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經濟學理論的聯想
作者:方鯤鵬
一、劣幣驅良幣
傳統經濟學有一條“劣幣驅逐良幣”的定律,是指在鑄幣時代,幣面價值相同時,人們傾向于把含金量高的良幣收藏起來,而將含金量低的劣幣先用掉,久而久之,良幣被驅逐,市面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幣了。
而在互聯網時代,中華文化則正在經歷一場低俗文化驅逐嚴肅文化的變更。雖然發生的機制與劣幣驅良幣不同,但可以預見結果類同,文化傳播的市面上,將由劣品占據統治地位。
現在的狀況,猶如文革對中華文化的摧殘,不過切入的方式不同,是殊途而同歸。文革時禁書,無書可讀;現時則是粗俗之作泛濫成災,好作品發表后就像小石子掉進水里,馬上沉底悄無聲息,以至讀者無從知曉。充斥書市的多是些奇幻無品味的言情小說、怪異小說。大型中文綜合網站、政論網壇上,點擊率高的文章大部分靠標題怪誕吸引讀者,或者是憑作者浪得的虛名招攬讀者,并非由文采和思想深度取勝。
寫博文,我想要是用“一個男人變性后嫁給一個變性的女人”這類想入非非的標題,則無論內容和文字有多么幼稚、粗糙、胡謅,保證會在大多數網站得到網編和讀者的青睞。
電報曾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是信息快速傳遞的重要工具,現在已被電子郵件和其他網絡技術取代了。然而沒有構架,文理不通,只求簡捷的電報文體卻沒有消亡,反而由于微博的興起而成為文化正餐了。
互聯網上許多人看到與自己不同立場的話語時,還沒了解他人的觀點,甚至是只看了看標題就開罵,造就了獨特的網上雞公文化。雙方雞毛沖冠來來往往,惡語相向,專為斗個輸贏,全無文采和商榷精神。雖然絕大部分暴戾氣作者沒有文革的經歷,卻無師自通,深得“文化大革命”真傳,文章空洞、蠻橫、煽動、煽情,與那時的大批判文章如出一轍。
文化倒退現象已經十分明顯。本世紀歷經10年有余,無論是長篇還是短篇,尚未聽聞有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問世。在鬧哄哄的表象下,文化界其實是荒蕪一片。
中國現時正大力興辦孔子學院,向世界各國開展漢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這確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一個國家可以輸出其文化和價值觀之后,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強國、大國。但是我倍感困惑,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自己的國家里正在流失殆盡,孔子學院準備輸出什么樣的文化呀?
國家應當有所作為。如任由市場機制決定,猶如劣幣驅良幣,必然是優秀作品被排擠出傳播領域,低俗作品大行其道。現在像艾未未用英語罵臟話的“作品”,被堂而皇之稱為藝術已不足為奇了。世上什么事都是破壞容易,建樹或恢復難;千年積累,可以毀于一旦。放任文化領域劣幣驅良幣現象泛濫的權力者們,請三思之,別成為中華文化的千古罪人!當務之急,是發掘、扶持有助于矯正庸俗、怪異、空洞、暴戾文風的作品。要能夠吸引讀者,這類作品就應當是言之有物且具可讀性,做到有事實、有數據、不煽動、不煽情、不搞美化吹捧、不搞妖魔化、不搞意識形態。中國以前通過培養作者的傳統方式,絕無可能擔當此任。可行的方法是向挖掘、扶持、傳播被淹沒的有品位作品的方面增加投入。要對事不對人,看作品的整體效果,而不能拘泥于個別語句,如果每一句話都四平八穩,就不會有讀者了。
二、相對效用
經濟學有個相對效用理論,認為解決溫飽后,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滿足感主要取決于橫向比較,而不是實際生活水平的變化。
舉例說,有一人工資千元,他聽說鄰居工資1千2百元,為此憤憤不平,心想自己至少也應該有1千1百元,越想越窩火。一天他發現鄰居其實是9百元工資,頓時郁憤冰釋,感到自己很幸福。而實際上他的工資前后沒有變化。
