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遺毒”這句話充滿了仇恨
“文革”全稱是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同年8月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召開相繼通過了《五·一六通知》和《關于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決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的標志。
1977年8月12日 中共十一大政治報告:“四人幫”打倒了,我們可以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實現安定團結,達到天下大治了。這樣,歷時十一年的我國第一 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宣告勝利結束了。
十一大在總結“文革”時說:“經過這場政治大革命,馬克思主義、 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大為普及,毛主席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理論在偉大實踐中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更加深刻地為廣大干部和群眾所掌握。在世界上,我國這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反修防修,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提供了新鮮經驗,大大增強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斗爭的勝利信心。毫無疑問,我國這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必將作為無產階級專政歷史上的偉大創舉而載入史冊,隨著歷史的前進,越發顯示它的燦爛光輝。”
1978年憲法《序言》:“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結束,使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981年6月27日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鄧小平親自主持下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自此開始,官方媒體常把文革稱為“十年動亂”,而那些受過“文革”沖擊的文人則常把文革稱為“十年浩劫”。“文革”中的教育政策是強調“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分子需要改造,需要接受工農的再教育。因此,知識分子在文革中到“五七干校”勞動,到工廠、到農村去與工人、農民同工同酬、同吃同住。“文革”后,知識分子把這些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的政策,說成是對其“迫害”,“住牛棚”。這種思想認識上的差別,就自然使知識分子在文革后,把自己經歷的勞動過程看成了是“浩劫”。
經過三十年來從理論上對“文革”的否定、控訴、鞭撻,在實際上對“文革”的人員清算和路線對立,時間之久和立度之深是世之罕見的。如果30年后還存在“文革遺毒”,那么說明黨的十一大政治報告中所說的文革理論“更加深刻地為廣大干部和群眾所掌握”之說是恰如其分了!試想,動用國家機器,舉全部之力清理了30年都未能清理掉的“文革遺毒”,是不是“中毒”的人之廣、之遠?是不是“文革”影響之大、扎根思想之深而無法清理啊?!中國的“儒學”流傳幾千年,經“五四運動”和1974年開展的“批林批孔”對儒學的否定,也未能清除掉“儒學”對中國的影響,2011年1月11日突然出現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孔子像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所以“儒學”對中國人民思想的影響之大、之深也是世之無雙的。
“五四運動”號召“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的動機是封建思想與無產階級思想的根本對立,這是二個階級的對立、二個階級的深仇!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表述,“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這個定義沒有指出“文革”是二個不同階級的對立,沒有說明存在仇恨,而是一種“內亂”。30年后還重提“文革遺毒”,那么是不是在明確“文革”與當代的精英階層是一種階級對立,是一種階級仇恨?
在強國論壇深水區,有個網名叫“新青年2000”的,網友們叫他“青年二蛋”,他崇拜美國,宣揚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動輒把與之不同的思想稱為“極左分子”、“文革余孽”。有個網名叫“長撟”的臺灣人堅持宣傳國民黨的思想觀,也喜歡說“文革余孽”。有個網名叫“瘋瘋癲癲僧”的是傳揭“前30年”差的,也喜歡揭社會主義短的,他向人們展示“為什么資本主義的官員守規矩”,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人說成是“極左分子”、“文革余孽”。這三個在網上是有代表性的,他們仇恨“文革”,仇恨社會主義,仇恨“文革余孽”,其原因是他們所仇視的與他們所推銷的是二種根本對立的東西。
“文革余孽”,“文革余毒”雖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同。“文革余毒”這句話,充滿了仇恨!
最近在網上又看到了這樣一種宣傳:“兩股勢力影響了人們不敢講真話:一股是中國封建社會所殘余的;另一種則是‘文革’遺毒”。 封建社會所殘余勢力為什么能影響人們講真話呢?中國的封建思想已經統治幾千年了,那么在這幾千年中國都是在講假話,沒有真話?我們的祖宗一生都是在講假話的?這句不實!“文革遺毒”也能影響人們講真話?我們知道,文革所倡導的是“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這與講假話,風馬牛不相及。這句也不實!用不實的話來引導人們的思維,來引導社會輿論,那么這個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那么這種改革是一種什么樣的改革?
“文革遺毒”這句話是不實的,會引起社會的仇恨!
2011。05。1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