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歷史的正確判斷,便沒有中國的正確未來
田忠國
未來是歷史的延伸,所以,沒有對歷史的正確判斷,就沒有中國正確的未來。什么是中國的歷史呢?中國革命歷史,建國后前十七年歷史,文革十年歷史,后三十年歷史。我們為什么這樣劃分呢?因為,劃分歷史階段,應該以黨的宗旨和最終目標做為衡量歷史的標尺,也即價值標準、價值目標做為衡量歷史的標尺。我們為什么以黨的宗旨和黨的奮斗目標做為劃分歷史的標準呢?因為,社會實踐是檢驗價值標準、價值目標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因為,我們認為,價值標準、價值目標,得到全國人民的共同擁護,并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全國人民又努力實踐,才是正確的價值標準、價值目標,雖然在實踐理想的過程中,會犯這樣哪樣的錯誤,或者失誤,但從本質上說,這些錯誤或失誤,是經驗不足或沒有經驗的實踐錯誤,就像科學實驗一樣,沒有尋找到正確的方法所產生的實踐錯誤,而不是科學理論的錯誤。同理,社會實踐發生的錯誤,并非等同于價值標準、價值目標的錯誤。
中國六十年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證明,毛主席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建立的價值標準、價值目標不僅沒有錯誤,而是相反,越來越越證明其偉大、正確。當然,取決于對一個問題判斷正確與錯誤的關鍵在于價值標準,不同的價值標準對同一件事會得不同或者完全對立的結論。比如說文革,人們如果以社會主義價值標準為標準衡量文革,文革就是正確的,如果以剝削壓迫的價值標準為標準衡量文革,文革必然就是錯誤的。所以,要給出中國歷史的正確判斷,必須以黨的宗旨為價值判斷標準。離開黨的宗旨,主流精英認為判斷的越正確,比如說以剝削壓迫為價值標準,人民大眾就會越反對,這是一。再則,預測與戰略,主要是面對未來的,而預測未來的關鍵,在于構建價值標準和價值目標,并對社會的支持比率和反對比率,包括破壞比率,給出客觀的評析,而戰略呢,則通過戰略目標管理,使價值目標,也即對未來的理想,通過社會實踐變成現實。
所以,預測未來的前提是價值標準、價值目標的選擇,并以構建科學的預測結構,而戰略則側重于管理。當然,價值標準和價值目標的建立,往往是由戰略思想決定的。這就是為什么世界各國都視指導思想為國家的基本戰略,不允許挑戰或者曲解、否定的根本原因。但是很顯然,后三十年否定了中國的立國思想和由立國思想形成的價值標準,還好的是,當時的人們并沒有否定中國革命歷史。如果否定了中國革命歷史,中國大概早就陷入到腥風血之中了。當然,我們也看到,雖然當時沒有否定中國的革命歷史,但有人卻為中國逐漸否定革命歷史創造了條件,因為,文革十年,從價值邏輯的角度說,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繼續。
與中國革命歷史所不同的只是,革命時期革命的主要對象是外部敵人,而文革十年的革命對象,則是內部的思想文化,當然主要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中國前十七年剝削有功論盛行,說明有些的革命只是為了奪取政權,而其思想深處,只是為了奪取剝削壓迫權,并沒有深刻的無產階級思想革命,而一個政黨在行動上、實際上雖然革了剝削壓迫階級的命,但在思想上還停留在剝削壓迫階段,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黨的蛻變。正是毛主席深刻洞悉了干部隊伍中存在危及革命事業的思想根基,這才有了思想文化革命的舉措。當然,從戰略管理的角度說,建立社會主義價值標準、價值目標,形成社會主義價值秩序后,社會主義價值機制與制度機制,也即社會主義社會運行機制就基本形成了。
前面說過,正確判斷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關鍵,是以黨的宗旨為核心的價值標準,因為,離開以黨的宗旨為核心的價值標準,離開毛主席晚年建立的社會主義價值標準,正確的也可能被指責為錯誤的,而錯誤的反而被奉為正確的圣典。比如,修正主義理論中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和不論姓資姓社、不論姓公姓私、不論姓中姓外,就是鯨吞全國人民奮斗三十年所得財富的理論依據,同時也是賣國主義的理論依據。再比如對文革的否定,修正主義明明知道文革是社會主義管理機制,一刻也不可或缺,缺了就沒有社會主義,但是,修正主義為了滿足權力欲望和權力掠奪的欲望,竟然把社會主義管理機制給拆除了。由是觀之,修正主義理論是建立于滿足私欲基礎上的思想理論。以滿足私欲為價值標準。違背滿足私欲價值標準的,在修正主義者看來都是錯誤的,都必須徹底否定、徹底清除,所以,修正主義理論只能滋生貪污腐敗、鯨吞國民財富和賣國主義。