人們對于公正、民主、言論自由等等的政治觀感其實也是如此。中國民眾在生活品質同西方國家接近后,自然地將與國外作比較的領域,從注重生活品質轉向政治感受方面。物質生活的比較,那是看得到,摸得到,可以作量化比較。而非物質方面的比較,如果沒有充分的資訊,民眾很容易同他們心目中理想化的外部世界作比較。其實現實世界到處都有不公正,不自由,西方民主社會也有很多錯案、冤案,糾正請愿還必須遵循漫長的司法程序,而且沒有成功的把握。我并非在鼓吹不公正合理,遭受不公正的人不必維權了。完全不是。但是對現實世界了解得越真實,可以避免徒增不必要的痛苦指數,這沒有壞處。
因為是同理想化的標準作比較,這種比較只能是抽象的。如果遇到與想象不一致的真實,可以作非抽象的具體比較時,喜歡同國外比較的人就不愿做這方面的努力了。最新一個例子是藥家鑫案。
藥家鑫沒有預謀殺人,有自首情節。這兩條中只要占其中一條,在美國就不會判死刑。在美國,如果殺人沒有預謀,至多定為二級謀殺,基本上沒有判死刑的。而殺人犯不消說是到司法機構投案自首,只要捕獲后肯認罪,不成文的慣例是免死。受害者家屬雖然心里非常之不甘,非常之不情愿,但絕大多數最終同意檢方與殺人犯達成認罪免死的交易。因為嫌犯如不認罪,走完司法程序要好幾年,這種長時間的法庭程序,對于受害者家屬是極為殘忍的精神折磨,最后的結果還不一定能使殺人犯償命。我還看到一個案例,兇犯綁架、強奸鄰居學齡前的女孩,然后殺害拋尸,被捉拿歸案后通過律師談交易,提出交代拋尸地點換取免于一死。女孩父母恨不得親手宰了他,但最終還是痛苦地答應了這種無恥的勒索條件。
比起美國對于殺人犯的“人道”,我更認同中國法院迅速判處藥家鑫死刑的做法。貫徹刑法應當注重懲治和警戒的雙重作用,像這種兇手確定無疑的兇殺案,法院盡快審理,嚴厲判決,不光是伸張正義,也有助于傳播法律“戒”的聲音,阻嚇今后的類似犯罪。能夠減少殺人兇手和受害者的司法行為,體現的是更深層次的人道。因此,反觀北美近年來幾起中國人廣為知曉的惡性案件的結案(或待結案),覺得特別揪心。
2009年1月21日,來自中國北京的22歲女留學生楊欣,在弗吉尼亞州理工大學的學生宿舍咖啡廳被才認識二星期的朱海洋殺害。兇手極其殘忍,楊欣的頭顱遭砍下。朱海洋也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他謀殺楊欣只是因為要求談戀愛被拒。朱海洋被控一級謀殺罪,2009年12月21日他向檢察官認罪,2010年4月19日被判處終身監禁。
2009年9月8日,耶魯大學醫學院24歲越南裔女博士生黎安妮,在學校實驗室被人殺害,尸體藏匿在實驗室的間隔墻里。不久實驗室技術員克拉克被逮捕。2011年3月17日美國主流媒體報道,克拉克與檢察官達成認罪協議,承認謀殺和性攻擊黎安妮,面臨最多為44年刑期的判決。
2010年5月16日,來自中國黑龍江省的23歲女留學生姚宇,在紐約街頭被素不相識的兇犯克魯斯強暴和謀殺,而且頭顱被兇手用金屬管殘暴砸裂至變形。2011年2月14日,克魯斯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法庭只能判他入獄22年。
2011年4月15日,來自中國北京的23歲女留學生柳乾,在加拿大多倫多住宅內對著視頻頭與在中國的男朋友聊天時,被闖入室內的兇犯殺害。遠在萬里之遙的朋友眼見兇手進入,但無法阻止慘案發生。兇嫌已被涉嫌謀殺的罪名逮捕,現尚未認罪。此案結局可以預期與以上耶魯大學和紐約的兩例并無二致,兇手將以認罪為籌碼換取減刑。
這四位被害女性都正當豆蔻年華,在對人生充滿美好憧憬時遭此歹毒。她們的親人必定不能認同如此結案,可也只能接受。在北美社會的氛圍下,他們不會想到運用輿論施加壓力,也沒人會支持這么做。北美社會顯得比較成熟,但也顯得比較冷漠。
這幾件兇殺案的結局很難說正義得到完全伸張。當然不能拿這幾個案子對整個司法制度作出評價,評價一個司法制度不可如此草率,但至少可以這樣說,美國、加拿大的司法也有缺陷。
相對效用理論說明比較的重要性。同外部世界比較,既可以幫助一個社會趨于成熟,也可以走向反面,全看比較的是真實的世界,還是幻想的世界。中國有太多不了解美國,卻憑著想當然理想化美國的作者;中國需要更多的人對美國作實證研究,不搞美化吹捧、不搞妖魔化、不搞意識形態,實實在在介紹美國的方方面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