仁機械廠
90 胡冬初 男 49 萍鄉市森林資源監測中心 黨支部書記 研究員
91 王益民 男 35 宜春市 交警
92 郁勇 男 46 工人
93 宋志勇 男 39
94 黃良宗 男 68 上猶縣林業局 股長.工程師
95 王子天 女 28 江西省撫州市人民政府
96 李向東 男 39 農民
97 肖健 男 33 贛州冶金機械廠
98 萬聯平 男 43
99 黃斌 男 38 自由職業
100 張耀萍 男 47 洪航機械廠下崗工人
101 湯忠清 男 38
102 鐘敏 女 46
103 賀小平 男 40 江西省武寧縣商管辦職工 共產黨員
104 傅春明 男 30 地質工程師
105 蔡厚新 男 45 原江西省石油化工供銷總公司下崗職員
106 查明輝 男 37 江西師范大學
107 余偉 男 50
108 黃小平 男 47
109 余達勝 男 41 農民
110 沈妮妹 女 38 自由職業者
111 黃靜 女 36
112 張文東 男 28 江東機床廠
113 馮衛星 男 49 江西工人報記者
114 張春華 男 42
115 李皓 男 57 企業退休干部
116 閻根根 男 36 小學教師
117 王利華 男 32
118 李賽白 男 54 公務員
119 吳劍 男 47
120 李平 男 32
121 楊國振 男 27
122 李洪武 男 28
123 夏衛東 男 45
124 陳志良 男 32 中鐵三局集團橋隧分公司
125 黃煥明 男 35 個體戶
126 謝燕平 女 33
127 程慧榮 男 55 江西大吉山鎢業有限公司 統計師
128 曾紀淋 男 30 贛州紅館
129 趙敏 男 49 農行
130 胡輝 男 38
131 劉建華 女 43 江西省三和洪門水力發電廠
132 韓木云 男 48 下崗工作
133 董云 男 28
134 楊小軍 男 33 會計 會計師
135 王子天 女 35 江西省撫州市人民政府秘書
136 章嘉樹 男 75 江西財經大學附中 退休高級教師
137 張春華 男 42 自由職業,職稱:毛澤東思想的忠誠者
138 張耀萍 男 47 洪航機械場 工人
139 楊燾 男 45 萍鄉市紀委 堅決支持!這是人民的呼聲。
140 肖宛之 男 68 江西樟腦廠分廠廠長
141 王萍 女 59 江西省吉安市科技情報研究所科室主任、副譯審
142 梁章清 男 52
143 程偉 男 46
144 徐少春 男 48 新余市新鋼運輸部工人
145 江曉珊 男 21 大學學生
146 鄧華平 男 25
147 蔡相 男 20 江西師范大學大二學生
148 萬建國 男 38 農民
149 劉子滌 男 62 江西南康影劇院美工
150 鄧慶華 男 34 自由職業者
151 謝晨輝 男 45 普通工人
152 李振杰 男 33 自由職業
153 聶濟華 男 48
154 黃斌 男 38 毛澤東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雖然工作上有些失誤,但功大于過,依然是全國各族人民深為愛戴的領袖,沒有毛澤東,就沒有獨立富強民主的新中國,沒有毛澤東,中國還將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對毛澤東必須客觀公正地評價,不容許任何人的侮辱與誹謗,茅于試和辛子陵的言行是別有用心的,妄圖搞亂中國,其動機非常不單純,令人憤恨,在此提出強烈譴責.