還好的是,歷史發展的規律并不是由修正主義者的主觀愿望為必然的,而是,歷史發展是人民大眾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的必然,是價值邏輯在未來的呈現。換言之,價值目標在未來變成現實,未來就成了新的歷史。由此可知,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是人民大眾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奮斗,而不是修正主義者的主觀愿望。所以,經濟制度是國家之基,人民大眾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的權利是國家之本。根據我們對文革歷史的研究,我們發現,思想文化的繼續革命是為建立社會主義價值機制和制度機制創造條件的,所以,思想文化的繼續革命和人民大眾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只是手段,為社會主義提供制度保障才是目的。因之,我們可以斷言,沒有對文革的充分肯定,便沒有全國人民政治權利的恢復,沒有全國人民當家做主政治權利,也即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和動態糾錯權利的恢復,便沒有社會主義。我們必須明確認識到,修正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剝削壓迫、權力肆虐為價值標準的,是產生資本主義、賣國主義理論的思想基礎,所以,我們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晚年思想的思想觀點,價值標準揭露之,批判之,力爭盡快恢復黨的性質和國家性質。
或許有人說,恢復黨和國家的性質,不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能夠做到的,所以,還是不要寄希望于某人身上。我們一直認為,歷史發展是人民大眾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的必然,是價值邏輯在未來的呈現,所以,歷史發展方向雖然與領導人有關,但最根本的卻取決于人民大眾共同的價值目標選擇和共同追求,所謂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倡,逆之者亡,說的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希望全國人民覺醒,也希望高層覺醒,而且,高層同全國人民形成共識、形成互動,共同向修正主義宣戰,挫敗賣國主義潛機制解構國體、肢解中國的政治陰謀。
當然,高層覺醒的前提是對文革和晚年毛澤東建立的以民為國家主體和全國人民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的價值標準的重新認識、認同和重新確立,而不是捍衛滿足個人私欲的價值標準,否定文革、否定全國人民動態糾錯的政治權利和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的權利,這是一。其二,從歷史發展邏輯的角度說,為政者的歷史合法性是歷史性質的統一與繼續,而歷史性質的合法性,在于是全國人民共同支持、擁護還是少數人支持、擁護,而不是對歷史性質的背叛或否定,背叛或者否定歷史性質,失去了人民大眾的共同支持與擁護,為政者就失去了歷史合法性,全國人民就有權打倒、必須打倒,從而達到捍衛黨和國家性質、歷史性質的目的。其三,高層有沒有承擔拯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責任感,能否站到全國人民一邊,對晚年毛澤東思想和文革的態度,就可以體現出來。
簡單的說,中國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取決于高層對文革的態度,同時取決于全國人民的覺醒層度,取決于全國人民從自為到自覺的轉變,因為,全國人民的自覺是團結起來的前提,而一盤散沙還是團結起來,形成共同意志,是國家力量強弱的標志,或者準確的說,取決于中國是不是恢復社會主義管理機制,也即文革的動態糾錯機制和全國人民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的機制。中國能不能恢復動態糾錯機制和全國人民共同設程序、定標準、立制度的機制,在于全國人民的自覺和同高層健康力量的互動。因為,沒有對歷史的正確判斷,便沒有中國的正確未來。
2011-5-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