155 邱天 男 58 化工行業 退休干部
156 時運宏 男 38 江西彭澤
157 田子渝 男 21 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應屆學生
158 劉小萍 女 49 公務員
159 萬聯平 男 43 退伍兵 中共黨員
160 李在 男 41 中學教師
161 鄒紹清 男 40 廣州增城新明沐足中心
162 龔銀泉 男 61 南昌鐵路局
163 寧建芳 男 33 自由職業
164 丁成輝 男 56 南昌大學教師
165 余良施 男 49 退伍軍人
166 肖宛之 男 68 原江西樟腦廠分廠廠長
167 王精元 男 44
168 李廣 男 49
169 鄒金寶 男 32 華樂詩(中國)衛浴有限公司 全國銷售總監
170 蔣善福 男 77 樂平市眾埠鄉政府干部
171 謝永剛 男 25 平面設計師
172 黃華 男 20 大學 應對我們年輕人有個交代,明白是非。
173 秦廣贊 男 25 學生
174 邱天 男 58
175 車萬里 男 33 順豐速運
176 黃皇 男 22 江西財經大學
177 袁煒 男 35
178 伍志軍 男 40 原江西省高安市燃料公司 下崗工人
179 徐震 男 60 南航
180 張龍 男 32
181 羅文 男 23 學生
182 范永紅 男 52 中共黨員,作家
183 劉元 男 29 教師
184 吳兵強 男 21 東華理工大學
185 楊才杰 男 24 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
186 曾志紅 男 37 原贛南建筑工程總公司(贛州)
187 董廣坤 男 30
188 彭東濤 男 44 工程師
189 韓育平 男 62 江西鍛壓廠
190 饒良安 男 46
191 藍饒杰 男 39 江西鉛山縣紫溪造紙廠抄紙工人
192 鄭淮海 男 53 英崗嶺礦務局
193 李群 男 52 江西東鄉縣工會
194 劉鮮 男 30 黨員
195 胡卓漢 男 49 主任
196 劉玉明 男 48 公務員
197 婁利東 男 43 自由職業
198 吳江 男 36 南京同創集團采購部
199 黃國珍 女 54 九江有色金屬冶煉廠 工程師
200 鄧攀 男 26
201 胡冬初 男 49 萍鄉市森林資源監測中心 書記、研究員
202 袁優民 男 28 江西省糧食學校學生
203 劉文 男 45
204 陳森茂 男 65
205 陳樹清 男 56 江西油嘴油泵廠 工程師 滿江紅 深沉的思念 2008年11月8日 絕代偉人, 有幾只烏鴉侵襲, 哇哇叫。 惡毒評議, 肆意攻擊。 蛤蟆捧書充學者, 螳螂擋車不量力。 想阻斷百姓思念情, 可笑極。 挺脊梁, 國人立。 建偉業, 無人敵。 一萬年太少, 日月銘記。 駿馬奔馳泣鬼神, 巨龍騰飛驚天地。 人民會永遠懷念你, 毛主席。 作者: 陳樹清
206 丁加科 男 36 教師
207 董文君 男 65
208 付林 男 19 灣里一中
209 郭海飛 男 21 在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210 胡陽春 男 63
211 黃順和 男 26
212 江培軍 男 54 下崗
213 柯鵬 男 22 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214 李成鋼 男 61 中共黨員
215 李維明 男 51
216 李曉林 男 50
217 劉青 男 24
218 劉文 男 45
219 盧衛 男 33 個體業者
220 彭建鋒 男 34 廣告
221 王龍 男 32 IBM研究院研究員
222 王濤 男 27 江西賽維 操作工
223 王細松 男 41 江西九江湖口中學 高中政治高級教師
224 王勇 男 37 江西省交通系統共產黨員高級工程師 作為軍人的后代,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建黨九十周年的時候,污蔑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實際上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要堅決地打倒這些漢奸賣國賊.如果對敵人寬容,就是對國家,民族犯罪!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225 吳傳文 男 25 外企職員
226 肖利民 男 68 在家務農,農民
227 謝建牡 女 50 下崗工人
228 徐芬 女 29 銀行
229 楊波 男 45
230 楊合銀 男 49 景德鎮市地方海事處 支部書記
231 楊健達 男 61
232 楊慶 男 61
233 楊衛民 男 56 福建省汽車運輸總公司駐上饒辦事處
234 楊云亭 男 79 宜春市史志辦公室退休干部
235 張平 男 46 自由職業者、中共黨員
236 張強 男 45
237 張永亮 男 46 江西余干鹽業公司業務股股長
238 趙鵬 男 38 民營企業管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